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舒兰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1舒兰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个2分,共50分)1、《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D.诸侯国各自为政,加强治理2、下面是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是: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面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3、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A.君权神授B.德主刑辅C.天人感应D.三纲五常4、《管子·侈糜》中说:“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本善而末事起。不侈,本事不得立。”据此材料判断下列结论最符合管子经济思想的是()A.刺激消费,推动生产B.主张节俭,反对奢侈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D.劝课农桑,提倡积累5、十九世纪前期,英国对美国、中国的贸易情况,以下何者叙述最为恰当?A.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棉花卖至中国B.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棉花,并以鸦片卖至中国C.英国自中国购茶,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鸦片卖至中国D.英国自中国购丝,卖至美国,买回玉米,并以棉花卖至中国6一位西方人记录他在中国旅行的见闻,指出:“这个城中,男女比例为1:2,很多人新近才从外地迁来,与我先前看到的中国城市不同。此地的妇女徒步或骑马公开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一点也不害怕外国人。”这应当是何时何地的情况?A.1750年的北京B.1810年的上海C.1860年的南京D.1900年的广州7、《洪仁玕自述》中说:“自古取江山,屡先西北而后东南,盖自上而下,其势顺而易……况江之北,河之南,古称中州鱼米之地……今弃之不顾,徒以苏杭繁荣之地,一经挫折,也不必久远。”义说:“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材料不能说明的是A.中原地区在中国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B.太平天国不能仅仅依凭苏杭的繁荣2C.洪仁玕看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造成了太平天国的失败8、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9、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B.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C.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D.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10、曾任陕西督军团长、后任直系军阀师长的胡景翼在1919年6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此举或顺天意也,书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曹等数人,人怨极矣,天岂有不愿者乎?”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这段日记有助于判断北洋军阀对五四运动的真实态度B.这段日记表明当时的胡景翼是具有爱国心与正义感的C.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很大程度上受到中体西用的影响D.这段日记表明胡景翼代表的直系军阀与北洋军阀决裂11、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1915年,l5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①),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等战役(②),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了土改运动(③)。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④)……”这段文字的四部分中,语境与历史史实明显不符的有A.1处B.2处C.3处D.4处12、“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抗日战争的胜利C.土地革命的开展D.战略反攻的开始13、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①④14、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3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D.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15、法国拿破仑三世全面大幅度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定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这些政策A.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B.促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加速了欧洲一体化D.促进了资本输出16、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17、这批资产阶级海盗,虽然其中没有一个人住在石油区,却支配着石油的开掘与提炼。他们不但霸占出售的专利权,而且有规定售价的权利,生产者不得不受他们意志支配,这一历史现象最早应出现于A.19世纪上半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晚期D.20世纪中期18、近代文明的突出特征就是实行宪政。某宪法文献中记载:“……联邦议员由各邦元首任命,有立法权,批准或否决帝国国会法案,决定预决算,又是最高法院……”据此判断该宪法所反映的国家A.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思想浓厚B.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于20世纪初成为欧美第一号经济强国C.国家元首为虚位元首,统而不治;实际行政大权由首相掌握D.皇帝是国家元首,经国会同意可以组织政府。19、一九五六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表明了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0、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一理论揭示A.资本主义社会将自行灭亡B.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D.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露21、英国历史学家格雷说:斯大林统治中那些与西方格格不入的部分,根子就在俄国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的历史和观念中,它们作为俄国传统的一部分被斯大林接过来了。斯大林统治中那些与西方格格不入的部分是指A.有计划地进行工业化建设B.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政府对经济的高度控制C.优先发展重工业,加强国防力量4D.建立集体农庄,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力22、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海南三亚举行,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领导人应邀与会。香港《文汇报》刊文说:金砖国家的兴起,改变了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出现了“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砖国家成为新兴的国际政治经济合作组织B.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C.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的支持D.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对外政策进行了务实调整23、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12月30日发表的一组文章中。新经济带来的影响有①经济持续增长②就业人数不断增加③物价增幅保持在较高水平④进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某组织会旗的设计灵感来自文艺复兴时期宗教画上圣母脑后的十二星冠,星冠的构思象征着民族的完美统一。和此会旗相关的组织是A.国际联盟B.联合国C.欧洲联盟D.欧洲煤钢共同体25、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25分,共50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的官僚体系”。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公德深入人心,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可以通过“拳孝廉”得到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庭邻里的互助。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5(3)材料三中《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对当时的大英帝国是这样描述的:实质上,世界的1/5是我们的自愿的进贡者:北美和俄罗斯大平原是我们的谷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森林;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则逐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
本文标题:舒兰实验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195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