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2.内营力: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3.外营力: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起的作用。4.戴维斯:美国学者,创立了“地理循环”学说(又称侵蚀学说),他认为地貌的发育要素有三个:即构造、时间和营力。5.彭克:德国学者,他认为地貌是内、外营力同时相互作用下的产物,研究地貌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地貌形态实际去理解内外营力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确定地壳运动的性质。6.构造地貌学:研究地貌与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之间的学科。7.气候地貌学:研究世界上各种气候带内地貌形成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8.动力地貌学:着重研究外动力与地貌发育之间的关系。9.世界上最宏伟的构造地貌就是大陆与洋底,可将这最高一级称为全球构造地貌。10.洋底:水深一般超过3000M的大洋底部。11.大陆边缘:陆地周围水深小于3000M的海底,成带状围绕在大陆四周。12.大洋中脊:一条纵观世界各大洋的洋底山系,全长约8000KM。13.大洋盆底: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14.海岭: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不包括大洋中脊。15.海台:又称海底高原,海底长垣,为宽广而伸长的海底高地。16.陆壳海台:指地壳厚度较大,并有中间型地壳或花岗岩质陆壳的洋底块状高地,海台地面起伏不大,周围为陡坡。17.深海平原:大洋盆地中被海岭分隔开的低地,也称为海盆。18.海沟:地球表面最低的地方。19.大陆架: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20.高原和平原地形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两者海拔高度不同,但没有明确指标。一般将平原限于海拔高度200m以下,内陆地区往往放宽到几百米(有时称为高平原),海拔高度超过1000m时通常称为高原。21.山地或山脉是指高于周围平地,内部又有一定高差的正地形。通常把山地一词用于带状延伸的山地。山地起伏小于200M时,称为丘陵。22.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相对负向地形。23.断裂地貌:岩层受力发生破裂并有相对位移所形成的地表形态。24.断层崖:指断层一侧的地盘抬高后,沿断层线延伸的陡崖。25.断层三角面:一些横切断层崖的河流将原始断层崖分割成一系列三角形的断层崖,其中每一个三角形的断层崖称为断层三角面。26.断层线崖:由于差异侵蚀而把古老断层重新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崖壁。27.断层带易受风化侵蚀,山区通常沿断层方向发育成谷地,称为断层谷。28.掀斜山:断层上升盘翘起所成的山体。29.褶皱地貌:岩层受力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地貌。30.单斜地貌:经过褶皱后的岩层大部分成倾斜状,发育在褶曲一翼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统称为单斜地貌。其中坚硬岩石层通常称为单斜山,沿软弱岩层发育的谷地呈单斜谷。31.猪背山:单斜山的岩层倾角较陡,山两侧的坡度都较陡。32.顺地形:背斜山与向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吻合的,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33.逆地形:向斜山与背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反的,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34.顺向河:河流方向与岩层倾斜方向一样。35.偶向河:不受岩层产状控制的河流谷地。36.穹窿山地地貌:指包括地下岩浆和塑性岩盐向上挤入盖层,以及其他原因使盖层拱曲而成的穹窿构造与短轴背斜构造上发育的地貌形态。37.火山口:深部岩浆上涌喷流至地面的出口。38.火山锥:多次火山活动产生的、由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堆积起来的锥体。39.熔岩地貌:指熔岩沿地面坡度流动过程中冷凝而成的形态。40.熔岩丘:熔岩流冲出地面后,迅速在原地冷凝而成的圆形、椭圆形小丘。41.熔岩垄岗:熔岩岩流沿地面流动形成的形态往往是略高于周围地面的长条形垄岗。42.熔岩台地和熔岩高原:大规模的熔岩溢流活动造成的平台高地。43.熔岩隧道:形成于熔岩内部的地下通道。44.进入河谷的熔融岩流阻塞河流,所造成的上游河谷积水湖泊,称为熔岩堰塞湖。45.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46.地貌---地球表面形状,指地壳表面由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47.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48.地貌的基本形态---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例如冲沟、沙丘等49地貌的组合形态---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如盆地、沙漠等。50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表面。是一种陆地抬升或侵蚀基面下降,侵蚀作用重新活跃,经过一个时期后所残留的地表形态。
本文标题:第一二章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38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