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1页共8页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苏教版)(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坐落在中兴大道西首的泰兴新华书店,可谓juànzhì浩繁,每逢节假日,莘莘学子纷纷来到这里,chángyáng于知识的海洋,他们心旷神怡,流连忘返。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要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可自学《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叙事。C.1947年底,茅盾发表了一篇题为《锻炼》的长篇小说。D.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早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B.科学发展到今天,谁还会否认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呢?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丰富多彩的美食,让人莫衷一是。D.在学雷锋活动中,校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师生上行下效,踊跃为灾区捐款。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⑥题各2分)(1)上有所好,___。(2)根之茂者其实遂,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4)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5)《行路难》一诗中引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新重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从古诗词中选出描述塞外风光的句子(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著阅读。(6分)(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______________(国名)作家_______________(人名)的作品。(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相关问题(4分)“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那唐僧哪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①上文是《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的节选,该章回叙述的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请问这个故事是什么,并请简要复述其情节。(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页共8页②有位同学阅读了这个片段后,用“可憎”两个字评价唐僧,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结合原著,谈谈你的看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班级办一份以“清风荷韵”为主题的手抄报,你参与其中:⑴在“栏目一:诗荷飘香”中,请你列举两句关于荷的古诗文名句。(2分)①②⑵在“栏目二:咏荷抒怀”中,请完成下列两题。①根据上下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假如我是莲子,我要以苦心孕育未来;假如我是莲叶,我要用宽阔拥抱生活;假如我是莲花,;假如我是莲藕,我要把寂寞留给自己。②请仿照例句,从荷的任意一个角度,从正面或反面立意,写出一个对人生有警示教育作用的句子。(提示:可从梗、叶、花、莲、藕等角度来立意)(2分)例:藕——节节相连,心心相通,哪怕粉身碎骨也丝丝相连。(正面)藕——只因不会展示自己,注定一辈子只能深埋地下。(反面)⑶在“栏目三:荷画欣赏”中,请说出这幅标题为“映日荷花别样红”漫画的含义。(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林仰的《早行》,完成第7题。(6分)少年游早行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7.(1)词中体现“早”的句子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赏析“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的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页共8页(3)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具体诗句阐述。(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景清借书》一文,完成8—11题。(14分)景清倜傥①尚大节,领乡荐②,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③,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清曰:“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④。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熙耳。”[注释]①倜(tì)傥(tǎng):洒脱,不拘束。②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③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④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清求而不与.()②约明日..还书()③即诵彻.卷()④特以此相熙.耳()⑵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吾以子珍秘太甚A.必以分人(《曹刿论战》)B.是以谓之文也(《论语》)C.以残年余力(《愚公移山》)D.跪而拾之以归(《赵普》)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时同舍生有秘书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译文:⑵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译文:11.从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三)阅读《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完成12—14题。(10分)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第4页共8页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12.文章以“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具体说说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完成15—17题。(10分)①遗憾,词典上的解释是“不称心”“太可惋惜”。无论人还是事,若留下遗憾,似乎都会存有残缺,让人叹息不已。②很多的悲剧都在展现遗憾:荆轲身负重任剌奏王,偏偏选人不当刺杀失败,遗憾!屈原忠心耿耿爱君国,偏偏遇上昏庸的楚怀王,遗憾!历史上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在人生的行进过程中遗憾似乎常常如影相随。③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样对待遗憾呢?毋庸置疑,我们应该正视遗憾。④正视遗憾,首先是坦然接受遗憾。如果人生皆有遗憾,人生必有遗憾,那么我们不如坦然接受它,不抱怨,不气馁,把它化作人生中的另外一道风景。韩愈接受了“朝奏夕贬”的遗憾,写出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千古绝句;柳宗元接受了贬谪永州闲置的遗憾,写出了不朽的“永州八记”……由此看来,遗憾,也是一朵奇葩;它,也能激发出生命的激情,让生命在逆境中焕发出新的精彩。⑤正视遗憾,就要把遗憾作为人生的又一块磨砺石。遗憾,常常还不是轻描淡写的叹息,不是大可惋惜的摇头,遗憾可能是人生的一道坎,甚至是险象环生的断裂层。但是,只要正视遗憾,把遗憾作为又一块磨砺石,磨练毅力,砥砺意志,那么,人生在遗憾这块磨砺石上将奏出荡气回肠的高亢之音。不是吗?音乐家贝多芬,正值创作的盛年,但双耳失聪,是遗憾,然而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如《命运交响曲》等许多不朽作品。【A】当人们还在用滚滚热泪对他们的种种遗憾扼腕长叹表达出自己的遗憾时,他们已经把遗憾当作展现生命进取的长空,翱翔搏击其中,创下一个个奇迹。⑥正视遗憾,就是把遗憾定格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人人都有理想,而理想的最大特色就是高于现实,也正因为如此,追求理想的人难免受挫,从而留下遗憾。但是,如果第5页共8页能笑对遗憾,那么,遗憾将定格为一种经历,留下为后人赞叹的美。李白欲求仕,但终生仕途不顺、屡遭排遣,是遗憾,然而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又曾让多少文人墨客欣然折服。【B】所以,遗憾就是一种厚重的美,它正如一杯苦茶,虽然入口苦涩,却能于入咽时感受到它的香甜。⑦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播种帮能有收获,尽管并不是所有的追求都会绽开花朵,但正如朱光潜老先生所说:“倘若件件事都尽善尽美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既然如此,何必拒绝遗憾!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遗憾乃是人生的一种必然,应该正视遗憾。1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标题:苏教版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20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