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自考00411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自考资料
目录第一章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第三章小学数学学习概论(一)第四章小学数学学习概论(二)第五章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第六章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第七章小学数学教学的组织第八章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第九章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第十章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第十一章概念教学第十二章计算教学第十三章应用题教学第十四章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第十五章小学数学教师单项选择题1.1.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C)A.《几何原本》B.《周髀算经》C.《九章算术》D.祖冲之推演圆周率完整版请联系QQ1273114568索取1.2.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的建立标志着数学的发展进入了(B)A.初等数学时期B.变量数学时期C.近代数学时期D.现代数学时期1.3.就数学本身来讲,即使测量上万个三角形也无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说明了数学具有(B)A.抽象性B.逻辑性C.广泛的应用性D.不可测性1.4.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D)A.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B.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C.以直觉思维为主D.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1.5.培养初步数学能力的核心是(B)A.计算能力B.初步数学思维能力C.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D.初步的空间观念1.6.(C)是一种整体的高度简约的、跳跃的思维。A.逻辑思维B.形象思维C.直觉思维D.抽象思维1.7.在中国,算学作为小学的一门课程,始于(A)A.1903年B.1949年C.1922年D.1978年1.8.在我国,小学算术更名为小学数学始于(D)A.1903年《奏定初等小学章程》B.1950年的教学大纲C.1963年的教学大纲D.1978年的教学大纲1.9.从数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当今数学已经发到了(D)时期。A.常数数学B.变量数学C.近代数学D.现代数学1.10.小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心理特点使他们适合学习(C)A.平面几何B.立体几何C.直观几何D.论证几何2.1.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必须采用(B)A。直线式B.圆周式.C.单一式D.综合式2.2.在减法教学中,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是(B)A.教学重点B.教学难点C.既是重点,又是难点D.既非重点,亦非难点2.3.多位数除法的教学重点是(B)A.除法的意义B.试商方法C.余数的处理D.商中间有零的除法2.4.我国学校里的第一部算术教科书是(B)A.《九章算术》B.《笔算数学》C.《周髀算经》D.《最新初小算术教科书》2.5.我国最早的小学算术课本是(D)A.《九章算术》B.《笔算数学》C.《复兴初小算术课本》、《复兴高小算术课本》D.《最新初小算术教科书》2.6.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体系是(B)A.单一式B.综合式C.直线式D.螺旋式多项选择题1.1.数学具有哪些特点(ABD)A.抽象性B.逻辑性C.直观性D.应用的广泛性E.实验性1.2.从学科性质来看,小学数学学科属于(ABE)A.基础课B.文化课’C.技术课D.实践课E.工具课1.3.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范围包括(ABCDE)A.算术知识B.代数初步知识C.几何初步知识D.计量初步知识E.统计初步知识1.4.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包括(ABCDE)A.概念B.性质C.法则D.公式E.方法1.5.小学生初步的数学能力主要包括(ABCE)A.计算能力B.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C.初步的空间观念D.语言表达能力E.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6.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有(ABD)A.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B.数学学科的特点C.数学学科的进展D.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E.教师的教学能力1.7.小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CDE)A.计算能力B.初步的空间观念C.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D.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E.初步的直觉思维能力2.1.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兼顾(ABCD)A.当今与未来B.必要与可能C.统一与灵活D.“幼小”与“小中”的衔接E.理论与实践2.2.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应当把(CDE)置于教材的中心地位,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A.基础知识B.基本技能C.基本概念D.基本规律E.基本方法2.3.为繁荣教材建设,我国对义务教育教材的建设和改革做出了哪些决策(ABCE)A.提倡“一纲多本”B.实行“编审分开”C.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开展教材评价工作D.大力推广统编教材E.组织相对稳定的三结合编写队伍2.4.根据我国计数特点,整数部分一般分为哪几个循环圈(ABDE)A.20以内B.100以内C.1000以内D.万以内E.多位数2.5.广义的教材包括(AB名词解释题目录1.1.课程目标1.2.逻辑思维1.3.形象思维1.4.直觉思维1.5.空间观念1.6.教学大纲2.1.教材2.2.科学的数学2.3.学科的数学2.4.小学数学教材结构2.5.直线式编排2.6.圆周式编排2.7.教学重点2.8.教学难点3.1.学习3.2.数学学习3.3.数学认知结构3.4.同化3.5.顺应3.6.发现学习3.7.接受学习3.8.迁移3.9.学习策略3.10.心理定势4.1.数学概念4.2.概念的形成4.3.概念的同化4.4.类属同化4.5.总括同化4.6.并列同化4.7.数学规则4.8.数学规则的发现学习4.9.数学规则的接受学习4.10.数学技能4.11.数学智力技能4.12.数学操作技能4.13.范例学习方法4.14.尝试学习方法4.15.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4.16.数学问题解决5.1.教学过程5.2.教学原则5.3.教学规律5.4.模象直观6.1.教学方法6.2.启发式6.3.讲解法6.4.谈话法6.5.演示法6.6.操作实验法6.7.发现法6.8.引导发现法6.9.练习法6.10.电化教学7.1.课堂教学结构7.2.课的类型7.3.单一课7.4.综合课7.5.新授课7.6.探究研讨课7.7.自学辅导课7.8.练习课7.9.复习课8.1.教学评价8.2.显示性考评8.3.预示性考评8.4.形成性考评8.5.总结性考评8.6.诊断性考评8.7.目标参考性考评8.8.常模参考性考评8.9.双向细目表8.10.绝对评分8.11.相对评分8.12.客观式试题9.1.数学思维9.2.逻辑思维9.3.形象思维9.4.直觉思维9.5.集中思维9.6.发散思维9.7.再造性思维9.8.创造性思维9.9.数学思维品质9.10.数学思维的深刻性9.11.数学思维的灵活性9.12.数学思维的敏捷性9.13.数学思维的批判性9.14.数学思维的独创性9.15.图形表象9.16.图式表象9.17.直感9.18.想象9.19.再造性想象9.20.创造性想象9.21.直觉9.22.灵感9.23.分析与综合10.1.智力因素10.2.非智力因素10.3.动机10.4.学习动机10.5.兴趣10.6.学习兴趣10.7.情感10.8.学习情感10.9.意志10.10.学习意志10.11.习惯10.12.学习习惯10.13.需要11.1.概念11.2.数学概念11.3.概念的内涵11.4.概念的外延11.5.同一关系11.6.包含关系11.7.并列关系11.8.交叉关系11.9.对立关系11.10.矛盾关系11.11.定义法11.12.描述法12.1.口算完整版请联系QQ1273114568索取12.2.笔算12.3.估算12.4.计算法13.1.应用题13.2.解析应用题13.3.简单应用题13.4.复合应用题13.5.典型应用题13.6.分析法13.7.综合法13.8.假设法13.9.转化法13.10.量不变方法14.1.空间观念14.2.空间想象能力14.3.变式图形15.1.素质15.2.基本功15.3.重点15.4.难点15.5.数学语言15.6.板书15.7.教案名词解释题答案1.1.课程目标是在一定教育阶段中,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在德、智、体等方面应达到的程度。1.2.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要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1.3.形象思维指依托于对形象材料的意会,对事物做出有关理解的思维。形象思维的特征是思维材料的形象性,它来自感性认识,又高于感性认识。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1.4.直觉思维指一种整体的、高度简约的、跳跃式的思维,它不同于有步骤、有条理、渐进式的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常带有偶然性,还往往要以逻辑思维做补充。1.5.空间观念指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保留在人脑中的表象。1.6.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或批准的,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又称课程标准。2.1.教材即教学材料,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教材指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教学软件、音像教材、教学参考书等教师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狭义的教材只指教科书。案例分析题2.1.试分析“万以内减法”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答:“万以内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的内容。这一部分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掌握百以内减法运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万以内减法的学习,掌握笔算减法的运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笔算减法的运算法则,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受学生接受能力的制约,其中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是该部分的教学难点。3.1.怎样处理小数加法教学中的学习迁移问题?答: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从效果上来看,既有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正迁移,也有起干扰作用的负迁移。在小数加法教学中,由于小数和整数在许多方面存在相同或相近之处,将受到来自整数方面的正面影响(正迁移)和负面干扰(负迁移)。一般来讲,小数加法运算法则与整数加法法则(低位加起、满十进一)基本一致,学习时容易产生正迁移;但有些方面,如整数加法中的末位对齐和小数中的小数点对齐又存在不同,易于产生负迁移,以至出现诸如14.5+0.45=简答题目录1.1.简述教学大纲的指导作用。1.2.简述制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1.3.简述我国建国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发展阶段。1.4.简述小学数学课程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2.1.简述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2.2.简述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与联系。2.3.简述选择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依据。2.4.简述国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改革的趋向。2.5.《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对教学内容做了哪些调整?3.1.小学生数学学习有哪些特点?3.2.简述影响小学数学学习的内部因素。3.3.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3.4.简述数学学习中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和联系。3.5.小学数学学习迁移有什么特点?4.1.简析数学规则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区别。4.2.简述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4.3.小学数学问题的解决有哪些特点?4.4.简述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5.1.小学数学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5.2.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及动力。5.3.怎样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5.4.简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贯彻要求。6.1.怎样选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6.2.简述小学数学讲解法的基本要求。6.3.怎样运用谈话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6.4.简述运用操作实验法的基本要求。6.5.简述运用引导发现法的基本要求。6.6。简述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7.1.简述讲练课的基本结构。7.2.简述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功能和特点。7.3.简述教学目标具体化原则的含义。7.4.简述信息反馈调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7.5.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8.1.简述教学评价的特点。8.2.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8.3.命题工作应注意哪些问题?8.4.怎样进行客观评分?8.5.简述选择题的编制要则。8.6.为何在进行大规模的数学考试前要进行预测?8.7.如何做好试
本文标题:自考00411自考小学数学教学论自考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83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