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第五课古代寓言二则一、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郑人买履.(lǚ)自度.其足(duó)遂.不得履(suì)宁.信度(nìng)涉.江者(shè)遽契..其舟(jù)(qì)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先自度.其足(量长短)(2)乃.曰(就,才)(3)而.忘操.之(表转折)(拿,携带)(4)涉.江者(搭船渡过)(5)而.置之其坐(表承接,译为:就,然后(6)及.反(等到,到)(7)宁.信度(宁可)(8)无.自信也(不)3、文学知识填空。(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2)《刻舟求剑》选自战国末(朝代)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吕氏春秋》,是杂家的代表著作。(3)这两篇短文从体裁上看,都属于寓言故事。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坐”同“座”,义:座位)(2)反归取之(“反”同“返”,义:返回)5、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代“量好的尺寸”(2)何不试之.以足:代“鞋”(3)至之.市:到……去(4)而置之.其坐:代指“量好的尺寸”(5)而忘操之.:代“量好的尺寸”(6)是吾剑之.所从坠:的(7)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指“剑”6、《郑人买履》说明了什么道理?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7、翻译句子。(1)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4)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鞋呢?8、《刻舟求剑》讽刺了哪些人?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变通的人。9、按要求用原句填空。(1)《郑人买履》中,郑人说“宁信度,无自信也”,展示出他固执、迂腐的心里。(2)《刻舟求剑》中,作者用议论的语言讥笑这种找剑的方法是糊涂的,这句话是:“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0、文中描写郑人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两种描写方法,表现了郑人固执、不知变通的性格特点。11、想一想,《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刻舟”时信心十足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映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1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的一联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七、幼时记趣1、给下面的字注音。项为之强.(jiāng)鹤唳.云端(lì)凹凸..(āotū)藐.小(miǎo)土砾.(lì)凹者为壑.(hè)怡.然(yí)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A、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使其.冲烟飞鸣B、故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C、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碌碌无为.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一个细节表现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4、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把蚊群“冲烟飞鸣”想象为“鹤唳云端,怡然称快。”(限填8个字)5、作者用词很生动,一个“冲”字使人想见蚊群在弥漫的烟雾中乱飞乱闯的情景;一个“唳”字使人仿佛听到鹤翔云端高亢的鸣叫。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吐”“吞”两个动词,表现了蛤蟆用舌头捕捉小虫动作的迅速,准确,极为生动传神。7、《幼时记趣》选自《浮生六记》,作者是清代作家沈复,字三白。“记趣”的意思是把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吗?(不超过10个字)细心观察,想象奇特。8、本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生动地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的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9、作者用“定”、“细”二字分别修饰“目”、“视”,强调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①鞭.数十:用鞭子打。②私拟..作群鹤舞空:私下,这里指自己。比作。③作.青云白鹤观.:当做…看④观之.正浓:代“二虫斗”11、翻译句子。(1)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成千上百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子里了。12、平凡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却变得如此真实生动,富有情趣,这是为什么?因为具有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烂漫的童趣。13、“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这里连用了“捉”、“鞭”“驱”三个动词,表现了驱除强暴,同情弱小的心情。第十三课诗词三首1.给加点字注音。(4分)树栖.鸦(qī)低绮.户(qĭ)宫阙.(què)婵.娟(chán)2.理解加点词语。(4分)(1)中庭..:即庭中,庭院中(2)欢饮达旦.:早晨。(3)把酒..问青天:端起酒杯。(4)高处不胜..寒:经不住,承担不了。3.填空。(4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1)《十五夜望月》的作者是王建,字仲初,唐代诗人。作品表达了诗人别离思聚的感情。(2)《水调歌头》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5、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两项是(BD)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情绪的。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6、《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借咏月怀念亲人的抒情之作。7、对《水调歌头》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说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现词人的无奈而又伤感的情绪。C、词的上阙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D.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8、朗读这首词,应把握的感情基调是(C)(3分)A.激越雄壮B.乐观豪迈C、舒缓深沉D.柔和亲切9、“我欲乘风归去…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到“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处在极度矛盾中。10、大家知道的诗句中有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11、根据原词填空。看全词,作者上阙问天“明月几时有”,下阕问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问天,问月实际是问“人生”,结果诗人探得了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虽然月圆人难“圆”,但是诗人还是祝愿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第十五课三峡1、给下列字注音。阙(quē)湍(tuān)涧(jiàn)曦(xī)嶂(zhàng)啸(xiào)溯(sù)漱(shù)襄(xiāng)奔(bēn)属(zhǔ)2、解释文中加线的字。(1)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3)属引凄异引:延长。(4)略无阙处阙:同“缺”,空缺。(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湍::急流的水。(6)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有。朝:早晨。暮:傍晚。(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认为。(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襄:漫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9)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漱:冲荡。(10)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水清。荣:树茂。峻:山高。茂草盛。良:的确、实在。(11)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旦:早晨。寒:清冷。肃:寂静。3、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相同字。(1)绝①沿溯阻绝(断)②绝巘多生怪柏(极高)③哀转久绝(消失)④佛印绝类弥勒(极)⑤韦编三绝(断绝)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疾①不以疾也(快)②君有疾在腠理(疾病)(4)至①至于夏水襄陵(表提到另一事物)②每至晴初霜旦(到)(5)属①属引凄异(连续)②神情与苏、黄不属(类)4、翻译下面句子:(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3)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每逢秋雨初晴或霜降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常常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5、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三峡的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6、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八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7、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的山势之高的?①山的本身状态②用天和日来衬托山势之高③用特定条件和特定情景来表现山势之高。8、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其连绵、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其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9、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先写山势,是为描写水势设置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水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尽在槽中;狭窄,则水的流量大,由山势的特点,就自然构成水势流急的特点。10、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人名),字善长,撰《水经注》,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11、背诵默写①描写三峡连山之密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描写三峡两岸山峰高耸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③从侧面交代三峡两岸山势之高的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④描写夏季三峡水势浩大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⑤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形容三峡江水澄清、风光妩媚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⑦最能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句子: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⑧借猿啼和渔歌表现三峡凄凉景象的句子: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⑨正面描写三峡的山连绵不断特点的句子: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2、《朱元思书》中有“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借比喻突出了江水流速极快,本文中与此相似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3、本文中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色,请写出春、冬季江水特点的句子: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14、本文写到“三峡”夏季水势时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中与之相似的是哪些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5、“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托其高,是仰视所见。运用的修辞手法:夸张、对偶。16、文章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先从正面落笔,然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17、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第二十一课《梦溪笔谈》二则1.给下列加粗的字
本文标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23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