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一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教研室养生方法各论绪论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内容提要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念什么是健康?现代健康说健康的四维概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如何保持健康?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影响?维护健康的四大法宝为什么生活条件改善,人们还是不长寿?为什么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为什么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做到了吗?看看这些糟糕的生活习惯!吃:吃饭不专心、吃的太饱、饮食结构不平衡……睡:饭后睡觉、熬夜……生活习惯:烟不离口、酗酒……精神:过度紧张、长期生闷气、炒股玩心跳.......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讨论养生及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学的特点,养生的目的和意义,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等。其中养生及养生学的概念要求掌握。第一节中医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又称摄生、道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即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具体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自古以来,人们把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叫做“养生之道”。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会不同,他们的养生之道在静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及药饵等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从学术流派来看,养生又有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和武术家养生等。千家妙功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已将健身气功确立为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健身气功的基本要素:调形、调气、调神第二节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征中医养生学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给出来的科学,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经历了五千年亿万次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归纳出方法,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内容上来看,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科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学、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动态)中医养生理论,都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协调。自然界的变化,如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理环境不同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起居有常”。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动态)举例:四季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节气养生冬至一阳生不同地域养生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动态)另:端午节养生端午时节,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四川端午节的习俗很多,如悬菖蒲、艾蒿于门,缠五色线,挂香囊等等。中草药避毒祛邪,菖蒲、艾蒿有芳香避秽之能。二、和谐适度的宗旨养生保健必须整体协调,寓养生于日常生活之中,贯穿在衣、食、住、行、坐、卧之间,事事处处都有讲究。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和谐适度。二、和谐适度的宗旨“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强调多元的和谐、异质的协调、对立的消解……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圆融。”——郑涵《中国的和文化意识》。生命在于运动?足球人猝死成全球范围难题,强壮身体难负荷高压。2006年,欧洲心血管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披露:从1980年到2000年,全球范围内猝死的运动员超过2000名,其中足球运动员猝死的比例占总数的30%以上……和为贵天时,地利,人和。和气,共和,和谐,和平,太过不及,恰到好处三、综合、辨证的调摄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摄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中医养生学一方面强调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爱好到精神卫生,从药饵强身到运动保健等,进行全面、综合的防病保健。另一方面又重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反对千篇一律、一个模式,而是针对各自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历代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全面配合。四、适应范围广泛人人、时时、事事都有养生。养生保健实可与每个人的一生相始终。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际,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不仅如此,对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人也都有相应的养生措施。因此,养生学的适应范围是非常广泛的。第三节养生学的目的和意义1、养生的意义就是: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甚至达到与环境相适应。2、养生的目的就是:简单来说就是保持健康、延年益寿。具体来说,正常人养生以保持健康为目的;当身心稍有失调时,以防病保健为目的;临床疾病发生后,以祛病康复为目的;若疾病不可治愈时,以带病延年为目的。第四节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对于传统养生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全面掌握其养生机理、适用范围、注意事项,还要结合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较熟练地掌握动作要领和技能。养生学的基本着眼点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提高健康水平。因此,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和他人的养生保健实践活动。第四节学习的方法和要求第二章养生简史本章讲述养生学发展的简单历史,尤其是一些有代表性的人、事和著作,要求掌握《黄帝内经》对养生学发展的贡献。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一节起源-远古时期劳动火种的发现和应用改变居住环境——养生思想的原始萌芽劳动是人类独有的特点火的发现,为人类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人们吃熟食,战胜严寒,用火治病的简单医疗方法。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自从发现并应用了火,人类就开始了养生防病,益寿延年的实践活动“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庄子·盗距》),说明古人筑巢穴,栖木上是为了躲避野兽,以防猛兽的伤害。《易·系辞》又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的人们已经懂得改变居住环境以适应寒暑之变。第二节奠基-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先秦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在养生保健方面,则提出了主动改善个人、环境卫生,合理调配饮食等措施,并有相应制度,以加强防病保健。(一)提倡讲究个人卫生夏商时期,人们已经有洗脸、洗手、洗脚等习惯。周代,定期沐浴。(二)注意饮食调养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对于食物的分类已经很细致。对于饮膳烹饪,也注意到五味调和。酿酒、酿醋、制酱、腌制食品也相继出现。《汤液论》是一部食疗专著。(三)导引健身导引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术,它将呼吸、动形和自我按摩等内容融成一体。(四)敬老养老对老人的敬养,不仅是礼仪上的待遇,也是具有养生内客的,涉及到情志、起居、饮食等生活诸方面。《礼记·内则》中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伙食忠养之”。可以看出,当时在老人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五)优生优育与胎教婚烟制度:如同性不结亲、必成年而婚配等。在《左传》中,即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之论。《周礼地官司徒》中说:“男三十而取,女二十而嫁”,这些主张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是十分有益的。妊娠时期的养生保健:如刘向《列女传》载:“太任(周文王之母)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说明当时对于胎教已有一定的认识。(六)环境卫生先秦时期,对于环境卫生也十分重视。清洁扫除、处理污水,“陶窦”,据说就是当时的下水沟、路厕。(七)药物养生《山海经》记载的很多药品具有食疗作用。先秦养生思想简述(一)周易《周易》是我们祖先生活及生产斗争实践的产物,是对自然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总结。《周易》蕴藏着深遂的思想,以阴、阳来阐述宇宙间事物的变化规律,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着眼于宇宙天地,立足于人类自身,以求得在认识宇宙运动变化规律中,探讨生命的奥秘,从而懂得生与死的缘由和规律。《周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穷天人之际,探讨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机理,进而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这种学术思想,也直接影响着祖国医学理论。诸如阴阳学说,天人相应学说等等,即源于易理。养生学中,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未病先防等原则,亦源于易理。故自古以来,即有医易则通之说。《周易》立论的目的在于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着眼于自身的安危,强调审时度势,顺应自然,力求主观与客观的协调统一,以防患于未然。正是中医养生思想的理论渊源。通过了解水的循环,帮助大家认识大自然的奥秘,认识阴阳。(二)道家养生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二)道家养生思想☆重视精气神☆强调顺应自然☆主张清静养神☆以气功、导引为主要养生方法(二)道家养生思想重视精气神:精气神是万物的根基,是人生三宝。■气是构成万物的要素,决定万物的生成与毁灭。“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精的充盛是健康长寿的关键。“精存自生,其外安荣。”(《管子•内业》)■神是精气相合的体现,生命活动的外象。(二)道家养生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人道应效法天道。■天道:天地万物的发生发展,有其必然趋势。主张顺应自然,反对人为干扰、征服和破坏。”■人道:要依乎天理,提倡清静无为的处世哲学,要求人们少私寡欲,反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二)道家养生思想主张清静养神:■清静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致虚极,守笃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人之神静,有如浊水静之徐清。■《庄子•天道》云:“水静犹明,而况精神”。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科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二)道家养生思想以气功、导引为主要养生方法:■《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三)儒家养生思想☆重视修身养性☆以“中和”为准则☆以调摄饮食起居为主要方法(三)儒家养生思想重视修身养性:■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体现在养生上,倡导养心葆神,将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情操与人的自我完善作为养生的最高目标。认为“仁者无忧”,“仁者寿”。(三)儒家养生思想以“中和”为准则:■儒家思想以“中庸”为行为准则。■“中”不偏不倚,没有太过和不及;“和”合乎节度■“中”是天下的本根状态,“和”是天下最终的归宿。达到“中和”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目的。“中和”是生命活动整体维持平衡稳定、生存延续的必要条件。(三)儒家养生思想以调摄饮食起居为主要方法■儒家对于饮食卫生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提出了饮食保健的原则。(三)儒家养生思想以孔子为例一、“不撤姜食,不多食。”二、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两种解释:1.孔子认为精美的食物对人体有滋养作用,越精美越好;2.孔子不主张因为米饭精细而多食。三、提倡“八不吃”———“
本文标题:第一章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48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