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三讲大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韩山师范学院教育系张义泉第六章大学生思维与创造性培养第一节大学生的思维一.思维的一般概念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二、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一)常规思维常规思维就是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这种思维缺乏独创性,是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的过程,不会产生新的思维成果.(二)创造思维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思维。创造思维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即概括性和间接性),又不同于一般思维。1、创造思维的特点:第一,创造思维一般是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第二,创造思维既是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统一。第三,创造思维往往具有突发性,即灵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第四,创造思维是一种连续的思维品质,是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独创性、敏捷性的综合表现。发散思维(1)变通性:思维变化多端、举一反三、一题多解、触类旁通。(2)独特性:对问题能够提出不同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3)流畅性:指思维的敏捷性或速度,也就是说,创造能力高的人,思维活动则多流畅、少阻滞,能在短时间内表达众多的观念。2、创造思维的过程创造思维是与创造活动紧密相联的,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准备期:创造者搜集、整理资料,即搜集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各种信息。创造活动的准备有两种,一种是一般性的基础准备,另一种是有特殊目的的准备2)酝酿期:在经过一段准备,充分掌握有关材料后,思维活动是时断时续地进行着的。3)豁朗期:指创造者经过长期酝酿,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这种现象叫灵感。灵感的产生带有突发性,有时是由于某种机遇,有时则产生于正在从事的其他活动中。4)验证期:创造者要把头脑中产生的新假设或新观点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王国维关于做学问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问题解决及其影响因素(一)什么是问题解决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使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个体对问题情境的适当的反应过程。心理学的解释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一)情境因素:刺激模式、问题的信息量和问题的具体性。(二)心理因素1、问题的表征2、知识3、定势4、功能固着5、想象的作用6、情绪7、动机8、人格因素四、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一)什么是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创造性个体的智力表现:1.活动新颖、独特、有意义;2.思维加想象;3.灵感的出现;4.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5.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结合。各类人才最佳创造年龄化学家:26一36数学家:30一34物理学家:30一34哲学家:35一39发明家:25一29医学家:30一39植物学家:30一34心理学家:30一39各类人才最佳创造年龄生理学家:35一39作曲家:35一39画家:32一36诗人:25一29军事家:50一70运动健将:30一34(二)什么是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是学校三种群体产生五种效能的教育:(1)校长为首的管理队伍群体(2)教师队伍群体(3)广大的学生群体。产生的五种效能为(1)由创造型校长创造出创造型管理;(2)由创造型管理创造出学校创造型的环境;(3)在校长的带动下,建设一支创造型的教师队伍;(4)由创造型的教师进行创造型的教育教学;(5)创造型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出创造型的学生。创造性教育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人生的奥秘并不奥秘。走出误区,就是真理。丢掉愚昧,就是智慧。改变错误观念,就是正确思想。要的是走出误区、追求真理的愿望。要的是自己可以重塑自己的信念。人人可以成功、可以发明、创造、致富、发达。人人可以在成功的同时,健康年轻。只需要一个追求人生真谛的诚意。从此出发,即可达到彼岸。(三)创造性学习1.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2.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3.创造性学习提倡的是学会学习,重视学习策略。4.创造性学习者擅长新奇、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5.创造性学习来自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的是创造性学习目标。(四)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1、端正对高创造性学生的态度;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不墨守成规、独立性、自信、好奇心、坚持不懈、批判性等。3、培养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4、增强实践锻炼机会5、加强创造性的训练复习题纲11、自我意识2、心理发展3、挫折4、成就动机5、归因6、问题解决7、认知-发现说8、人格障碍9、需要10、从众11、定势12、案例教学13、心理冲突14、动机斗争15、气质类型学16、激励的要素26、利用感知的内在规律,促进陈述性知识的获得27、有效教学的理念28、教学反思的作用17、马斯洛需要层次论18、创造性的心理结构19、搞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技术20、知识的分类2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22、人格的基本特征23、记忆的分类24、动机和行为的关系25、教师威信的变化
本文标题:第三讲大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32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