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象学phenomenology现象学运动1900~1901《逻辑研究》发表标志现象学的诞生“现象学”的基本含义:1945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伽达默尔列维纳斯:一种共同接近问题的方式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王炳文、张金言译),所谓现象学方法,它的根本统一就在于:“非常执拗地努力查看现象,并且在思考现象之前始终忠实于现象。”基本口号:回到事情本身(ZurdenSachenselbst)现象就是事物本身张祥龙:《现象学导论七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胡塞尔(EdmundHusserl,1859.04.08-1938.04.27)生平著作1859年4月8日生于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普罗斯涅兹城,系犹太族后裔。1876年冬-1978冬年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和哲学。上哲学课的老师是威廉·文特(WilhelmWundt),首次阅读哲学著作:贝克莱。结识同乡托马斯·马塞瑞克(T.Masaryk)接触。1878年-1881年进入柏林大学。随L.克罗耐克和C.魏尔斯特拉斯等学习数学。随F.保尔森学习哲学,对笛卡尔哲学发生兴趣。19岁的胡塞尔同马尔薇娜·施泰因施耐德尔订了婚。1881年夏-1883年春: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1883年初“变量计算理论的论文集”获得博士学位。1883年夏季学期,胡塞尔成为魏尔斯特拉斯的私人助手并且“从他那里获得了科学追求的伦理思想”。1883年10月至1884年10月为奥匈帝国服兵役。之后进入维也纳大学听布伦塔诺(FranzBrentano《从经验观点看心理学》1874)的课。1886/87冬季学期-1887夏季学期,到哈勒大学听施图普夫(KarlStumpf)讲座,做教授资格论文“论数的概念”。8月6日,胡塞尔同马尔薇娜在维也纳新教教堂结婚。1887-1901年期间在哈勒大学任私人讲师。1901年秋季被任命为编外教授。《算术哲学》(1891)1901-1916哥廷根时期。形成“哥廷根现象学派”和“慕尼黑现象学派”。1906年升任教授。《逻辑研究》(1900/1901)意向性问题;本质现象学(描述心理学)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现象学的观念》(1906-1907)倪梁康,人民出版社《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1910)《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1913)先验现象学《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16-1928年在弗莱堡大学任正教授,接替李凯尔特(H·Rickert)。海德格尔《内在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讲座》(1928)《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1929)《笛卡尔沉思》(1931)交互主体性张宪译2008《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超越论的)现象学》(1936前两部分)张庆熊1988、王炳文2001生活世界理论19361月15日胡塞尔教学许可被取消(自1935年底起生效)。1936年1月25日:帝国科学,教育和国民教育部强迫胡塞尔退出由利伯特在贝尔格莱德组建的哲学组织。1937年6月8日:胡塞尔申请参加在巴黎举行的第九届国际哲学大会,未得到帝国总理府的允许。1938年4月27日凌晨5时45分胡塞尔逝世,享年79岁。“生与死是我的哲学的最后追求。我作为哲学家活了一辈子,我想作为哲学家死去。”“胡塞尔档案馆”卢汶大学哲学系,1938年10月27日,范·布雷达神父(H.L.VanBreda)一、胡塞尔的哲学理想1,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康复对理性本身进行治疗,对自然科学的前提和基础进行反思。胡塞尔认为,西方一切非理性主义归根结底仍然是理性的,只是未达到某种更深层次的理性的自觉而已。回到古代思想的源头,真理就是“显现”出来而被“看”到的东西(Eidos)是直接被给予的、自明的东西,其他一切(逻辑、概念、事物的存在等等)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并由此得到彻底理解的,是由“看”的各种不同方式决定的。2,提出一种“严格科学”的哲学科学是对事物本身的真理的认识。一般科学只涉及看到的东西;哲学(最高科学)涉及“看”本身,“看”的类型、方式和结构。实证科学(包括历史、社会科学)——经验心理学——纯粹心理学或纯粹现象学——先验心理学或先验现象学二、现象学的还原方法《逻辑研究》第二卷“现象学与认识论研究”(1901)一个近代哲学的科学方法论前提:在最直接显现的东西没有得到澄清之前,不得设定任何间接的东西。所谓“回到事情本身”,无非是回到直接自明、不可怀疑的东西(一)现象学的“悬搁”或“加括号”“悬搁(epoché)”,又译作“悬置”或“加括号”,是胡塞尔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进入先验的、纯粹意识领域的首要步骤。“悬搁”这个术语来源于古希腊怀疑论哲学家,意思指中止判断或将判断搁置起来,对一切给予的东西打上可疑的记号。“在认识批判一开始,整个世界、物理的和心理的自然、最后还有人自身的自我以及所有与上述这些对象有关的科学都必须被打上可疑的标记。它们的存在,它们的有效性被存而不论。”——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现象学的悬搁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是对存在加括号;二是对历史加括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下面这幅图,画的是什么?一位六岁孩子的画作一条蟒蛇在消化大象胡塞尔要通过悬搁获得一个新的存在领域:先验意识的领域,也就是先验现象学的领域。通过现象学的悬搁,扩大了研究范围,而非限制。绵羊1号绵羊2号绵羊3号绵羊4号(最终版)(二)本质还原的方法本质还原又称本质直观,是以获得非经验的、无预先假定的本质和本质的规律为目标的认识方法。本质的基本特征是一种先天的观念性,而不是一种经验的事实性。1,感性直观与本质直观《逻辑研究》第二卷感性直观给人们提供个别事物作为思想对象。这个“提供”,使人们有可能获得观念直观,即本质直观。感性直观指向个别的具体的有空间属性的事物。本质直观直接指向一般的、普遍的观念对象的本质。是人们在对对象进行思想“观看”的过程中,同感性思路相分离,直接地意识到直接向人的意识开放地呈现着的普遍之物,即一种观念,也就是一种本质。(区别于经验科学的抽象概括方法)2,本质还原扬弃感性直观的思路而进行“本质直观”,以求达到对本质的直观,获得对本质的把握,这个方法(道路)就是“本质还原”。《现象学的心理学》(1925)中,胡塞尔提出了本质还原的三个步骤:(1)自由想象的变更的创造性展开。实行对观察对象的不断“变更”(区别于变化),从这种变更之中获得对意识对象的某种本质直观。本质直观中的事物是直接给予的存在,所以本质直观具有原初的明证性(不可辩驳的明证性)。它既可以存在设定为前提,也可以不以存在设定为前提(对“纯粹的可能”的直观)。(2)在持续的覆合之中的统一联系。(3)积极地以直观确认诸差别中的同一。(三)先验还原的方法“先验还原”就是把自然的思想态度转变为现象学的先验的思想态度。(《观念1》)1,批判自然主义态度自然主义:以自然外界为认识起点的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将我们认识的对象和认识的可能性都视为现成给予的和不成问题的。(经验态度)自然的思维态度不关心“认识批判”(科学认识如何可能)。胡塞尔认为,心理学、数学和逻辑都不能回答这一问题。哲学的思维态度,他认为传统哲学没有彻底抱有这种哲学态度。“哲学处于一种全新的维度中,它需要全新的出发点以及一种全新的方法。”进行认识批判,找到一种“绝对被给予的(Gegebenheit/given)和无疑的存在”。“绝对的被给予”:其一,它是无疑的,完全确定的;其二,它是被给予的,绝对的自身被给予,自己跟自己发生一种被给予关系。同一律、矛盾律有绝对的确定性,但它们对解决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没什么帮助,不用于笛卡尔的“我思”的不可怀疑性,因为前者没有“人“且不直接。“被给予性”意味着我的认识行为本身能提交某种东西,它在参与着被认识者的构成。“自身的被给予”是我在面对我自己所产生的东西,直接性,反思式的。2,现象学的思路现象学的三条思想原则:第一,必须从自明的事实出发。第二,把客体对象暂时搁置起来。第三,认识“反思自身”。(认识活动本身和认识的内容是自明的。)3,如何进行先验还原?第一种是笛卡尔式的还原方法,也称为普遍怀疑的方法。“我思,故我在”。这个原理使得思想者获得了一个先验的、主体性的“我”。“我”只与思想相关,“我”就是“心灵”。但是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将“我”实体化了。对“我”的实体性予以“暂时搁置”,使“我”成为一种纯粹的先验的思想主体。形成一个先验的意识结构:从我到我思,再到我之所思。第二种通过描述心理学,同时严格实行对外界客体对象进行搁置的原则,以达到先验还原。批判“发生心理学”(把心理现象作为自然现象来研究,基本思路是因果关系律)。描述心理学专注于对内在的意识、知觉进行解释性的说明。但布伦塔诺把心理活动理解为作为物理实体的人的心理在时空中的活动,仍有经验论性质。第三种是存在论的方法。实质的存在论:关于有实质内容的存在者的范畴系统的理论。形式的存在论:关于无内容的(空)形式的范畴系统的理论。“本质科学”存在论中最低级、最简单、最基础的范畴和自明公理、命题,不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而应深入到前科学的领域,到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去探寻其起源。第四种是生活世界的方法。现象学的先验还原,就是要在先验的境域中达到现象学的科学起点。“先验的境域”即先于客体经验的境域,实际上就是主体的领域,即在对客体形成经验的判定以前的主体意识的领域,也就是主体内在的思想领域,就是反思的境域。三、“意向性”问题“意向性”Intentionalitat,intentionallity,是所有意识活动都具有的一个基本特点,即意指某个对象的功能。F.布伦塔诺(Brentano,1838~1917)用以区分物理现象和心理现象。“每一个呈现在感觉和想象中的表象(Vorstellung)都是心理现象的一个实例;这里的表象不是指被表象的东西,而是指表象活动本身。”任何一个心理现象都具有内在的双层结构,即表象过程、被表象的东西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不管这种被表象者是否实体地(real)存在。布伦塔诺用“意向性”来刻画这一特性。任何心理现象都是一种意向性的活动,即对某个内在对象的指向和呈现。胡塞尔意向性的两层含义:其一,《逻辑研究》中对意识的分析仅局限在意识活动的范围,任何一个意识都是对一个对象的意识。一方面反对经验论关于知觉的看法,即认为我们直接知觉到的是感觉材料,通过联想、习惯才连接、组合成一个对象。胡塞尔认为,感觉材料是在反思中才被分析出来,只是参与了对象物的构成。另一方面否认无对象的意识活动的可能。其二,《观念》1提出意向结构:意向对象(内容)——意向活动。意向性意味着对意识对象的“创造能力”。布伦塔诺这里,意向对象是现成的东西,跳过了意向对象如何产生的问题。胡塞尔通过还原加以改造。意向活动要激活和统握感觉材料才能产生、构成意向对象。对桌子的观看老式的放电影过程(张祥龙)意向性理论是解决认识论问题的关键,能够回答通过本质直观获得的一般性如何可能的问题,个别与一般的关系问题。如果个别中就有一般,现象中就有本质,本质直接就能呈现在现象中,剩下的只在于你如何看,能不能看出来。我们如何能够直接看到(直观到)普遍的和一般的红?把与“红”无关的东西排除出去。本质直观能否一次完成?经验论认为不能,唯理论认为有可能。胡塞尔认为通过调整直观的方式就能够一次性地看到一般的红。感性直观——本质直观本质直观里有着意向性结构,感觉材料和对感觉材料的激活。感觉材料已经经过人的加工和改造,所以,它构成的是个别的对象还是一般的对象就没有泾渭分明的或逻辑上不可逾越的界限。直观有两个:知觉和想象。想象更容易显现意向性的结构,它能把不在场的东西呈现出来。想象与回忆相关。“原初的回忆”,与任何知觉必然交织在一起的保留,与内时间意识很有关系。我们如何体验到一个连续的声音(时间对象)?“边缘域”(Horizont):意识的意向性活动(行为)是在时间(保持和预持)中进行的,当意向性行为指向一个对象的时候,它也就指向与这个对象相联系的时间场,即也指向在时间中处于这个对象“周围”的领域(晕圈)。时间对象的构成为我们理解本质直观提供了一个新
本文标题:第七讲胡塞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9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