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海派园林和创新精神摘要:作为上海的一员,作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一员,我们一直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氛围。学院的精神是八个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具体而言,就是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和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作为上海的一员,作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一员,我们一直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氛围。学院的精神是八个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具体而言,就是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和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我们感悟上海就是从求学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开始的,学院长期传承下来的是一种兼收并蓄的精神。1952年的全国院系大调整,将学科综合的同济大学转变为全国闻名的建筑工程类高校。正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留学于多个国家的学者齐聚当时的同济大学建筑系,不同的学术思想在此自由地交流和碰撞。在兼收并蓄的环境中,迎来了学术发展的百花齐放,也积聚起推动中国建筑、规划和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借助全球化的大势和中国成为世界焦点的契机,学院的精神从兼收并蓄又进一步上升为博采众长。在上海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同济大学在2001年举办了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学院与五大洲的高校建立起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去年开始实施的学院每年百名研究生出国交流,为学子走向世界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2005年10月,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又将承办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进一步发扬博采众长的学院精神。此时,来关注上海园林界曾经交流探讨过的“海派园林”。我们拜读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和学者对海派园林内涵和特点的论述。其中,“海派园林”具有兼收并蓄和博采众长的特点,其核心内涵是创新的论述让我们产生了很强的共鸣。兼收并蓄,是指上海有着很强的包容性,一直能够接受和展现各类中国和世界园林的魅力。上海在我国历史上较早出现了多种园林风格并存、中西合璧的局面,而且人们能以宽容的心态去了解和感悟它们。昔日开埠的上海,老城中有豫园等中国古典园林,随着各国侨民的聚居,又出现了中国的第一个城市公园——外滩公园,英式风格的中山公园、法式风格的复兴公园等也都自然地融入了上海滩。近年来,新的城市发展进程中,上海建设一城九镇,除了中国式的朱家角新镇外,分别引入不同国家的城镇风貌,如德国式的安亭新镇、意大利式的海港新城、瑞典式的罗店新镇等,成为郊区发展的亮点。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在以前上海植物园盆景园、东安公园、松江方塔园等原创性园林的基础上,不仅规划设计的理念精彩纷呈,而且让各国的优秀设计师有一展才华的舞台。从上海世纪公园规划设计的国际化竞标开始,境外设计师奉献的徐家汇绿地、太平桥绿地、世纪大道等景观规划设计充分展示了上海园林的兼收并蓄。然而,对于“海派园林”的提法,我们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觉得如果想体现和推广上海园林界对于创新的追求,“海派园林”的提法可能反而会起到副作用。提出“上海园林界将与所有同行一起,持之以恒地进行创新”,可能会更加明确。首先,提出“海派园林”是想总结上海园林没有一种固定的形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从字面上看,无法传递实质性的内涵,容易引起歧义。某某流派园林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有地域界限、有一定时代局限、能在一定程度上模式化、风格化的园林。例如提到新艺术运动中的维也纳分离派,人们会想到该流派设计的代表建筑和风格,整洁的墙面、水平线条和平屋顶这些模式化的元素。同样,“海派”这一提法源自同治年间的海上画派,虽然其精神实质是不拘泥于传统、敢于结合新文化创造新艺术,但一旦人们总结出海上画派创作以花鸟画为多等特点,纵使当代上海画家依然保持着创新的活力,海上画派仍然会被很多人狭隘地理解成历史的一页。其次,“海派园林”的提法有产生门户界限和争议的嫌疑。一方面,建国以来,全国园林同行也有大量的创新之举。另一方面目前城市快速建设,园林建设量巨大,必然出现各类设计力量同时参与创作的情况,全国各地的园林也都在呈现并非有意识、而是被动产生的多样性。应该说,除了依托国际交流优势,聚集更多各方设计师的作品外,上海园林界自身的创新精神,创造高品质多样性的能力尚未得到一致公认。“海派园林”多少有点将创新纳为己有的味道,也不利于更多的外来优秀设计师融入上海。没有流派的上海能包容更多,发展更快!所以,直接点“创新精神”的题,更能发挥持续而正面的激励作用。至于上海园林界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创新精神”,我们觉得同样要从兼收并蓄走向博采众长,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整合、吸纳、融会。所谓整合,首先是指上海园林界内部的增进交流、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客观地说,上海绿化管理部门、学术团体、教育科研机构、驻沪境内外设计实践机构、施工企业、维护运营企业无论是整体还是局部,虽然已有一定的交流,但全面整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都还远远不够。内部的博采众长尚未实现,在更广阔的环境中博采众长任重而道远。所谓吸纳,是指上海园林界不仅要在外来同行创作的上海园林新品中获得启示,更要主动出击,在全球范围内,在本学科乃至相关学科中汲取灵感。所谓融会,是指获取的新理念和新信息,如果采取拿来主义,直截了当地运用,往往是不具有生命力的。上海近期大量的园林实践,确有大量创新,但风格、手法上的雷同、简单抄袭也同样存在。因此,只有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后为我所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总之,我们认为:建立在整合、吸纳和融会基础上的博采众长,是当前继承和发扬上海园林“创新精神”的关键。上海园林界应该以“创新精神”与所有同行共勉,以促进学科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本文标题:海派园林和创新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