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培训材料张一信上海创新质量认证咨询有限公司时间安排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培训4月下旬2.初始能源评价报告5月-6月3.能源因素识别、评价5月-6月4.确定组织结构、职能分配5月中旬5.收集、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5月-6月6.编写部门及岗位职责5月-6月7.体系文件策划5月15日前8.手册、程序文件初稿6月10日前9.手册、程序文件修改、评审6月30日前10.确定能源核算单元6月10日前11.确定公司基准、标杆及目标指标6月10-30日12.确定管理方案6月30日前13.三层次文件梳理、修改、补充5月15日-6月底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ISO5000)一.背景1GDP与能源:GDP增长伴随能源紧张,至2006年我国能源缺口近20000万吨标煤。今年进口约1亿多吨煤。2经济结构:我国第一产业占20%、第二产业占50%、第三产业占30%,第二产业耗能最多。日本第三产业占70%、印度第二产业只占25%。3能源、资源消耗高居不下:生产同样价值的产品,我国消耗的能源、资源是日本的7倍、是美国的6倍、是印度的3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改变。4总量消耗与人均消耗量:中国人均年消耗1.21吨标煤,日本人均年消耗6.4吨标煤,如果按日本人均年消耗水平,世界总量的50%将被中国消耗,如果按美国人均年消耗水平(12吨标煤),世界总量的90%将被中国消耗。按目前消耗趋势,至2055年,我国所有的煤消耗完。美国、俄国、中国煤储存量占有世界一、二、三,但美国、俄国很少开采---我国以煤为主,碳排放相应较高。碳排放(热点)---新能源(清洁能源)、低碳经济(切入点)--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经济发展的瓶颈)。5消耗增加的困境(问题)1)环境难以承受:a)大气污染突出—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6/10、16/20)b)水污染严重--27个湖泊中25个污染,地下水50%污染第三期绿色照明革命—淘汰白炽灯(时间表)碳排放总量控制时间表(哥本哈根)--计量、方法(合同能源管理)-问责制;2)能源难以支撑—煤、原油(2050-2060)3)能源安全难以保障:a)由于能源短缺造成的安全—生存、生产。中断能源、中断供应通道、受国际价格的影响、加剧能源争夺。b)核能的生产、运输、使用安全。c)外交:寻求能源丰富国合作--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加大对外援助--经济问题遭于政治化(苏丹达尔富)。4)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经济的生命线。二.能源发展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节约优先—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向、鼓励节能技术开发、普及节能产品、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提高能源效率。);2立足国内—提高国内安全提供能力(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等);3多元发展--有序发展煤炭、积极发展电力、加快发展石油天然气、鼓励开发煤层气,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推进核电建设、积极发展替代能源—多能互补、稳定供应;4依靠科技—开创能源开发利用新途径;5保护环境—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三.八项原则:总要求--降低能源消耗,完成节能目标。1领导作用:统一目标---态度决定一切,领导是关键;2全员参与:组织之本---创造节约型环境的动力(电缆工艺、锅炉、配电);3协调一致:与法规、标准、体系一致,职能明确;4过程方法:资源、活动按过程管理,提高工效;5系统管理:与目标、能源因素和管理的相互关联过程进行管控,注意接口;6事实决策:数据、信息---决策,注意异常点;7持续改进:降低消耗是永恒的主题,精细化管理、计量是关键;8环境友好:社会责任、社会贡献。四.特点1全过程控制—用能过程(采购、贮存及使用等)、生产运营过程(生产、管理和生活过程)以及新产品和过程设计,对能源因素进行识别、控制和管理,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2运营PDCA3融合性—与QMS、EMS、OHS管理原则一致,对象及目的不同;4不改变组织应负的法律责任--认证的基本要求;5未对管理绩效提出绝对要求—根据组织自己的技术、经济、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绝对可以达到的能源绩效(如用能单元),只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也不能保证组织取得最佳效果;6未对组织所提供的产品中的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出要求,但标准提倡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包括产品本身(家电);7注重节能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采用低成本和无成本节能技术,可减少能源消耗的15%-30%;8充分结合能源管理特点—如将难以统计、节能技术、能源基准和标杆、倡导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等纳入体系要求。能源管理体系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识别其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能源因素,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本标准适用于有下列需求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组织:a.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能源方针;c.通过下列方式证实符合本标准:1)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2)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自我声明的确认;3)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对其符合性的确认;4)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理解要点:1适合任何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位置或成熟程度。2无定论、是探索----只要能节能就行,关注结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规范性引用文件还应补充以下文件: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通用机械认证实施细则GB/T17167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3484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6422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13234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531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587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7166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JBJ14机械行业节能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9000和GB/T24001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能源energy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有用的资源。注1:具体指在运营全过程中使用的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包括生产运营用能、管理运营用能和生活运营用能等(煤炭、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和加工转换后的电力煤气、焦炭、沼气、热力等)注2:水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也视为一种能源/一种耗能工质。3.2能源因素energyaspect在组织的活动、生产和服务中,影响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注1:即与能源消耗有关的因素,它是造成能源损失和浪费的原因。重要能源因素是指对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或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能源因素及相应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注2: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指加强能源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组织运营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也可称为节能。注3:通过能源因素的识别也可以发现节能潜力。如:行车吊零件耗电?3.3能源方针energypolicy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能源管理的宗旨和方向。3.4能源目标energyobjective组织所要实现的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总体要求。注:依据方针、基准/标杆、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与及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能源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包括定性和/或定量测量。3.5能源指标energytarget由能源目标产生的,为实现能源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要求,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注:可以是耗能设备运行指标、节能指标、能源消耗指标和转化指标等如方针:降低能源消耗—目标:吨锻件/标准煤—指标:某锻件、某锻压设备3.6能源管理体系managementsystemforenergy(EMS)在能源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注: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目标,并实现这些方针、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集合,包括组织结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动态过程—PDCA。3.7能源管理绩效energymanagementperformance组织对其能源因素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结果。注:绩效即为成绩和效果--可测量的结果—目标指标、节能量审核、能源审计、能源统计、管理评审等评价。3.8能源管理基准energymanagementbaseline组织针对自身能源管理情况,确定作为比较基础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水平。注1: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针对某一时间节点所确定的、组织运营的能源消耗和/或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注2:基准可包括一系列作为基础的技术基准和数据基准,以评价组织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绩效。--纵向、底线3.9能源管理标杆energymanagementbenchmark组织参照同类可比活动所确定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先进水平。注:根据自身现状确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能源利用水平作为能源管理标杆。横向-方向、追求3.10一次能源从自然界取得的未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能源,如流过水坝的水,采出的原煤、原油、天然铀矿等。3.11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例如电力、用做燃料的各种石油制品、焦炭、煤气、热能、氢能等。一次能源转换二次能源时,总会有转换损失,但二次能源比一次能源有更高的终端利用效率,也更清洁和便于使用。3.12新能源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世界持久能源系统的基础。3.13可再生能源可连续再生、永续利用的一次能源。这类能源大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包括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波浪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地热能也可算作可再生能源。3.14.1用能单位(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具有确定边界的耗能单位。3.14.2重点用能单位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3.15耗能工质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不作为原料使用、也不进入产品,在生产或制取时需要直接消耗能源的工作物质。注:能耗工质主要包括新水、软化水、压缩空气、氧气、氮气、氩(氦)气、乙炔、电石等。3.16能源计量器具(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3.17综合能耗(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用能单位的统计报告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生产、辅助和附属生产系统的综合能耗,生产系统的能耗量应以实测为准)3.18单位产值综合能耗(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统计报告期内,综合能耗与期内用能单位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的比值。4能源管理体系要求4.1总要求组织应确立能源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体系,形成文件,以确保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理解要点:1体系建立、实施、保持:--策划:包括识别和评价组织的能源因素;识别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通过分析确定能源管理基准,可行时,确定标杆;建立能源目标、指标,制定能源管理方案等。--实施:包括提供所需的资源;确定能力、培训和意识的要求并进行培训;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实施信息交
本文标题: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5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