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胶州湾北部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3
胶州湾北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二〇〇八年六月目录序言……………………………………………………………………1第一章宏观背景和发展条件………………………………………2一、宏观背景…………………………………………………………2二、发展条件…………………………………………………………4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8一、总体思路…………………………………………………………8二、发展目标………………………………………………………10第三章产业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13一、产业选择和发展方向…………………………………………13二、产业空间布局…………………………………………………20第四章环境影响与环境保护………………………………………22一、区域主要环境现状……………………………………………22二、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23三、产业发展的环保要求…………………………………………23四、建设生态工业园………………………………………………25第五章政策措施与保障机制………………………………………27一、建立健全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27二、落实国家支持高新区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激励政策…………27三、发挥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28四、强化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28五、建立面向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机制………………………29六、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30七、加快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1八、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31九、规划实施保障机制…………………………………………321序言胶州湾北部高新区开发建设(以下简称高新区)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构建“一主三辅多组团”现代化城市框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性环节,也是我市实施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高新区应坚持高端引领、集约发展、生态优良的产业导向,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产学研合作发展基地和自主创新技术孵化基地,成为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水平发展,合理产业布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形成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编制依据市十次党代会、市十四届人代会、市委有关会议决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青岛市高技术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规划范围为海玉盐场(不含女姑养殖区)、东风盐场东半场,面积41.4平方公里(简称高新区一期),包括国家批准的高新区扩区面积9.95平方公里及周边区域。规划期限为2008年至2020年,近期为2008年至2012年。2第一章宏观背景和发展条件一、宏观背景(一)我国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动高新区更高水平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国家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支持自主创新,鼓励和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入“十一五”时期,国家高新区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的“二次创业”,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在新时期、新阶段,国家高新区发展要坚持“六项原则”,实现“五个转变”,做到“四个提升”,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二)科技创新呈现加速趋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六项原则:自主创新、循环集约,市场导向、面向全球,产业特色、集群发展,改造升级、重点跨越,区域协调、带动就业,体制创新、环境优化。五个转变:实现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模式转变,推动产业发展由大而全、小而全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从注重引进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向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四个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得到提升。3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成果产业化周期逐步缩短,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不断催生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引发世界高新技术产业格局调整,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步入新阶段,中高端产业转移和跨国技术联盟成为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承接产业转移开始由低端向中高端提升,由生产加工向研发制造拓展,这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三)我市实现新阶段战略发展目标,必须全力推进高新区发展市十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等一系列战略目标,把开发建设高新区作为推动我市新一轮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高新区必须加快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完善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环境,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品质。(四)国内高新区发展势头迅猛,青岛高新区必须依靠创新提高竞争力国家高新区自创建以来,已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的主战场,初步形成了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态势,建立了从研发到产业化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积聚了国内外各类创新资源,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培育了一大批4创新能力强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一批高新区开始向世界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迈进。目前,青岛高新区已完成扩区和管理体制调整,快速发展的机遇难得,面对“二次创业”带来的挑战和艰巨任务,应着眼长远发展,瞄准高起点、体现高水准、力争高速度,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在工作机制、发展规划、基础建设、引资引智等各方面全力推进,发挥核心区的承载和引领功能,增强自主创新技术孵化能力,培育特色产业园、产业集群和研发集群,提升综合竞争力。二、发展条件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大规模,智力资源相对丰富,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配套环境初步形成,青岛高新区发展呈现新格局,发展进入新阶段。(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部分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海洋科技继续领先,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科技队伍规模壮大,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十五”以来,全市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0项,专利授权量及其它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突破15400件;在电子信息、海洋科技、高速列车等领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超过300项;2007年主持承担海洋领域国家科技项目超过180项;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3%,拥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13万人、两5院院士25人、双聘院士27人、“长江学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1人,拥有各类高校和研发机构171家。(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增加,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090亿元,同比增长28.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均居山东省第一位;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9家、高新技术产品151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0%以上;高新技术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到330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四大领域,企业个数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73%,产业产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82.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到2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海洋科技产业产值达到179亿元。(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格局取得新突破2006年,青岛高新区经国家批准实现扩区,在胶州湾北部新增政策区面积9.95平方公里;2007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调整青岛高新区管理体制,将崂山高科技工业园、黄岛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市北科技街、市北胶州湾新产业基地、市南软件园和城阳新材料工业团地纳入青岛高新区管理和指导范围,以市北胶州湾新产业基地和城6阳新材料工业团地为主构成胶州湾北部高新区的一期开发区域,对胶州湾北部高新区实行“四统一”管理,对其他园区进行业务指导和协调,形成了“一区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的发展格局,为今后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条件。(四)胶州湾北部高新区拥有巨大发展潜力高新区位于胶州湾北部,总规划面积63.4平方公里,一期面积约41.4平方公里,土地性质为国有工业建设用地,无需征用农用地和搬迁居民,是临近青岛市主城区唯一的大面积待开发区域。该区域距前湾港45公里,距市中心35公里,距流亭国际机场10公里,紧邻环胶州湾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等交通主干线,物流方便快捷。区内已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目前落户产业项目47个,预计总投资168亿元,产业领域涉及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机械制造、海洋生物与医药、仓储物流等。周边青岛出口加工区、环海经济开发区、空港工业区等园区产业集聚效应较为明显。一期范围内12平方公里土地已达到“五通一平”,基础设施投资累计19.9亿元,自来水供水能力5.5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4万立方米/日,供电总容量近100千伏安,供热能力近500吨/小时,天然气供应能力3万立方米/日,具备承接项目的基本条件。市委、市政府为高新区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赋予高新区更高的经济管理权限,除享受国家、山东省制定的优惠政策外,还享受青岛市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扶持政策,这将促使该区域成为青岛市北部最为活跃的经济带,在全市经济发展战7略布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高新区产业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所处区域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产业选择的要求和准入条件比较高;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整体水平有待提升,高端“龙头”项目不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不高;科研机构的专业分布与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存在较大差异,科技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利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市场化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鼓励创新创业的投资环境有待完善,创新集群的培育与先进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地质条件较差,与主城区的便利交通尚未形成,科研教育基础和商务服务功能缺乏,生活配套设施薄弱,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的技能型劳动人口严重不足。8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总体思路指导思想与发展定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依托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全市产业基础和胶州湾北部高新区优势条件,坚持高端引领、集约发展、生态优良的产业导向,与新城区建设规划有机衔接,合理安排产业布局,做到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孵化培育与招商引进相结合,营造人文科技生态适宜环境,努力积聚创新资源,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引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推进
本文标题:胶州湾北部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54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