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自辩问题答案2007
11.简述人类自然观历史演化及特点古代朴素自然观(公元前7世纪—前5世纪)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公元5世纪—15世纪)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的自然观(16—18世纪末)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8世纪末—19世纪末)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接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特点: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的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它认为自然界始终如此,如果说变化,也只是物体在空间中扩张,而无时间上的发展历史;只有物体的机械位移和动量转换;上述变化,其原因在物体的外部,即外力推动,而不在事物的内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科学实验和科学事实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联系的发展的看待自然界。唯物论,辩证法,科学性三者有机结合构成这种自然观的哲学基础。2.谈谈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基本关系:1)人不能离开自然,又可以能动的改造自然界2)人在自然面前具有能动性,也有受动性,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辨证统一3)能动以受动为基础,后者制约着前者,特定实践的能动性都以特定受动性为依据4)能动又主导受动,人通过自觉活动来完善和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调控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在于做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当代的发展不以损害后代的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为代价的发展,做到可持续发展要做好以下三个协调:a.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协调b.经济的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之间的协调c.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3.简述科学哲学及其性质内容科学哲学是对科学的哲学研究,以作为认识现象的科学为对象.科学哲学的性质:科学哲学是处于科学和哲学之间的中层次的边缘学科,是比一般哲学层次低的哲学学科.科学哲学的内容:1)对各门学科的逻辑结构和经验内容的分析2)对科学知识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分析3)对科学知识与科学家的关系的分析.科学哲学的内容是科学中以方法论为核心的哲学问题.24.简述科学与非科学分界标准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的发展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首要与基本问题.由于不同时期的不同学派对科学的理解不同,导致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借问题上纷争迭起,壁垒森严.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确实可靠性标准即“任何理论要成为科学,必须放弃一切未经证明的东西;只要是被人的感觉或思想证明了的就可以归之于科学行列;反之则属于巫术,迷信之类.”2)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性标准即任何命题只要能被经验证实的才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否则就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或形而上学的.3)波普尔的证伪性标准一个理论的科学地位的标准是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或可检验性.就其划借问踢理论而言,仍然未能突破逻辑实证主义的窠臼.4)库恩的“范式”标准即“拥有了一个范式,有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任何一个学科在未形成一个共同的范式之前,只能处于前科学时期,而不配称为科学.5)拉卡托斯的理论进步标准他的划界标准在于理论是否产生新的事实或是否具备预见能力.6)费耶阿本德的虚无标准费耶阿本德宣科: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事业,它没有普遍的规范性方法可言.他否认了科学与宗教迷信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取消了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的讨论.他的见解无疑是十分错误的,也是近乎荒谬的.7)新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新历史主义学派以夏佩尔,劳丹,麦克斯韦和格丁等为代表,新历史主义者继续坚持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相结合的历史主义传统,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非理性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劳丹与夏佩尔分别代表了其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劳丹坚持以实用主义的观点“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理论,其实质是继续坚持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夏佩尔则坚持以科学实在论观点批判老历史主义学派的非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从而把新历史主义理论引向了唯物主义.8)后现代主义的划界标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范·弗拉森与罗蒂等.后现代主义者通过对“客观”“真理”“实在”“理性”等概念的解构,彻底摧毁了科学作为知识典范的地位,从而根本取消了科学与文学艺术宗教神话等非科学文化的界限而走向彻底的相对主义.5.谈谈你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的理解通过阅读对于划界标准的历史演变,我觉得要解决划界问题,全面揭示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的关系,就必须对它们进行辩证的综合分析。首先,不同学派(或思想家)在划界问题上的研究视野与背景不同,立足点各异,从而必然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综合而言,古希腊自然哲学家,逻辑实证主义者以及波普尔等立足于探讨自然科学与宗教,巫术,伪科学等非科学之间的关系,并因此得出了各种绝对主义的结论;而新老历史主义者及后现代主义者则侧重于将科学置于宗教,巫术等伪科学以及艺术,文学,神话等人文文化组成的这一文化背景下去考察,且得出了各种相对主义的结论显然两大阵营对于非科学内涵的理解有所不同.其次,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分本身便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一方面,科学与非科学之间有着本3质的确定性区别科学是研究自然界本质及其规律的,客观的经验基础性及严密的逻辑性是其本质特征,且以此与非科学相区别.而宗教,文学,艺术等非科学形式则有着与科学根本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本质特征.另一方面,科学与非科学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事实上,科学一开始便与宗教,艺术等融为一体,只是到了近代才出现科学与非科学的明显分野.再次,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也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事实上,科学与非科学区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决定了其划界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划界标准的确定性是指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一个不容抹煞且不容混淆的界限,两者的本质特征毕竟根本不同.划界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并不存在一条亘古不变的界限.这既缘于科学进程的永无止境性,同时也缘于科学与非科学关系的不断变更性.因此,在划界问题上的任何形式的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都同样是片面的与错误的,也是我们必须反对的.划分科学与伪科学首先,科学与伪科学有着本质不同的规定性。科学既是不断深化的关于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的知识体系,也是产生知识体系的活动体系,还是一种社会建制。而伪科学则是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其次,科学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不违背以下标准:1.逻辑自恰标准2.历史进步标准:必须能够解释已被旧理论解释的所有的数据。科学的进步是一种连贯的进步3.实践标准:有可能被检验的预测。而伪科学则不符合这些标准。与科学的本质特征相比较,伪科学的共同特征是:1.主观性—伪科学的不可检验性2.特设性—解释力的贫乏性3.孤立性—伪科学同科学背景的不相容性。4.神秘性—超自然属性。5.反规范性—伪科学鼓吹者故意违反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其三,划分科学与伪科学需要综合指标。全面考察科学与伪科学的规定性及其表现,既要反对伪科学,同时又要保护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6.科学的基本概念与非基本概念区别及其必要性,依据是什么?科学概念的重要性:1.科学理论的最基本的逻辑元素;2.一种科学理论区别于其他科学理论的主要标志之一科学概念的分类:1.可以与经验联系和不可以与经验联系;2.物体概念、性质概念和关系概念;3.正确的科学概念和错误的科学概念;4.本质概念和非本质概念;5.基本概念(原概念)和非基本概念(派生概念)7.公理化演绎体系的基本特征逻辑体系主要逻辑方法是演绎法(保真)不同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理论4逻辑简单性理论的基本前提尽可能少理论层次逻辑统一不同层次理论在逻辑上达到和谐,统一逻辑自治一个公理化演绎体系内部没有逻辑矛盾8.比较科学从问题开始和科学从观察开始两种观点,谈谈理解“科学始于问题”是波普尔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是在反对传统的经验归纳法的“科学始于观察”时提出来的.以弗兰西斯培根等人为代表的经验主义者认为观察活动过程是不受任何理论影响的,是纯粹客观的、中立的。培根认为观察者的感觉是完全可靠的,人的感官能够对客观对象做出真实的、正确的反映。存在的真实同知识的真实是一致的。洛克像培根一样,认为观察事实是确切无误的、绝对可靠的,为理论认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俩代表着古典经验主义的观点。波普尔认为:一是问题促使理论产生,如果没有问题,也就不会有对问题的解释即理论.二是问题促进科学的发展.问题促使人们不能停留于理论现状,促使人们进一步思索,从而发现理论,发展科学.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归纳主义或称为经验主义倡导独立于理论之外的纯粹的观察,并认为只有经过这种纯粹的观察才能进入形成理论的阶段;另一种否认有纯粹的中性观察存在,明确提出“观察渗透理论”,以波普尔等人为代表.毫无疑问,观察者必须借助感觉器官来反映观察对象,但对象不仅仅是占有一些感觉材料,因为感觉材料是模糊的没有意义的。如果观察仅仅停留在这一步,那它只能提供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东西,而不能形成有意义的认识。观察的目的在于为科学研究提供有意义的经验事实,这要求观察者按照一定方式将杂乱无序的感觉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事实。从认识论角度看,观察的组织模式比感觉图像更重要。可见,观察并不是纯粹客观的。观察的组织模式主要是由理论因素、实践经验和文化因素构成(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其中理论因素最重要,它对观察活动起着决定作用,决定观察者认知的深浅、多少。纯粹客观的、中立的、不受理论因素影响的观察模式是不存在的。理论因素是观察组织模式中的主导因素,对观察过程起着决定作用,后一种观点显然是合理的.9.比较客观事实,经验事实,科学事实,简述科学事实的特点.客观事实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事物,现象和过程是一个本题论意义上的范畴,无所谓对错之分.经验事实是一个认识论的范畴,因为它的形成经过了人类大脑的加工,当然有对错之分.科学事实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科学事实的特点:1.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的陈述.科学事实描述的是个体而不是个体所在的类,即描述语句的主语是单称名词.2.科学事实应可复核可重现.这一特点要求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对同一现象再次认识并且对认识结果的陈述是相同的.3.科学事实应该精确,系统.孤立的,个别的科学事实往往成组出现.10.谈谈你对观察渗透理论的理解对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是否需要理论作指导的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观察和理论必须严格区别开来,观察要绝对客观,不允许有任何主观想法的干扰。这一观点最早是内法国生理学家伯纳德提出来的,他认为进入实验室之前,要把所有想法像幅子、大衣5一样脱下来,而换上洁白的大褂。后来的逻辑实证主义者赞成这种观点,认为观察语言(如泥土、肥料)完全不同于理论语言(如中子、磁场),观察语言是中立的、中性的、纯粹的另一种观点认为,观察渗透着理论,观察离不开理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的东西……只有理论,即只有又于自然规律的知识,才能使我们从感觉印象中推论出摹本现象来”。波普尔等人也赞成这种观点。实际上,将观察和理论截然分开,容易使观察陷入盲目的境地。观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在科学观察中,理化渗透于观察的各个环节(1)观察主体渗透着理论(对于有不同的思想背景的个体,对观察到的相同的现象,得到的结论也不同。)面对同一观察对象——初升的太阳,开普勒的观察结果是太阳不动,地球在动;而第谷则得出相反的结论。观察结论不同的原因在于观察主体的思维中渗透着的理论不同,开普勒的思维中渗透着哥白尼的日心说,而第谷的思维中渗透着托勒密的地心说。(2)观察操作渗透着理论观察几乎都要借助一定的观测仪器和设备来进行,因此.除了要了解仪器、设备的基本构造原理、使用范围及其稳定性之外,还必须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操作技能本身
本文标题:自辩问题答案2007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9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