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第一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1职业相关疾患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职业相关疾患,包括职业伤害or工伤(occupationalinjuries)和职业性疾患(occupationaldisorders),均可导致健康损害,直到死亡。职业性疾患包括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又称职业性多发病)。2BernardinoRamazzini(1633-1714)《DiseasesofWorkers》(DeMorbisArtificumDiatriba,1713)3一、概述毒物(toxicant):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暂时或永久性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中毒(poisoning):机体受毒物作用后引起一定程度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toxica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职业中毒(occupational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的中毒。4(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生产性毒物的来源及职业接触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夹杂物或废弃物成品、副产品、其他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材料加工、搬运、储藏。生产环节中接触毒物,如管道的渗漏,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化学物的采样,设备的检修等成品的处理、包装。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磷化铝遇湿分解生成磷化氢等。5存在形式固态(含粉尘)毒物液态毒物气态或蒸气态气溶胶态(雾、烟)毒物(一)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存在形态6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理、包装;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而引起的冒锅和冲料;物料输送或出料口发生堵塞;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泄漏;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的采样和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7呼吸道:重要途径皮肤:也是主要途径之一消化道(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81.经呼吸道吸收(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9(1)特点•肺泡呼吸膜薄,扩散面积大,供血丰富,毒物可迅速入体;•未经肝脏解毒即进入大循环,分布全身。(2)主要影响因素•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肺泡气与血浆中的分压差;•毒物的分子量及血气分配系数;•毒物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取决于其水溶性;•劳动强度、肺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以及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2.经皮肤吸收(1)特点•具有屏障作用;•吸收的毒物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大循环。(2)途径皮肤的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等,仅占体表面积的0.1-0.2%。皮肤:经皮吸收的物质往往具有脂、水两溶性。•角质层:穿透这层的能力与分子量大小、脂溶性和角质层厚度有关。•颗粒层:富含磷脂,脂溶性物质可透过此层。•真皮层:有一定水溶性物质才可以进入。(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0(四)毒物的体内过程1.分布:取决于毒物进入细胞的能力及与组织的亲和力。2.生物转化: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四类反应。3.排出:(1)肾脏(2)呼吸道(3)消化道(4)其它途径4.蓄积:蓄积作用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11(五)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1.毒物的化学结构2.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3.联合作用4.个体易感性121.临床类型由于毒物的毒性、接触程度和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可有:(1)急性中毒(acutepoisoning)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急性苯中毒、氯气中毒。(2)慢性中毒(chronicpoisoning)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如慢性铅、锰中毒。(六)职业中毒的临床13(3)亚急性中毒(subacutepoisoning)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接触毒物浓度较高,工龄一般在3个月内发病者,称亚急性中毒。如亚急性铅中毒。此外,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的临床表现,称毒物的吸收(poisons’absorption),如铅吸收。(六)职业中毒的临床142.主要临床表现生产条件下常表现为慢性中毒,如铅、锰等。毒性大,蓄积作用不明显的毒物,因生产事故常引起急性中毒,如光气等。同一毒物,不同中毒类型对人体的损害有时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如苯。职业中毒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六)职业中毒的临床15(1)神经、精神系统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和农药等。•慢性轻度中毒早期多表现有类神经症,甚至精神障碍,脱离接触后可逐渐恢复。有些毒物如铅、正己烷等可引起神经髓鞘、轴索变性,损害运动神经的神经肌肉接点,产生感觉和运动神经损害的周围神经病变。•一氧化碳、锰等中毒可损伤锥体外系,出现肌张力增高、震颤麻痹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中毒性脑病和脑水肿。(六)职业中毒的临床16(2)呼吸系统刺激性气体和致敏物,如氯气、光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酸二甲酯等。•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化学性肺水肿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刺激性气体。•吸入性肺炎:吸入液态有机溶剂如汽油。•过敏性哮喘、窒息:有些毒物如二异氰酸甲苯酯(TDI)。•肺部肿瘤:如砷、铬、石棉。•肺部纤维化、肺气肿:矽尘。(六)职业中毒的临床17(3)血液系统•低色素性贫血:如铅;•急性溶血:砷化氢;•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及亚硝酸盐;•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再障:苯和三硝基甲苯;•白血病:如苯;•碳氧血红蛋白血症:一氧化碳。(六)职业中毒的临床18(4)消化系统毒物可致消化系各种损害,常见的有:•口腔炎,见于汞、酸雾暴露;铅线、汞线;•急性胃肠炎,可见于经口汞盐、三氧化二砷急性中毒;•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肝病,如四氯化碳、氯仿、砷化氢、三硝基甲苯中毒等。•慢性中毒性肝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症状缺乏特异性,目前尚无特异敏感的指标,确诊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职业性接触史、作业环境监测、健康监护等资料,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腹绞痛,见于慢性铅中毒急性发作,慢性铊中毒。•氟斑牙、牙齿酸蚀症、齿龈色素沉着等。(六)职业中毒的临床19(5)泌尿系统四种临床类型:•急性中毒性肾病、慢性中毒性肾病、中毒性泌尿道损害及泌尿道肿瘤,如四氯化碳、砷化氢、铅、汞、镉等,有些毒物,如β-萘胺、联苯胺还可致泌尿系统肿瘤。•尿酶如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移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等及尿蛋白如金属硫蛋白、β2-微球蛋白等分析,已用作监测肾脏损害的重要手段。(六)职业中毒的临床20(6)循环系统•许多金属毒物(钴)和有机溶剂可直接损害心肌;•氟烷烃如氟里昂使心肌应激性增强,诱发心率紊乱,促使室性心动过速或引起心室颤动;•亚硝酸盐可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一氧化碳、二硫化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六)职业中毒的临床21(7)生殖系统•生殖毒性(reproductivetoxicity)包括对接触者的生殖器官、有关的内分泌系统、性周期和性行为、生育力、妊娠结局、分娩过程等方面的影响。•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toxicity)则包括胎儿结构异常、发育迟缓、功能缺陷、甚至死亡等。如铅对男性可引起睾丸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率增加和活动能力减弱;对女性可引起月经先兆症状发生率增高、月经周期和经期异常、痛经及月经量改变等。(六)职业中毒的临床22(8)皮肤职业性皮肤病约占职业病总数的40%~50%,其中化学因素占90%以上。•接触性皮炎,如酸、碱、有机溶剂等;•光敏性皮炎,如沥青、煤焦油等;•职业性痤疮,如矿物油类、卤代芳烃化合物等;•皮肤黑变病,如煤焦油、石油等;•职业性皮肤溃疡,如铬的化合物、铍盐等;•职业性疣赘,如沥青、焦油等;•职业性角化过度和皲裂,如脂肪溶剂、碱性物质等;•职业性毛发改变,如氯丁二烯可引起暂时脱发;•皮肤肿瘤,如砷、煤焦油等。(六)职业中毒的临床23、(9)骨骼肌肉系统•铅、砷沉积于骨骼;锌分布在横纹肌。•氟可引起氟骨症;黄磷致颌骨坏死。•振动致肌肉退行性变,骨质脱钙、疏松或增生,骨关节变形、坏死。•姿势负荷(工效学因素)致肩颈腕综合征,下背痛,网球肘。(六)职业中毒的临床24(10)感官系统•角膜、结膜刺激性炎症:刺激性化学物;•角膜、结膜坏死、糜烂:腐蚀性化合物;•白内障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视神经炎、视网膜水肿、视神经萎缩,失明:甲醇;•铬酸雾致鼻中隔溃疡、穿孔;•噪声性耳聋;•氧化锌可引起金属烟尘热(咽喉)等。(六)职业中毒的临床25(11)免疫系统•过敏性哮喘、窒息:有些毒物如二异氰酸甲苯酯(TDI)。•接触性皮炎,如酸、碱、有机溶剂等。•农民肺/甘蔗肺(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星期一热)。(六)职业中毒的临床26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诊断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科学性,正确的诊断涉及到职工的健康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的贯彻执行。(1)职业史(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3)症状与体征(4)实验室检查3.职业中毒的诊断——综合分析(六)职业中毒的临床27(1)职业史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史,包括所在车间、工种、工龄、毒物种类、操作方法、防护措施及既往的工作经历,以判断患者接触毒物的可能性与接触程度,此为职业中毒诊断的前提。(六)职业中毒的临床28(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深入作业现场,进一步了解患者所在岗位的实际职业接触、空气中毒物浓度、预防措施等。(六)职业中毒的临床29(3)症状与体征•按临床表现来判断是否与所接触毒物的毒作用相符。•在询问和检查中,尤应注意各种症状发生的时间和顺序及其与接触毒物的关系。(六)职业中毒的临床30(4)实验室检查•接触指标:包括测定生物材料中毒物或其代谢物,如尿铅、血铅、尿酚、尿甲基马尿酸等。•效应指标:反映毒作用的指标如铅对卟啉代谢影响中抑制δ-氨基酮戊酸脱水酶;有机磷农药抑制的血液胆碱酯酶等。反映毒物所致组织器官病损的指标,如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镉致肾小管损伤的尿低分子量蛋白(β2-微球蛋白),以及某些其它相关指标等。(六)职业中毒的临床31•病因治疗是尽可能消除或减少致病的物质基础,并针对毒物致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处理。•对症处理是缓解毒物引起的主要症状,促使人体功能恢复。•支持疗法可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4.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六)职业中毒的临床32(1)急性职业中毒医院前救护极为重要。现场急救:•立即搬离中毒环境,上风向或空气新鲜的场所,保持呼吸道通畅。•脱去污染的衣物,用清水彻底冲洗污染处皮肤。•若发现呼吸、循环有障碍时,应及时进行现场复苏急救。(六)职业中毒的临床33阻止毒物继续吸收:•如现场清洗不够彻底,到达医院应进一步清洗。•对气体或蒸气吸入中毒者,可给予吸氧。•经口中毒者,应立即采用引吐、洗胃、导泄等措施。(六)职业中毒的临床34解毒和排毒应尽早使用有关的解毒、排毒药物。常用的特效络合剂和解毒剂有:1)金属络合剂:依地酸二钠钙、二乙三胺五乙酸三钠钙、二巯基丙醇、二巯基丁二酸钠等,用于治疗金属类毒物中毒,如铅、汞、砷、锰中毒等。2)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常用的有美蓝(亚甲蓝),用于治疗急性苯胺、硝基苯类中毒。3)氰化物中毒解毒剂:如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4)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剂:主要有氯磷定、解磷定、阿托品等。5)氟乙酰胺中毒解毒剂:常用的有乙酰胺等。(六)职业中毒的临床35对症治疗对症疗法在职业中毒的治疗中极为重要,目的在于保护体内重要器官的功能,解除病痛,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六)职业中毒的临床36(2)慢性职业中毒应及早诊断和处理。•应脱离毒物接触。•特效解毒剂,常用有金属络合剂如NaDMS、CaNa2EDTA等。•对症治疗:针对慢性中毒的常见症状。•适当的营养和休息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后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并作合理的工作安排。(六)职业中毒的临床37(七)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综合治理:根除、控制或尽可能减少毒物危害;“三级预防”原则。1.根除毒物2.降低作业场所环境中毒物的浓度3.工艺、建筑布局卫生4.
本文标题:第一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7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