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三章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高潮的兴起
第三章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高潮的兴起第一节.国人报刊功能的思考和早期的办报活动1.“澳门新闻纸”我国新闻史上翻译外国报刊的开端。是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时,下令搜集外国人在广州、澳门出版的各种报刊,组织专人翻译澳门出版的外报,借以“采访夷情”,译报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当时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报道。所译材料,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称为“澳门新闻纸”。“澳门新闻纸”的出现,足以说明林则徐对报刊传播信息的功能有了一定认识。2.《昭文新报》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刊。1873年8月由艾小梅创办于汉口。因销路不畅,出刊仅数月。此报现已失传。3.《香港中外新报》前身为《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船头货价纸》作为《子子剌报》的中文版,创刊于1857年11月3日,每周二、四、六出版。内容以船期、货价、行情和广告等商业信息为主,也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家以商业新闻为中心的报纸。1864年到1865年间更名为《香港中外新报》,由华人黄胜和伍廷芳主持。是一份商业性报刊。1919年停刊。4.《香港华字日报》前身为《中外新闻七日报》《中外新闻七日报》作为《德臣报》的中文专页,1871年3月11日创刊于香港。1872年4月停刊,改出《香港华字日报》,由华人陈蔼亭任主笔。据说该报虽由英人报馆出版发行,但报纸方针与文字工作主要由英国人负责。因此,该报时刻努力体现华人的立场与见地。1941年该报停刊。*《香港中外新报》和《香港华字日报》均由华人主持笔政,可以说是国人自办报纸的学步,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5.《循环日报》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国人自办报刊中第一家影响最大的报纸。1874年2月4日,由王韬创办。该报也是中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它仿西方报纸体列,几乎每天有论说一篇,“中外新闻”栏的头条位置每日登一篇评论。初期多为王韬主笔。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故出变法自强,提倡君主立宪,要求发展民族工业。《循环》开我国政论报章的先河,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1883年,王韬的政论文章被选辑成书,名为《韬园文录外编》,这是我国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循环》出至1959年终刊,使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国人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报纸。6.王韬的办报思想1办报的目的在于“立言”,即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在当时,即指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思想。希望办报既能抵御外侮,又能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文化,以求中国“自强”。2重视报纸的职能。王韬认为报纸应具有交流、沟通君民与中外信息的作用。他还认为,报纸能“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是国内人能通过报纸学习西方之长,也能用报纸作为与西人交涉、捍卫本国主权的武器。7.王韬在新闻史上的地位与影响1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是国人在办报纸中最早的报纸之一。2他在该报上发表了数百篇政论文章,开创了报刊政论文体,同时为中国报界开创了一种以政论为主体的新式报刊。3王韬的政论文体,还在形式上冲破了封建的僵化的文章格式,开创了不拘一格直抒胸臆的报刊文风。④总的说来,王韬是我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开创了我国报刊的政论文体。在他的影响下,政论文章风靡一时,形成了我国近代报刊以政论文章为主体的特点,同时他也是我国近代办报思想的启蒙者之一。第二节.政论报刊与维新变法运动1.第一次办报高潮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展开,政论报刊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及海外华侨聚集的地方。从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有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技的报刊、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报刊、有通俗报刊、有妇孺报,也有行业报。这众多国人自办的刊物,打破了近代史上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这就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此时的报刊有一些共同点,即报刊以政论为主,新闻反居次席;此外,报纸与杂志合一,同时,时人重杂志而轻日报。2.《中外纪闻》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1895年8月17日由康有为倡导并出资在北京创办。梁启超、麦孟华为编辑。初创时名为《万国公报》,因与林乐之主编的《万》重名,当年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同年11月,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团体强学会。《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该报以官僚士绅为发行对象,隔天出版,形式与京报相同。每册刊登论说一篇,主要内容是宣传变法,提倡创办学校。每期内容还有“上谕”、“外电”等。《中》的出版发行,为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强学会的成立于《中外纪闻》的出版,遭到了在京封建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要求清政府查禁,于是《中外纪闻》在1896年1月20日被迫停刊。3.《强学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1986年1月12日创刊,徐勤、何树龄主持。《强学报》与托古以改今制,希望光大维新,人人昌言新法,还提出了开设议院的政治主张,在当时影响很大。仅出至第三期,便被勒令停刊了。4.《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旬刊。1898年8月8日停刊。黄遵宪主持创办。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主笔。内容分为论说、奏折录要、京外近事等栏目。《时务报》出版不久,就因文体新颖,议论独到,见解精辟,很快风靡海内。并成为当时发行量最高的报刊。《时务报》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在《时务报》的宣传影响下,改良派政治团体在全国纷纷建立,维新运动也在各省市先后开展起来,各地维新报纸也纷纷创刊。5.“时务文体”自梁启超始,通俗自由、自成一格的政论文随着《时务报》畅销全国,遂使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应时而生,时称“新文体”。因这种文体是梁在主办《时务报》时所开创,故又被称作“时务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1内容切中时弊,针对当时的政治现状,有感而发;2打破传统戒律,不守桐城派的章法、义法,自成一家;3力求平易畅达,以浅近文言文为主,杂以新名词、新术词、民间口语入文;④感情充沛,赋予煽动性。6.《湘学新报》湖南维新派的第一份报刊。1897年4月22日由湖南维新党人创办。旬刊。第21期起改名为《湘学报》。1898年8月28日停刊。唐才常、陈为镒任主编。《湘》以倡导新学、开启民智、培育人才、鼓吹变法为宗旨。系统介绍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主,也宣传湖南新政,传播维新派的主张。7.《湘报》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中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也是维新派人士在华中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8年3月7日在长沙创刊。同年9月百日维新失败,10月《湘报》被迫停刊。该报社由董事会。唐才常任主笔,谭嗣同等人为该报主要撰稿人。《湘报》每日出版,内容有论说、奏疏、各国时事等。《湘报》的论说有声有色,锋芒毕露,发表了一系列抨击封建专制、鼓吹民权平等、宣传西学、宣传变法的文章。此外,《湘报》还大量刊登省内外变法的新闻以及中外报刊对维新运动的评论。由于《湘报》和《湘学新报》的共同宣传与推动,是湖南省成为维新时期创办新政最有朝气的一个省。8.谭嗣同的办报思想1主张办报求日新。他认为,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中国必须每天跟上时代步伐。因此要在书以外,创办报纸,以求日新。2主张报纸为“民史”、“民口”。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民主性。9.《国闻报》维新派华北地区重要的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主要创办人严复。内容上偏重京、津和北方地区的新闻报道,对东南各省新闻不作报道。设有本地新闻、京城新闻等栏目。《国闻报》在北方舆论界堪称一支独秀,对维新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百日维新期间,《国闻报》登载了光绪关于变法的全部上谕及维新派上奏的全部条陈,并配有评论为之鼓吹。这些报道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鼓舞维新者斗志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仍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1898年戊戌政变后,《国闻报》报道了“戊戌六君子”遇难的消息后,“奉旨”停刊。后卖于日本人。10.《国闻汇编》国闻报馆出版的旬刊。1897年12月8日创刊,只出了六期便停刊了。《国闻汇编》的主要内容是翻译、介绍国外学术著作。它最大的贡献就是发表了《天演论》和《群学肆言》的部分译文,第一次向中国人民介绍了进化论的思想。11.严复的办报思想集中体现在《国闻报缘起》文中。1办报的目的是“开民智”,报纸的作用是“将以求通”。2在各国并立之时,引进外来思想是开民智的主要方法。因此,严复注重引进西学,他组织人力收集、翻译外国报刊。3介绍给国人进化论和社会改良学说。进化论的思想也成为维新人士办报思想的理论依据。第三节.梁启超等维新派在港澳及海外的报刊活动1.《知新报》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是戊戌政变后唯一幸存的维新派报刊。初为五日刊、后改旬刊、半月刊。有何廷光、康广仁任经理,何树龄、梁启超、徐勤等为撰述。《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保留了不少维新运动的文史资料。1901年1月自动停刊。2.《清议报》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横滨创刊。实际主编梁启超。出版后风行海外。《清议报》以强调“清议”与增进国人学识为宗旨,概括起来就是:“主持清议,开发民智”。《清议报》前后出版3年,共设30多个栏目。第25期开始,在作者栏中第一次出现了“记者”字样,这在报界属首次。《清议报》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发民族危亡的警钟,做救亡图存的呼喊。二是宣传资产阶级民权思想。1901年12月22日,因报馆失火,《清议报》停刊。3.《新民丛报》改良派在海外最重要的一份机关报。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半月刊。该报前期办报宗旨是开民智、造新民。从1902年到1903年,《新民丛报》作了大量的启蒙宣传。它介绍西方学说,政治、军事、法律、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无所不包。同时反对旧的传统道德,介绍一些在当时还很新鲜的资产阶级社会道德观。《新民丛报》的这些介绍改变了中国思想界的闭塞状态,打开了受传统观念束缚的知识分子的眼界,启发了他们民主革命的觉悟,给他们提供了反封建的斗争武器。在资产阶级革命派尚未自觉承担起这些宣传工作时,《新民丛报》在思想上起到了引导青年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补遗1.梁启超的办报活动《时务报》主笔;《知新报》撰述;主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创办《新小说》、《政论》、《国风》,参与创办《时报》。2.梁启超的新闻思想㈠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时期此阶段梁启超的办报思想主要集中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文中,核心是以报纸为“去塞求通”的工具。1所谓“通”,主要是指上下内外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思想一方面表达了要求清政府改变闭关自守、向西方学习、救国于危亡的爱国热忱,另一方面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期望参与国政,谋求民主的朦胧愿望。2梁启超还将“去塞求通”概括为报刊的“耳目喉舌”功能。他将社会比之于人,把报馆的作用比作一个人的耳目喉舌。㈡维新派海外办报时期这一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集中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敬告我同业诸君》、《新民说》、《新民丛报章程》、《国风报叙例》等文章中。1报刊的两大主要职能:“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2一份完善的报纸,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曰宗旨定而高,二曰思想新而正,三曰材料富而当,四曰报事速而确”。3确定了消息与评论两种文体区分的准则。他认为新闻报道应具有“博、速、确、直、正”五个标准,评论应具有“公、要、周、适”四条标准。④从传媒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报刊宣传的两种方式——“浸润”和“煽动”。对于两种方式,梁启超赞同并用。另外,梁启超的报章文体革命始于《时务报》,成熟于《新民丛报》时期。“时务文体”此时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后来也有人将此时的报章文体称为“新民体”。梁启超首创“短评”“时评”等政论文形式,在《清议报》及《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我国新闻史上较早的一批报刊“短评”。3.对梁启超的评价梁启超是我国仅大事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报刊活动家。他一生有26年时间从事报刊活动,主办10余种报刊,著述达1400万言。他的文笔犀利,议论耸动。他是报刊的政论文形成了一种具有独到风格的文章,是当时言论界的骄子,我国报刊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人物。另外,梁启超的报章文体革命始于《时务报》,成熟于《新民丛报》时期。“时务文体”此时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后来也有人将此
本文标题:第三章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高潮的兴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2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