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论述题1、马、恩的生态思想有哪些主要观点,有何特点?(从生态自然观的产生说明这种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的理论来源。1)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四大特征:第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自然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是自然进化的产物,社会也是自然的一部分。第二,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人不能以纯粹自我规定的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能对人所具有的能动性滥加发挥;人在自然界里能获得多大的自由,并不单取决于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同时也取决于对人的受动性的认识程度和控制能力。第三,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内在的尺度(innermeasure)马克思用语,指人在实践中把握客观事物规律性的同时对人自身的尺度、标准、规律性的把握。第四,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详细p75)2)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其表现为: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现代生态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3)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系统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2当代的生态自然观有哪些,有哪些生态问题,如何用生态自然观来理解这些问题?结合所了解的生态问题,谈如何建设两型社会、低碳经济,阐述一些生态自然观的内容。(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置上:人作为大自然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与其他动物的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的消费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以改造自然为目的的高级消费。人类改造自然的盲目性造成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最终负反馈给人类自身。二、人还是生态系统中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人类在调控和协同进化是创造自己和社会历史,还要维护地球健全的生态系统,不断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生命的能力。什么是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2发展。前者包含了探索集约用地方式、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后者则囊括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定评价指标、生态补偿和环境约束政策和完善排污权有偿转让交易制度等。为什么建设两型社会(一)“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看,建设“两型社会”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认识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其次,从环境问题背后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根源来看,建设“两型社会”是全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整体性方法。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是自然的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技术问题,是文化观念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我们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平台,又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多角度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二)“两型社会”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平台“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要妥善处理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需要什么样的环保、怎样环保”这两大问题,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两型社会”由人民共建,为人民共享。“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和筹划“两型社会”建设的全局,兼顾和协调各方关系,妥善处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之间的重大关系,做出适当安排,搞好平衡。“两型社会”建设必须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使“两型社会”建设沿着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方向前进。(三)“两型社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方式和形态如果说生态文明的理念、观念是一种远大理想的话,“两型社会”则是现阶段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结果和外在体现,是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形态。实际上,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体系、生活体系、经济体系、技术体系、金融贸易体系、分配体系和民主体系等方面的不断展开就是实现“两型社会”的过程。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1],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意义: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3、当前全球问题与生态危机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答:所谓全球性问题,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超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诸如:战争与和平、南北关系、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信仰危机等。20世纪以来,大工业的发展更把人工自然扩展到空前的范围,引起了资源短缺、森林破坏、耕地减少、土地沙漠化、生物物种灭绝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的自然平衡濒临可能自我修复的极限,人类所直接面对的生态系统正在朝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界演化的结果。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自然反作用人本身。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3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人依赖于自然,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两者不可分割。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方面的实际措施。包括调整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体制和社会运行机制,包括完善法制和加强管理,以及发展和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但从根本上说,是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有机用以的整体观念。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生态环境的演化向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这绝不是简单的说不要发展,或要恢复到过去的自然平衡上去,而是要通过人的干预和利用自然本身的力量,造成合适于人类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可持续发展要求把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保护作为当代人类的共同任务,要求讨论自然环境的价值问题。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1生态危机,生态自然观(4讲)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危机”是与“生态失衡”相联系的,“生态失衡”是指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而引起生态条件的恶化所导致的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现象。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人口激增、自然资源(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的消耗与短缺、环境污染(指由于人类的活动引入环境的物质和能量,造成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现象)。“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危机,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是社会异化的产物,是传统工业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是由于传统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所致。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克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基本思想大体可以概括为: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哲学依据。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3科学问题的由来,哪些来源,选题的原则原理,如何贯彻选题原则,发现科研课题、发现选题,从科学问题的来源中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问题的来源有哪些,科研选题有何重要意义,基本原则)第一,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经验定律”型问题,其肯定回答就是经验定律假说。第二,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例如:科学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第三,从某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8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