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8章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聚理论
第一节产业联系、生产链和局域生产系统第二节产业集聚理论一、产业联系定义:指产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物质、信息等的交换与流动---它对产业区位选择和地方企业集群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传统的产业联系可分为:功能联系和非功能性的空间联系产业集聚的主要经济目的:1.减少运输费用(彼此有垂直联系的企业相互靠近,使原料,燃料,技术,服务等最快的速度,经过最短距离到达前向联系者,如日本的汽车产业)2.降低生产成本3.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形成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湾地区三大化工经济中心(2010年,东部地区产值占66.9%)。客观上石化产业特点决定了产业集聚的趋势,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重,产业关联度高等东部是石化产品消费集中地区。油品通过海上运输到港口,节省运费,提高竞争力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如财税,金融,用电和用地等①产业类型(新产业,非标准化或顾客定制产品为主的制造业,生产过程连续性强的产业等地方联系相对较强。)②企业规模和企业战略(规模越小,地方联系越强。如日本各地都有中小企业联合会)③技术(尤其是交通、通讯技术发展,降低成本和时间)④地方政策(产业区位政策负影响:如我国乡镇企业空间集聚程度极低。)⑤社会文化(日本:信任度高的制度环境下,产业区内秘密公开,频繁交流与合作使知识创新,推动局域生产系统发展)⑥心理因素(地理接近被相关企业知道,增加合作的机会;企业对地方的归属感,认同感是建立产业联系的原因;以市场开拓为目的的企业跨国投资首选具有相同文化和消费心理特征的地区)第九章布局二、从生产链到生产系统生产链的定义:能够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增加价值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基本活动的集合,包括原材料采集、运输、逐次加工、组装、产品销售及服务等各种功能。第九章布局二、从生产链到生产系统第九章布局二、从生产链到生产系统第九章布局※垂直一体化:如果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在技术工艺上或者在所使用的机器设备上具有较强的不可分性,由此而将各个生产环节集中在一个企业内进行。典型例子:钢铁厂生产环节上,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集中在一起进行,形成大型垂直一体化企业。大型钢铁企业作为集聚的核心,被采矿企业,机械制造,金属制品生产厂等前后向关联企业包围。第九章布局※垂直分离:如果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工艺上或在机器设备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可分性,从而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够由不同的企业来分别进行。典型例子:汽车制造业,从传统的集聚走向分散,具有很强的垂直分离的特征(如美国福特汽车配件来源于15个国家)汽车生产过程的可分性为垂直分离提供物质上的可能。第九章布局“一体化”与“专业化分工”两种组织形式的关系:第九章布局企业出现垂直分离的原因①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过程可分性的增加②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不确定性增加,为降低风险,需要其他企业协作)③弹性生产的需要(关键是速度)④企业进行战略环节选择的需要(如餐饮业)第九章布局产业联系的趋势※产业联系不局限在企业间垂直或水平的物质联系,更多的在非实体的信息联系,如通讯联系,面对面交流与沟通等。第九章布局三、全球生产系统和局域生产系统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形成全球生产系统生产要素在局部范围流动,形成局域生产系统局域生产系统的形成:我国传统的工业布局原则是工厂选址要在规模和技术路线确定的条件在,尽可能接近原料产地和消费区,考虑成组布局(动态系统)第九章布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业布局: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各部门、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分布,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运动规律的具体表现。产业布局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存空间的扩展,以及生产活动的内容和生产空间拓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第九章布局(一)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是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1.杜能的《孤立国》及其对产业布局理论的贡献。19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是古典区域理论的杰出代表,是工业布局理论的创始者。他在1909年撰写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第九章布局(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19世纪产业布局理论形成以来,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下,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一个异常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流派。1.成本学派理论:成本学派是最早的产业布局学派,其理论的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该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龙哈特,主要代表人物是韦伯。韦伯之后成本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胡佛、赖利、艾萨德等。胡佛:《区位理论与皮革制鞋业》(1931)、《经济活动的区位》(1948)第九章布局2.市场学派理论:市场学派产生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这一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位。在瓜分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研究市场划分的主要理论有谢费尔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费特尔的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帕兰德的市场竞争区位理论,罗斯特朗的盈利边界理论,以及吉的自由进入理论等。研究市场网络合理结构安排的理论主要有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和廖什的区位经济学。第九章布局3.成本—市场学派理论:成本—市场学派是在成本学派与市场学派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一学派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而且探讨了区域产业布局与总体产业布局问题。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艾萨德、俄林、弗农等。除上述三个学派外,区位理论发展到20世纪中期还产生了行为学派与社会学派。行为学派的主要思想是把人的主观态度及由其所决定的人的行为当作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社会学派则着重研究各种社会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第九章布局4.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二战后,随着殖民地国家走上独立自主道路。落后地区产业布局理论开始受到重视。西方一些学者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提出了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等,大大丰富了产业布局理论的内容。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第九章布局(三)马克思主义产业布局理论中国和苏联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指导,开创了公有制条件下产业布局理论:1.苏联的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2.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是指导我国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的古典基石:古典区位论和马歇尔关于产业区的论述①古典区位论最终形成在实证研究和规划中广泛应用的产业综合体(industrialcomplex)模型②马歇尔关于产业区的论述演化成纯经济分析中的产业集聚(agglomeration)模型德国经济学家韦伯试图寻找工业区位移动的规律,判明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分为区域因素:运输成本(运费)与劳动成本(工资)位置因素:集聚因素(特殊集聚因素和一般集聚因素)与分散因素等差费用曲线说明工厂集聚的最佳地点:如果工厂要迁移位置,必须在曲线以内,节省的成本大于增加的运费。实际支付运费最小的地点,将成为工业集聚的地P1P2P3帕鲁(法国)不同意韦伯等只注意经济活动在地球表面区位理论,强调“抽象的经济空间”把经济空间分成三类:1、工厂占有由计划所定义的空间2、工厂占有作为力场的空间3、工厂占有同质集聚体的空间为了分析有经济非均衡增长引入两个概念:“推动单位”(propulsiveunit)所谓推动单位就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单位,当它增长或创新时,能诱导其他经济单位增长。“增长极”(growthpole)概念增长极是在特定环境中的推动单位,指的是和周围相联系的推动单位。增长极理论的产生增长极理论是一种合成理论,是指那些通过解释区域发展过程,说明增长中的经济中心诱使周围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各种假说。增长极理论侧重于“推动性产业一集聚一经济增长”。增长极理论中的集聚不是自发的。认为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的配置效益存在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有两类:一是区域之间外部经济的差异,二是区域之间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差异。当区域之间存在比较效益差异时,在“资源趋向效益,效益吸引资源”的原则指导下,产业势必在效益高的区位形成集聚,这就是产业集聚的区域比较优势原理。弗农(Vernon)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美国跨国公司生产与贸易的地理扩散为对象,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国际生产与贸易,并赋予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空间维度。20世纪90年代,瑞典学者重新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了产业集聚问题。此外,对小企业的集聚研究显示: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小企业对地方局域环境的依赖不尽相同。目前在经济学、产业组织、公共政策等众多领域重新兴起了对局域空间增长性质的研究兴趣。克鲁格曼开创的新地理经济学模型建立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假设之上,在主流经济学实证分析模型中引入了空间的观念,强调区位的重要性、成为主流经济学的新前沿※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髓——人类生产活动的专业化分工,恰恰是规模报酬递增的根本原因,规模经济的本质实际上是专业化经济。※报酬递增理论强调历史、偶然事件的重要性,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相互作用。※报酬递增理论强调制度等因素的重要性※作为当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到目前为止空间问题没有引起主流经济思想界的真正重视,是因为缺少精确的正式方式分析报酬递增假设※克鲁格曼设计了一个模型,假设工业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而农业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在一个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格局演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集聚,这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产业区集聚的空间格局是多种多样的①产业联系、生产链和局域生产系统的含义?②简述韦伯的集聚理论的内容③简述增长极理论的内容④简述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⑤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⑥主流经济学对空间和专业化分工有哪些认识
本文标题:第8章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聚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2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