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中药学(本科)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一.关于中药学的几个概念1.中药: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2.本草:自古相沿把中药称为本草3.本草学:自古相沿把记载中药的典籍称为本草学4.中药学:中药学是指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5.请简述中药,本草,草药,中草药的区别和联系答案: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本草是古代中药名称,草药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加工炮制尚欠规范的部分中药,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混称。中药、本草与草药、中草药没有质的区别,为避免混淆,应统一于中药一词中。二.著作1.试述《神农本草经》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答:《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该书在内容上:①创三品分类法,即按药物功效的不同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功能滋补强壮,延年益寿,无毒或毒性很弱,可以久服;中品120种,功能治病补虚,兼而有之,有毒或无毒,当斟酌使用;下品125种,功专祛寒热,破积聚,治病攻邪,多具毒性,不可久服。②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等。③所载药物大多朴实有验,至今仍然习用。价值:《神农本草经》为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是汉以前药学知识和经验的第一次大总结。奠定了中药学全面发展的理论基石,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编写基础,对中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试述《本草经集注》的成书年代、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答:《本草经集注》为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载药730种。该书主要内容特点及学术价值为:①《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增加了汉魏以来名医的用药经验,载药数量较《神农本草经》有了成倍的增长。②在药物分类方面,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③首创“诸病通用药”。④对药物的形态、性味、产地、采制、剂量、真伪鉴别等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⑤考订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并规定了汤、酒、膏、丸等剂型的制作规范。是继《神农本草经》之后的第二部本草名著,它奠定了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的雏形。3.简述《雷公炮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内容。答:《雷公炮炙论》为南朝刘宋时期雷敩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300种中药的炮制方法,提出药物经过炮制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便于贮存、调剂、制剂等,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雷公炮炙十七法”)4.试述《新修本草》的内容特点和学术价值。答:《新修本草》的主要内容特点是:①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844种。②书中增加了药物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③在保持《神农本草经》原文的基础上,补充修订古书。④内容丰富,既收集了外来药,又增加了民间经验用药。主要成就有:①本草做了一次全面的整理、总结。②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③是世界上由国家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5.简述《本草拾遗》在本草学方面的主要贡献。答:《本草拾遗》为唐代陈藏器所著,其主要贡献有:①集了大量的民间药物,对《新修本草》进行了增补和辨误。②扩展了用药范围,为丰富本草学的内容作出了贡献。③根据药物功效,提出宣、通、补、泻、轻、重、燥、湿、滑、涩十种分类方法,对后世方药分类产生了很大影响。6.试述《证类本草》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贡献。答:《证类本草》为宋代唐慎微所著,载药1558种,附方3000余首。其主要贡献为:①药附有图谱,方药兼收,图文并重。②保存了民间用药的丰富经验。③每药附以制法,为后世提供了药物炮制资料。④广泛引证,切合实际,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在本草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7.试述《本草纲目》的体例特点,主要成就和贡献。答:《本草纲目》的体例特点为:①《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在文前编辑了序例,介绍历代诸家本草、经史百家书目、七方、十剂、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引经报使、配伍、禁忌、治法、治则等内容。②论按自然属性分为水、火、土、金石、木、草、谷、菜、果、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62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③每药按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分别叙述,详细地介绍了药物名称的由来和含义、产地、形态、真伪鉴别、采集、栽培、炮制方法、性味功能、主治特点。《本草纲目》主要成就和贡献为:①记载了一些民间药物和外来药物,大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②全面总结了明以前药性理论内容,保存了大量医药文献。③百病主治药部分,为药物按功效主治病证分类的楷模。④物分类方法先进,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下列目,纲目清晰。⑤物记载内容精详,突出了辨证用药的中医理法特色。⑥对历代诸家本草取其精华,纠其谬误。⑦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且广泛介绍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等多学科知识,影响远远超出了本草学范围,是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的范本。17世纪流传到国外,是世界上有名的药学文献。8.简述《饮膳正要》的成书年代,作者和内容特色答:《饮膳正要》为元代忽思慧所著,为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书中对养生避忌,妊娠食忌,营养疗法,食物卫生,食物中毒等均有论述,有较高的参考价值。9.简述《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和主要贡献。答:《本草纲目拾遗》为清代赵学敏所著,该书的主要贡献有①载药物921种,在《本草纲目》之外新增药物716种。②增收了大量的民间草药和外来药,极大地丰富了本草学的内容。③对《本草纲目》进行了重要的补充和订正。三.要点补充①明代著名的食疗本草是朱棣的《救荒本草》②明代著名的地方本草是兰茂的《滇南本草》③《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④以《本草纲目》为基础,由博返约的著作是《本草备要》⑤注释发挥《神农本草经》的著作是《本经疏注》⑥官修本草有:A《新修本草》(唐)B《开宝本草》(宋)C《嘉佑本草》(宋)D《本草品汇精要》(明)⑦清代张仲岩的《修事指南》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各种炮制方法
本文标题: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48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