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自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究
自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初探时间:2008年12月13日(星期六)13:00——17:30(由于录音失误,迁徙的鹤项目的录音暂缺,请大家谅解)景檬:其实我有点紧张啊,我们现在做活动的学校的老师现在应该在路上呢。其实我们做的这个项目时间比较短。而且做的是一件比较小的活动。张娟介绍的是一个很宏大的一个项目。所以现在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做30秒的深呼吸。(30秒深呼吸)好,我们就开始吧。刚才张娟也介绍了我就是瀚海沙的景檬。其实叫我九毛也行,但是在自然课堂里面大家都叫我毛毛虫。下面会讲这个故事。下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瀚海沙的情况。瀚海沙是一个民间组织,我们最早关注的是草原荒漠化问题。其实不管是实际的考察还是荒漠化的活动,就觉得发现了一个问题:外在荒漠化和我们内心的一个荒漠化。其实我们内在的很多观念是影响我们外在的。所以瀚海沙就把关注点从原来的外在的草原荒漠化转向了现在的心灵环保的探讨。这个是我们和吴蓓老师一起翻译的《甘地自传》的一些内容。后来随着这个项目的进行,我们又把这个心灵环保定位在心灵教育的方面上。然后我们也出了《山水间》这本书。还有像看片会的活动的组织。这些活动的目标主要就是大学生和社会的成员。在去年的8月份开始,随着一个新的成员的加入,这就是毛毛虫。所以我们工作上有一些新的增加。就是加强了自然活动和农耕的一些教育内容。这些的主要群体其实是儿童。其实我们也不是很确定是否叫做自然课堂这个名字。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就是我们把自然教育带到了学校的课堂上。这个其实实施的也非常的短。从去年12月份才开始的。所以真的是积累的经验不是很多。那么非常希望这次交流会上与大家交流。下面主要说的就是一个我们都在谈自然教育,待地我们是怎么看自然教育的?这是我想出来的一个,实际上我们也是在做。它叫拜大自然为师。通过实践去感悟自然,培养人对生命的感恩,从而可以身心健康的成长,关爱亲人一般地去体恤环境。这是我们希望这样去做的。但这些话是很空的。我们举个例子来看一下。我的名字叫毛毛虫,我的另外一个同事叫做玫瑰花。那在那堂课上的话,我们第一次搭班上课就向同学介绍我们的名字。然后孩子们就非常的奇怪说,你们俩个怎么会是好朋友呢?然后就会说很多:“我们学校就有玫瑰花,我在学校里就踩死过毛毛虫,因为它太讨厌了,长的丑丑的。”但是我们并没有直接去回应这些问题。而是和他们说去好好观察一下,下周我们再来上课的时候再来讲,为什么你们眼里的毛毛虫和玫瑰花不是好朋友,而现在我们长在一起还非常的友好。然后我们到下周再上课的时候,他们就会说,“我们想了一下,毛毛虫会变成蝴蝶了,然后蝴蝶就帮着花去授粉。”这样就会有很多真正思考过的问题。但是我们在这个时候也没有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肯定,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去认真地观察一下,是不是真的看到了这个现象,而不是道听途说一样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就是希望他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看。然后我们就会留一个小作业:就是在不打扰花园里的玫瑰花的情况下,去寻找一下玫瑰花的朋友。为什么我们会为这样一个问题有这样一个处理呢?其实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第一就是去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关注。第二就是这个作业持续的过程就会让孩子对一个事情有一个持续的关注,因为孩子有时候注意力分散的非常快。第三就是通过我们这样的一个引导,问题实际上是孩子提出来的。这种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孩子提出问题的能力。以上就是我们的这个拜自然为师的活动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其实在课堂之外,课后也会有和老师的交流。有些孩子有一些不好的习惯,他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不是特别友好,其他小朋友不是特别喜欢他。我们会在课后和老师有一个交流,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让他更好地融入到群体中,从一个毛毛虫变成一个蝴蝶,然后更好地和孩子们融合在一起。其实毛毛虫变成蝴蝶有很多内容可讲,从知识的层面可以是一系列的情况,同时从孩子的心灵成长上给他一个帮助。现在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合作伙伴。实际上现在还比较少,也不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个领域。第一个是四海孔子书院,还有一个是四海学堂。他们主要是以中国经典教育为主,主要是一些民办学校。那么我们为什么会选定这样的一些学校呢?有三个原因:一是我们想倡导一下自然教育的内容。从整体上来说瀚海沙是一个关注人文教育的机构。大家也可以到我们的网站上去看我们的人文教育是什么。因为有这样一个整体的大的背景下,所以整体也是在自然教育上有一个探讨。第二发现这样的学校最主要的一个教学之一就是重视儿童的品行,这也是我们关于养成教育探讨的一个结合。所以这三个是这些学校他们会有这样的一个需求。这就是关于自然课堂或者是环境教育的一些想法。也可以说是一拍即合。那么刚才也介绍到了最初是在07年底在四海开展自然课堂的活动。那么我们今年和四海的老师也才是比较正式的进入带课堂当中。大家可能对这些学校有很多的问号,那我现在就把我们做的一些事情和大家讲一下。我们针对一些孩子,主要是年龄在4-13岁的,因为学校规模不是很大。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学校不一样,他们基本上是混龄状态,年龄相差2-3岁的孩子会归为一个班里面。像我在上课的四海孔子书院的孩子的年龄在4-13岁,最大的已经是有16岁。但在四和这边年龄就会偏小一些在4岁半到6、7岁之间,还有3个10岁左右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年龄还是不太一样,特点也很不同。所以我们就听取了老师的一些建议,简单划分了2个组。一个是7岁以下,一个是8岁以上。对于7岁以下的孩子我们觉得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一种关注,对自然的感情,是一个主要的教学目的。于是我们就会比较多的讲述一些动物植物的故事或是播放一些相应的影片,通过这种比较形象化的东西来教学。而对于8岁以上的孩子除了实现这些内容之外,还要适当的引入一些道理,有一些知识层面的内容,让他们更多地去了解。这也是考虑到他们在认知上慢慢在发展。这就是我们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一个规划。我们的课程实际上是两部分的内容。一是课堂,二是实践。刚才说的比较多是课堂部分,还有一部分实践。实践做的比较多的是耕作,或者说是叫城市农耕,我们觉得这种方式会有很多的好处。之前瀚海沙和香港社区伙伴合作的一个项目叫做社区农业,里面就比较多的介绍到关于健康农业的东西。所以我们就把它做了一个结合。我们现在主要面对的人群是城市里的孩子,希望让他们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因果相连的道理,为他们以后的言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的农耕会主要按照24节气来作相应的操作。因为我们在这方面都不专业,我们就邀请了人民大学生态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和一些经验丰富的农民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因为并不是真正想让孩子成为农业师,所以会做一些田间的管理。这就是实践课的部分。下面是我们在一所学校的课程安排。一部分是在农耕实践,一部分在课堂上。实际上在课堂上也不完全是听课,也有动手操作的一些内容。下面的图是一些动物的脚印。刚好周四的时候我们就在四海,周三的时候下了一场雪。那边真的是银装素裹的感觉。正好那天我们讲的就是动物足迹。这就是一张让他们看的照片。需要大家关注的是右下角的这个图是大象的脚印。为什么大象的足迹会是这样比较大的?可能会说它的身体很大,就会引伸出因为身体很庞大,在走路的时候很大的重力会在自己的身上,只有将脚趾集合在一起时才能撑住比较庞大的身体。也就是说孩子单个的力量是很有限的,但是合在一起的话就会团结有力量。从而引伸出这样一个道理。这就是在讲自然教育的理念真正实施在课堂上是怎样的结果。下面请我们合作学校的老师来讲一讲。合作老师:我们主要是比较重视孩子们的内心的一些成长。不是像一些传统的学校重视一些知识的技能。怎么样去关注天地,就是在自然课堂中明白天地自然之理。在教学中就是景檬老师隔一周一次的讲课。共分两个阶段的课来上。当老师不来的时候我就给孩子们讲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的一些东西,分享一些观点。通过一些观察、典故来给孩子们讲。这就是一个大概的情况。(资料可以索取)其实通过王老师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出:瀚海沙不是永远要在这个里面,而是希望通过这种介入能与当地学校有一些结合。不管以后是否可以进到正规的学校成为一堂自然课,都希望老师们们有自己的想法。其实做到最后的这个目标是希望能够变成学生自己给自己上的一堂课。老师在里面更多的是一个引导。这其实是我对这个课很好的一个希望。因为自己并不是完全做教学的,实际上是缺乏了这样一个眼光。对教育的敏感不是很高。另外就是缺乏对孩子的根本了解。第三就是实践经验是比较少的。我是希望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请教,分享。主持人:非常感谢景檬刚才给我们分享的亲切的小故事。下面分享的是来自根与芽的康耘。大家知道根与芽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组活动的时候有很多实践的经验,根与芽小组也已经成为自然教育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力量。接下来我们就来听一下根与芽的分享。康耘:珍古道尔博士实际上是刚刚来到北京的。那么我也想调查一下在座的之前有多少人知道根与芽?有多少知道珍古道尔博士?(全场基本都举手)我觉得今天是一个特别好的机会。首先作为天下溪的前工作人员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在这里来和大家分享我最新的一个工作经历就已经很高兴了。我刚才的提问又有那么多人知道,所以我觉得今天的分享是一个好的机会。今天以这种形式和大家交流,和大家阐释根与芽做事的一些理念,和我们最初做事的一些目的以及最后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提到根与芽的话一定会提到珍古道尔博士。我记得在上星期六的公众演讲的时候,就有老师和我说一件事。你看珍都已经第十年来到中国了,为什么不让珍去野外看看呢?就是公众演讲,就是交流,就是座谈,就是造访。为什么不让珍去野外看看我们中国的野生动物的环境呢?那么我想在这里回答大家一个问题。珍古道尔博士每年到很多国家很多地区,她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根与芽的这个项目。作为全世界非常有名的一个生物学家,她现在主要的工作不是在野外,而是在做环境教育项目。为什么要推进这个环境教育项目呢?是因为她看到了青年人的力量,看到了根与芽的力量。为什么叫根与芽呢?我可能要解释一下:根是看起来很小的,但是珍古道尔博士认为它在大地上蔓延无所不在。这个芽呢,虽然看起来是很小的,但是它吸收了水分,可以穿透泥墙穿透泥土,可以生长出来。而全世界的青少年实际上就是无数的根与芽,他们无所不在而且有力量改变现状。他们会对我们的环境带来积极的改变。所以这也是这古道尔博士不断在全世界做的交流和分享的一种理论,一种她的态度。这也是我们每个根与芽都很看重的一句话,来阐释自己为什么要作根与芽的这个项目。因为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能够发挥作用,而每个人都可以带来改变。所以作为根与芽小组来说他们之所以愿意参加这个活动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力量,而且在实际的过程当中他们也看到了哪怕是自己带来的一点小小的改变,觉得自己得到了释放,自己想做事情的那个状态的得到了释放,所以他们很愿意去做。这个是根与芽环境项目所关心的三个领域。一个是环境,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社区。其实张娟概括的很好,根与芽环境项目其实是在做课外活动。我们的这个项目更多的是在大学、中学和小学在做一个推广和介绍,希望更多的同学加入到这个当中来。实际上它不能进入到实际课堂中的一部分,但是孩子们在课余生活当中,在课外做这个活动还是挺快乐的,在这三个方面做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动。通过根与芽环境教育项目,每个成员都在活动中不断的成长,他们有了一定的经验,也学会了和各个机构联合,然后参加其它机构的项目。现在给大家展示的照片就是我们的成员去参加绿色和平的一个叫“快行动”的活动。就是用环保筷子的一个项目。学生们参加这个活动不光是把这个具体的活动推广出去,而是在其中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我比较喜欢这里面的一张照片。绿色和平为了推广这个活动做了很多的贴纸,我们小组的成员就把这些贴纸利用得很巧妙——贴在了门的钥匙洞的这个位置,也就是说当你关上门准备离开的那一刻,你就会有意识的带上筷子。所以说,这就是他们在根与芽做事时学到的一些东西。这也是一个小组在活动中的一些照片,是在做一个海洋公众意识的调查。在过程中学生们就亲自走到社区中,体会了如何跟社区中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在过程中他们是很快乐的。我在活动中常常说:要做快乐的根与芽。事实上我们也发现孩子们做了这些活动之后也是很快乐的。根与芽
本文标题:自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7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