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第三课闲话“家”常学习导航【学习目标】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家庭的民族,了解中国的传统家文化的特点;了解中西家庭文化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对中西家庭文化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扬长避短;了解随着时代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家庭模式以及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轨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家庭模式的变化。【学习重点】1.中国传统“家”文化的特点,如何正确看待传统的家庭文化;2.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如何对待中西文化差异;3.我国家庭模式的类型,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轨迹。【学习难点】1.如何对待传统家文化;2.如何辩证看待中西家庭文化并做到取长补短;3.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轨迹知识结构1.中国的传统家庭文化(1)中华民族的家庭观念(2)中国传统“家”文化的特点(3)如何对待中国传统的“家”文化2.中西家庭文化的差异(1)差异的表现(2)差异产生的原因(3)如何看待这种差异?3.家庭的未来趋势(1)家庭结构的类型(2)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轨迹(3)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学习评价一.慧眼识珠(请你就下列问题冷静地做出唯一最佳的选择,并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隔壁邻居在吵架,声音挺大。我听见了一句:“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这句话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我常常思考:什么是家?据此回答1——2题。1.“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因此家是()A.讲究责任的地方B.讲究教育的地方C.讲究秩序的地方D.讲究文化的地方2.“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我们这个家!”说明了构筑和谐、友好、团结、稳定家庭的基石是()A.诚心和信心B.虚心和耐心C.恒心和关心D.用心和爱心3.我爱我家,因为()①家是成长的摇篮②家是心灵的港湾③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④家让人尽享亲情和温暖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表现的题材范围包括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如学习、交友、早恋、诚信、爱心、兴趣、习惯等引起社会、家庭关注的问题,以及与父母的观念冲突等等,在国内一度引起轰动。据此完成4——6题4.《家有儿女》这个大家庭包括父亲夏东海,母亲刘梅,7岁的儿子夏雨,14岁的儿子刘星,17岁的女儿夏雪,偶尔还有孩子们的爷爷、姥姥、生父、生母时常介入相聚。这个家庭结构属于()A.核心家庭中的重组家庭B.主干家庭的重组家庭C.单亲家庭的重组家庭D.联合家庭的重组家庭5.在这个重新组合的家庭中:夏东海和刘梅分别离异过,并各自带有小孩。共同的心愿使他们生活在了一起,期望“整合”两人的爱心和智慧,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后代。在这一点上,两人都继承了中国人传统家庭文化的()A.重视家庭教育B.按姓氏的辈分给每个孩子取名C.讲究家庭秩序D.单亲家庭的重组家庭D.为孩子们营造温馨的传统节日6.从美国回国的夏东海对孩子注重平等、尊重、理解,是整个家庭的精神支柱,既是孩子的好父亲,又是孩子的好朋友,不论是养子还是亲子,都很喜欢他;母亲刘梅思想传统,对子女“望子成龙”,也是一个可亲、可敬又可笑的老妈,是维系这个家庭的情感纽带。这说明()A.只有西方的家庭教育方法才是正确的B.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都是过时的C.要借鉴外国家庭教育所有观念和方法D.要将中国和外国优秀的家庭文化结合起来7.在中国传统家文化中,你认为值得充分继承和发扬的有()①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②家和万事兴③父母在,不远游④女子无才便是德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中国传统家文化中,强调子女对父母、长辈的无条件服从。但作为新一代青少年,在父母的一些做法不正确的时候,要敢于说“不”。以下情形需要对父母说“不”的是()A.琳琳的父母给她准备了学习资料B.慧慧的爸爸带她到科技馆看展览C.小涛的父母经常教育他诚实守信D.妈妈和几个朋友打麻将,三缺一,要利利陪着打几圈9.下面的节日中,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有()①元旦②元宵节③端午节④圣诞节⑤中秋节⑥父亲节⑦寒食节⑧劳动节⑨国庆节⑩情人节A.①②③⑤⑦⑧⑨⑩B.②③⑤⑥⑨C.①②④⑥⑦⑧⑨⑩D.②③⑤⑦10.从传统的“四世同堂”,到现在的“三口之家”,家庭的结构是不断演化的,现在占据重要地位的家庭结构类型是()①核心家庭②主干家庭③联合家庭④单亲家庭A.①②B.③④C.①○3D.②④11.单身家庭是指()A.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一起生活B.独居户,一个人的家庭。C.一对夫妻没有孩子的家庭D.仅包括直系亲属的家庭。12.在瑞士,孩子可以像伙伴似的直呼父母的名字,而在中国这会被视为对父母的不敬,这体现了()A.瑞士人没有尊敬父母的习惯B.瑞士人不懂礼节C.中外家庭文化存在较大差别D.中国家长太爱面子二.亮眼辨是非(下列行为或观点,与你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你认同的就划“√”,不认同的就划“×”。)13.“望子成龙”体现我国传统家文化重视家庭教育。()14.只有家庭这个社会小细胞安定了,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定。()15.在中国传统社会,“四世同堂”被认为是理想的家庭模式,今天,仍然要努力继承。()16.中西不同的家庭文化已经成为互相交往的障碍。()17.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使我国家庭文化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因此应该全部摒弃。()18.春节、中秋等传统佳节中寄托着中华民族对美好家庭生活的憧憬。()19.现代社会很少看到家谱的存在,说明我们不再重视家庭和家族了。()20.现在我国离婚率越来越高,不久之后,中国的家庭会逐步解体。()三.生活感悟(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下列问题。)21.闲话“家”常,悠久的中国传统“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起指导作用。八年级某班准备举办一次“家”文化研讨会,邀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1)试举例说明我国传统“家”文化有哪些特点?(2)展望未来,我们怎样对待中国传统“家”文化。22.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将“家规”与“国法”并列,充分说明中国古代社会对家庭的重视程度。在我国古代也形成了丰富的治家思想,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诫子书》,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清代朱用纯的《朱子治家格言》等。这些治家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回答:(1)重视和讲究家庭规矩有何意义?(2)你的家庭或家族中,有什么良好的家风或传统?(3)生活中,很多家庭是不完美的,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面对自己家庭中不完美的方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23.右图为中国和西方国家抚育孩子的方式和态度的对比,依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中西家庭文化有何差异?(2)除了图片中所反映的差异外,中西家庭文化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试举两例。24.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在国内掀起了洋文化热。年轻人崇尚过洋节,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却对我国传统节日冷眼旁观。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外国的什么都好,我们就应该学习外国的一切。(1)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随着文化交流的扩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中西拓展延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一首首古诗记录了家书让我们与亲人心贴心,情牵情。家书记载着我们成长的轨迹,诉说着曾经发生的故事,寄托着你我曾经的梦想,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但是,现在,电话和互联网闯进我们的生活,传统家书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请你用自己对父母最真挚的情感,给你最亲最爱的父母写一封家信。
本文标题:第三课闲话家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3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