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3、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D)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C)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6、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B)A、自主性B、长期性C、主动性D、创造性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C)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B)。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11、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D)观点。2A、内发论B、白板说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3、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A、个别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D)。A、遗传B、成熟C、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B)。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16、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B)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C)。A、洛克B、华生C、柏拉图D、施泰伦18、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19、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2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B)。A、积极的过程B、能动的过程C、被动的过程D、主动的过程21、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2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C)。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2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B)A、系统性B、能动性C、客观性D、主观性24、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C)3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25、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A、弗洛伊德B、威尔逊C、格塞尔D、皮亚杰26、中国“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D)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27、提出“白板说”的是(B)A、华生B、洛克C、卢梭D、格塞尔2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A)A、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词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29、“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B)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30、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D)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差异性31、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B)A、条件B、关键C、重要补充D、唯一因素32、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C)A、预见性B、目的性C、创造性D、选择性33、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C)能力为标志。A、创造B、学习C、生殖D、思考34、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D)提出来的。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35、“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A、差异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顺序性36、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B)A、成熟B、遗传素质C、环境D、教育3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二因素论3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C)A、遗传素质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教育39、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C)4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4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A)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的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的理想和目标41、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C)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年期42、“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C)的言论。A、卢梭B、洛克C、康德D、柏拉图4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C)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4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A)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A、威尔逊B、格塞尔C、华生D、洛克45、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C)A、可能性B、影响作用C、决定作用D、外在作用46、“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A)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辐合论47、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D)A、政治、思想、道德B、知、情、意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D、真、善、美48、“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C)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49、“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的(C)A、阶段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5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5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2、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C)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53、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C)5A、生产力的发展B、政治制度的变革C、人的发展D、文化的发展54、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人是(C)A、荀子B、洛克C、孟子D、华生55、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D)A、威尔逊B、格塞尔C、弗洛伊德D、华生56、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高到低、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身心发展的(B)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57、格塞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证明儿童的发展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D)A、遗传B、环境C、教育D、成熟58、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D)A、遗传B、环境C、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59、人的主观能动性最高层次的活动是(D)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60、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讲是(B)A、发现人的价值B、发掘人的潜能C、发挥人的力量D、发展人的个性61、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D)A、发现人的价值B、发掘人的潜能C、发挥人的力量D、发展人的个性62、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A)A、皮亚杰B、科尔伯格C、格塞尔D、华生63、下列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B)A、发挥求异思维B、培养内敛思维品质C、鼓励想象D、改善知识结构64、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A)A、灵感和求异思维B、求同思维C、逻辑思维D、定向思维65、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B)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科尔伯格D、皮亚杰66、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D)A、良好的情绪B、强烈的好奇心C、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D、正确的人生观67、自我意识发展趋向于成熟阶段是(B)A、初中生B、高中生C、大学生D、成人期668、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A)A、基因复制B、自然本能C、种群回归D、直接环境6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B)A、内发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70、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A)A、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要求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理想目标71、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B)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7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A、环境因素B、社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73、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A、提供物质前提B、预定发展进程C、决定发展方向D、提供发挥动因74、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B)A、个性差异B、年龄特征C、关键年龄D、心理特征75、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A)A、关键期B、机能期C、发展期D、差异期76、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A、起决定作用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B)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B、环境C、遗传D、家庭教育7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考试用书79、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C)。A、现实性B、必然性C、可能性D、方向性80、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D)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81、儿童身心发展的(A)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82、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A、遗传素质B、教育C、环境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783、心理断乳期是指(C)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84、危险期主要指(C)。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85、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A)A、不起决定作用B、起导向作用C、起决定作用D、起一般作用86、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B)A、儿童中心说B、遗传决定论C、环境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8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C)A、预见性B、目的性C、创造性D、选择性88、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D)A、生长B、发展C、成长D、成熟89、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D)A、教育B、社会环境C、遗传D、个体主观能动性90、“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C)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成年期9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D)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C、促进文化的发展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92、美国心理学家(C)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A
本文标题: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17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