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自考《04729大学语文》1课程讲义
第一单元议论文部分《寡人之于国也》《作家作品》孟子:(1)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2)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主旨》文章体现了孟子的王道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不平等。《学习要点与难点》1.孟子王道政治的内容。(1)反对霸道,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发展生产。(2)使人民养生丧死无遗憾,再施以礼义道德教育。2.本文论述的线索以“民不加多”“民如何加多”为线索。3.本文的内容结构。本文分为三大部分。(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2)孟子先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揭示梁惠王做法实际上与邻国没有本质的区别。(3)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及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4.孟子实行王道的措施(1)初步措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根本措施:“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申之以孝悌之义”。5.善用比喻。(1)“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2)用拿刀杀人,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比喻不顾百姓的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6.排比句(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7.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风格先是用“五十步笑百步”的例子,批评梁惠王治理国家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这是“抑”,然后又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这是“扬”;先批评梁惠王不顾人民死活的做法,又指出只要不怪罪年成,就可以称王天下。8.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采用演绎法。《秋水》《作家作品》庄子战国时人,老子后道家主要代表,与老子并称“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文章想象丰富,善用寓言。《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学习要点与难点》1.本文的寓言特色本文虚构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2.景物描写的作用开头的景物描写,以河水与海水大小的对比,陪衬河伯与海若的不同思想境界,形象的突出了主题,为后文的发展作了铺垫。3.本文主要采用类比论证法,同时也有归纳法,演绎法。4.善用比喻(1)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篤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也,束于教也。(也是排比句)(2)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也是反诘句)(3)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也是反诘句)(4)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也是反诘句)(5)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也是反诘句)5.排比句(1)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2)见上面例句’6.反诘句(1)吾在天地之间,尤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3)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4)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5)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重点段落分析》文章开始第二段开头:人的认识受到环境、时代、所受教育的限制,因此都是十分有限的。《五代史伶官传序》《作家作品》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是一篇史论。《学习要点与难点》1.本文是史论。2.本文的中心论点。阐述了国家的盛衰取决于人事,而非天命。通过五代后唐李存勗政权的盛衰,论证了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满招损,谦得益”的道理。3.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是对比论证法。后唐庄宗在消灭仇敌时,意气风发,极写其强盛;在大功告成,天下平定后,又极写其衰败,在盛衰,成败,兴亡的对比中,阐述了本文的主旨。文章第三段运用的是演绎法,用名言论据来证明后唐庄宗亡国的教训。4.本文的论据历史事实论据:后唐庄宗兴国及败亡的历史事实;理论论据:《尚书》的话;以及警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5.重点掌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满招损,谦受益”的警句意思。《论毅力》《作家作品》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界主要代表人,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参加并领导戊戌变法。写作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不久。《主旨》“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即只有具备坚韧毅力去战胜逆境,才能在事业上面获得成功。《学习要点与难点》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本文写作于“百日维新”失败之后,作者勉励处于逆境之中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逆境,克服困难,继续从事改良运动。2.本文主要采取正反对比论证法。第一段,“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正反对比。第二段,顺境与逆境相对比;第三段,遇挫折不退却,与旁观者对比。第四段,堆山者与填土者对比,堆山者“功亏一篑”,填土者则“持之以恒”。全文围绕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进行正反对比。3.本文的比喻句。“更譬诸操舟-------故彼岸终不可达也。”以操舟作比,说明有毅力可把逆境变顺境。孔子的“堆山”与“填土”比喻有无毅力的两种结果。孟子的“掘井”比喻没有毅力,半途而废,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4.本文的层递句。(重点)(1)第二段,“志力薄弱之士”“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作四个层次的递进描述;(2)第三段,操舟作比喻。“一日而返”,“二三日而返”“五六日而返”作三层次的递进描述。《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作家作品》蔡元培中国现代教育家,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1917年开始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中心思想》本文是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阐明了他的办学理念: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体现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对道德品行与完善人格的追求。《学习要点与难点》一、本文所阐述的办大学的理念。1.抱定宗旨;2.砥砺德行;3.敬爱师友;二、如何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入大学就是为了“求学而来”,如果是为了升官发财,何必读大学?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掌握本文对比论证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在正面阐述了办学的“三事”,从“三事”的反面,来大学是为了升官发财,同乎流俗等方面,一一加以对比,有破有立,立中带破,观点鲜明,使正面的论点更加突出,针对性更强。三、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2)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3)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容忍与自由》《作家作品》胡适,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思想家,诗人。《中心思想》本文选自胡适作品集,最主要阐述:容忍为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学习要点与难点》1.历史上不容异己的例子从宗教自由史,思想自由史,政治自由史三方面来讲:其一,思想自由。胡适本人十七岁时发表文章,痛骂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榜》。其二,宗教自由。西方宗教改革后,原先向罗马教庭争自由要宽容的新教徒,又反过来摧残异己。1553年10月23日,日内瓦执掌宗教大权的加尔文,竟把敢于批评他的学者塞维图斯定了“异端邪说”的罪名,捆在柴堆上用火慢慢烧死。其三,政治自由。五四时期的陈独秀,在“以白话为正宗”的问题上,“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也。”2.掌握“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不正确的态度,这样一种“我不会错”的心理,再加上所谓的正义的火气,使人丧失了容忍的雅量。一切对异端的迫害,一切对“异己”的摧残,一切宗教自由的禁止,一切思想言论的被压迫,都由此而来。可见,“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而作者对这种思想的批判,是建立在“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理性的观念之上的思考。3.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是“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4.本文论证方法;本文主要采取归纳法中的例证法。本文运用三个典型事实论据,最后归纳出本文的主题思想。5.本文“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大家风范。从自身经验谈起,坦诚进行反思和批判,不着重从理论的层面进行剖析,而是从具体实例出发,将理论的阐述融汇于平易的白话之中,易于为读者接受。“言之有物,明白清楚”。这是一种胸有成竹,透彻于心,而后返璞归真的境界。具有大家风范。6.本文的现实意义。胡适先生提出的容忍的理念,态度,度量,有一个核心,就是:和而不同。当今社会趋向于多极并存,多元化文化共存的局面。更需要我们具备“容忍”和“和而不同”的雅量和气度。《咬文嚼字》《作家作品》朱光潜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本文是文艺专论。《主旨》对于文学写作和阅读,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学习重点与难点》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运用归纳法。在引用“套板反应”时,运用的是演绎法。2.修辞方法;多用比喻法。用人走路比喻用滥字,说明“套板反应”的道理。3.重点掌握的观点。李广射虎,推敲,《屈原》三个例子说明甚么问题。善于运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是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掌握“字被人用得太滥”的例子。作者认为“推”好,还是“敲”好?作者认为郭沫若更改“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得如何?重点段落:教材29页倒数第三行;教材30页“套板反应”。《吃饭》《作家作品》钱钟书中国著名的学者,小说家。《中心思想》本文借“吃饭”为名,借题发挥,通过类比联想和巧妙比喻等手法,发表了作者对于人生,社会诸种现象和问题的看法。《学习要点与难点》1.如何理解“吃饭”背后的名实背离,相互掩饰的人情世态。“吃饭”的实质是为了“吃菜”,辨味而不是为了充饥,便成了我们吃饭的真正目的。但是人们还要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不说“吃菜”,而要说“吃饭”。这就同政治家一样,本来是有自己的野心的,却偏偏要说自己为了民众的利益和福利。宗教上说:“上帝是给人做饭吃的。”因此“上帝”是我们的主人。其实,这“上帝”绝不是我们的主人。因为“只有为他弄来了饭,给他吃的人”才是我们的主人。才支配着我们的行动。2.如何理解“人类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教材35页第二段。人类的最基本需要是要吃饱肚子,只有这样,人才能活下去。也就是人类一切活动除了思想在起作用,解决自身活下去的需要,也就是吃饭问题才是人一切活动的一个根本原因。人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肠胃空虚”了,还能谈什么别的事情呢?这也是对“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的辩证唯物论的形象比喻。3.本文论证方法。本文主要采取比较法中的类比论证方法。用结婚,烧菜,厨房等比喻来类比说明作者要阐明的道理。4.本文主要修辞手法。本文主要修辞手法是比喻。“吃饭有时就像结婚”“一碗好菜仿佛一支乐曲”“整个人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等等。吃饭与结婚,好菜与乐曲,人间与厨房,这些东西本来毫不相干,相差甚远,将两者用来比喻同一件事情,更使得比喻效果出奇,出意外,艺术感染力更强。(要注意的是:类比论证方法往往是通过比喻修辞手法来实现的)5.本文的散文风格如何。本文广征博引,处处涉笔成趣。显示出作者任性而发,洒脱自然的个性。6.本文运用类比性联想。《我的世界观》《作家作品》爱因斯坦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主题思想》本文主要阐述了爱因斯坦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感情”。他的人生基本理念是“人是为别人而生存”;
本文标题:自考《04729大学语文》1课程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8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