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九章原生动物病1、什么是原虫病?由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2、原虫特征:a、单细胞生物,形态结构简单b、个体小,肉眼不容易观察c、具有一般动物的机能:①运动:靠鞭毛、纤毛、足②营养方式:吞食(比如靠胞口胞咽:吞食——纤毛虫,靠肉足:肉足虫);渗透作用(比如椎体虫、孢子虫、鞭毛虫)③消化:靠食物泡d、生殖方式:①有性生殖:同配;异配②无性生殖:分裂:纵分裂、横分裂;出芽3、危害:a、寄生广泛:①可寄生于各种鱼类②无论什么鱼(种类、年龄、性别、季节、地点如何)总会发现有原虫b、危害性:少量寄生,无多大危害;严重感染,引起大量死亡,尤其是鱼苗鱼种4、原虫病的类型:主要分为五大类a、鞭毛虫病:椎体虫,隐鞭虫,鱼波豆虫,六鞭毛虫b、孢子虫病:球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单极虫c、纤毛虫病d、吸管虫病e、肉足虫病第一节鞭毛虫病引起的鱼病主要特征:a、具有1~2根以上的鞭毛做为运动胞器;b、纵分裂繁殖;c、只有一个核;d、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一.椎体虫病1、病原:椎体虫属(Trypanosoma)的一些种类1)常见种类i.青鱼椎体虫(T.mylopharyngodoni)ii.鲩椎体虫(T.ctenopharyngodoni)iii.鲢椎体虫(T.hypophthalmichthi)iv.鳙椎体虫(T.aristichthysi)2)外部形态:2i.外形像带鱼,体狭长叶形ii.具有一根鞭毛,从虫体后部的基部向前伸出,游离于前端,与体部形成波动膜iii.有一个胞核,一个动核3)寄生部位:鱼的循环系统4)繁殖方式:纵二分裂法2、症状和病理变化:严重感染时候,引起贫血鱼体虚弱。3、流行情况:a、淡水鱼,无论是野鱼还是家鱼都可被感染b、流行季节:6~8月份c、感染途径:通过中间寄主——水蛭传播4、防治方法:a、杀灭水蛭:盐水、硫酸铜浸洗盐水:2.5%30~60分钟;硫酸铜:8ppm15分钟b、石灰清塘c、杀椎体虫(对氨苯基肿酸钠)喂鱼,有疗效,但这种化合物有毒少用二.隐鞭虫病1.病原:隐鞭虫属(Cryptobia)主要有多种:鳃隐鞭虫(C.brachialio);颤隐鞭虫(C.agitata)外部形态:形状动核形状生毛体位置寄主鳃隐鞭虫柳叶形卵圆形前端草鱼颤动隐鞭虫近三角形长棒形体前端1/3处鲤鱼鲫鱼鳊鱼等2、症状和病理变化:1)后鞭毛插入鳃小片上皮,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影响呼吸2)能产生凝血酶,使得微血管阻塞,血流减慢,影响氧气交换,大量寄生时候,导致病鱼死亡3、流行情况:1)寄生广泛,无严格选择性,可寄生于各种淡水鱼鳃隐鞭虫仅仅危害草鱼,使得当年草鱼死亡。鲢鱼,鳙鱼有天然免疫力。即使大量感染也不会发病,起到保虫寄主的角色。2)流行季节:5~9月份4、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用8ppm硫酸铜浸洗20~30分钟,或者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试剂(5:2)浸洗32)鱼病流行季节,在食场上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剂挂袋3)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试剂遍洒4)1/500甲醛溶液浸洗2分钟三.鱼波豆虫病1、病原:漂游鱼波豆虫(Ichthyobodonecator)1)外部形态:犁形或者卵形,侧腹面微弯曲,有一条达体长2/3纵口沟,生毛体在口沟的前端,从两个基粒长出两根后鞭毛,并插入寄主的皮肤和鳃组织。2)内部构造:一个圆形胞核,许多食物粒和一个伸缩泡。和红血球区别:虫体外形大小和红血球相似,红血球的核极密,看不到染色丝核染色质粒。3)繁殖方式:纵分裂法2、症状和病理变化:1)后鞭毛插入上皮细胞,引起鳃组织分泌粘液造成呼吸困难2)皮肤和鳃的细胞穿透而死亡,破坏的地方被细菌和水霉感染3)鲤鱼严重感染时候,出现皮肤充血,磷下积水,形成竖鳞症状3、危害:寄生范围: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鲮鱼等鱼苗放养后3~4天后,如出现病原就会引起病鱼并开始大量死亡春花鱼种阶段:a、经过越冬后抵抗力下降;b、水温回升,虫体大量繁殖引起鱼种死亡二龄以上鱼,不会导致死亡,但影响发育4、流行情况和感染途径:防治最适合温度为12~20℃,流行季节在冬末到初夏1)可形成胞囊(在不良环境下),随水流带到其他水体,环境适合时候大量繁殖。2)直接接触感染鱼体注意:6~7小时找不到寄主就会死亡5、防治方法:见书1)同隐鞭毛虫2)1/2000~1/4000甲醛溶液浸泡15分钟,或2~3%含盐溶液浸洗10~20分钟四.六鞭毛虫病1、病原:六鞭毛虫属(Hexamita)常见种类形态表面结构寄生部位4中华六鞭毛虫卵形无粗纹结构肠胆膀胱(四大家鱼等)鲴六鞭毛虫狭长形倾斜排列的粗纹肠胆膀胱(银鲴,细鳞斜颌鲴等)1)外部形态:i.具有8根鞭毛,其中6根向前,2根向后ii.具有2个“八”字型的短棒胞核2、生活史此虫寄生在鱼的肠中,营养体进行纵分裂,在环境不良情况下,形成卵形圆形的胞囊,后随粪便从肠中排出到水体,寄主吞食胞囊而感染。3、症状和病理变化:单独没有致病作用,当鱼患肠炎或者其他疾病,六鞭毛虫起到帮凶作用,损伤鱼的肠道4、流行情况:全国各地一年四季,海水淡水鱼,冷水性温水性鱼都有发现5、防治方法:生石灰清塘,杀灭胞囊第三节孢子虫病特征:1)没有运动胞器2)生活史比其他原生动物复杂,有两种生殖方法:即无性阶段的裂殖生殖和有性阶段的孢子生殖寄生淡水鱼类的孢子虫类,在原生动物中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寄生虫,在我国淡水鱼类中寄生的孢子虫有四大类:球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和单孢子虫。其中以球虫和粘孢子虫对鱼类的危害最大,所以我们只介绍球虫和粘孢子虫一、球虫病(也称为艾美虫病)我国淡水鱼类已经查明的有20多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青鱼艾美虫和住肠艾美虫1、病原:发育过程中形成卵囊,卵囊一般球形或者椭圆形,外包一层厚而透明的卵囊膜,成熟的卵囊内有四个孢子,成熟的孢子成卵形,外面包一层孢子膜;每个孢子里面有多个孢子体,互相颠倒排列,孢子体呈香蕉形,一端宽而圆,一端狭长而尖细,每个孢子体有一个圆形的胞核,位于较宽的部位,两个孢子体之间有一个孢子残余体,卵囊有卵囊残余体2.生活史:艾美虫的生活史在同一个寄主的体内进行和完成,没有中间寄主,主要经过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5无性世代即裂殖生殖:艾美虫感染是成熟的卵囊,随寄主的粪便排出体外,混入鱼的饲料种或落入池底,为另外一寄主吞食后即进入消化道。孢子体从孢子内出来后,离开卵囊进入肠腔。随着侵入肠粘膜的上皮细胞发育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裂殖体。其胞核经过多次分裂产生大量子核,每个子核被一团细胞质包围,发育成为新月状的裂殖子。当寄主细胞被破坏时候,裂殖子被释放到肠腔,又重新感染一个新的细胞,重复上述的发育过程。由于这种的过程多次重复,使得寄主“自体感染”体内的寄生虫数量不断增加,从而引起寄主组织破坏,严重的可导致寄主死亡。有性世代:①配子生殖过程:虫体经过n次裂殖生殖之后开始有性过程,裂殖子种,有些重新进入上皮细胞后,产生性的分化,一部分裂殖子形成大配子母细胞,再发育为大配子;另外一部分裂殖子形成小配子母细胞,其胞核经过n次分裂形成许多细小而具有双鞭毛的小配子,小配子从细胞内出来进入肠腔,借鞭毛运动,找寻大配子,大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并分泌一层透明膜,包围合子形成卵囊。②孢子形成:卵囊合子经过2次分裂,形成四个胞核,细胞质也分裂为四个原生质团,每个原生质团含有一个胞核,继而形成孢子母细胞,并分泌一层薄膜把自体包围,发育成为四个孢子,每个孢子粒再分裂一次,最后形成两个孢子,一个卵囊内有8个孢子体。参加形成孢子或者孢子体的原生质团,即通常成为卵囊残余体核孢子残余体。3.症状:核病理变化少量感染,不会显示什么病状,严重感染艾美虫的病鱼,鳃瓣苍白色,腹部膨大,肠道前端肠壁上面,有许多白色小结节的病灶,像开花一样,肠道特别粗大,比正常粗2~3倍,这些小结节就是由艾美虫的卵囊积累而成,严重时候肠壁溃疡穿孔,有时在肠外壁也可以形成结节状病灶,病情严重时候,艾美虫可侵袭蔓延到肝,胃,胆囊,膀胱心脏等处4.流行情况:地理分布:国内凡饲养青鱼的地区都有这种病的存在,但是其中能造成严重的流行病而引起大量死亡的只有青鱼艾美虫和住肠艾美虫,在鲢鱼鳙鱼,草鱼等鱼虽有发现,但不会致病,主要危害青鱼,流行于江苏浙江一带。流行季节:江浙地区为4~7月尤其是5~6月为主要流行期。适宜水温24~30℃5.感染途径:此病是通过直接感染,成熟的卵囊同病鱼的粪便一起排入水中,被另外的鱼吞食,就被感染,卵囊还可随水流用具或者其他媒介物带到另外一个水体,使得病蔓延传播。6.防治方法:a、用生石灰清塘,杀灭虫卵b、二龄青鱼塘隔年轮养,以二龄草鱼改二龄青鱼可预防此病6c、每50公斤鱼用硫磺粉50g,或者碘1.2g配成碘液,拌在饲料内投喂,每次连续投药饵4天。投喂方法:先用扫了面粉(10公斤饲料拌半斤面粉)加热调制成浆糊,然后将每天用的硫磺粉或者碘调在浆糊中,再与饲料搅拌均匀投喂。二、粘孢子虫病:碘泡虫病:碘泡虫属(Myxobolus)引起的,包括鲢鱼碘泡虫,野鲤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粘体虫病:粘体虫属(Myxosma)引起的,包括鲢粘体虫,中华粘体虫,脑粘体虫,变异粘体虫单极虫病:包括鲮鱼单极虫,鲫鱼单极虫尾孢虫病:尾孢虫属(Henneguya)引起的,包括徐家汇尾孢虫,中华尾孢虫球孢虫病:球孢虫病属(Sphaerospora)引起的,包括鳃丝球孢虫,黑龙江球孢虫四极虫病:四极虫病属(Chloromyxum)引起的,包括随圆四极虫两极虫病:两极虫病属(Myxidium)引起的,包括鲤鱼两极虫,多态两极虫1)特点:a、寄生在淡水鱼的有11属100多种b、鱼体各部分都有可能被感染c、形成白色胞囊2)形态:a、几丁质壳片(1~7块,不同种类不同)b、内部有1~8个极囊c、缝线——壳片相连接的线缝脊—缝线粗厚而突起呈脊状的结构。缝面(侧面)—具缝脊的一面。壳面(正面)—无缝脊的一面。3)感染途径:以胞囊形式寄生a、寄生在体表鳃胞囊成熟破裂到水中感染寄主b、内脏器官通过排泄管分泌管输出c、寄生在软骨神经系统,只有鱼体死亡腐烂后释放4)生活史:(碘泡虫属)实际上与艾美虫一样的生活史a、裂殖生殖阶段孢子中两个单倍体核结合——合核(离开孢子,进入寄主细胞,分裂)——裂殖体——多核体b、大小配子形成结合阶段多核体中的单个核(减数分裂)——大单倍体核或小单倍体核——结合7为合子c、孢子生殖合子(分裂)——产胞体(营养核,生殖核)。营养核分裂一次,留在周缘位置不参加孢子形成生殖核分裂3次成为8个核(由4个核分裂一次形成,4核中2个核形成孢壳,1个核形成2个极囊核,1个核形成2个胞质核。12个细胞形成2个孢子区别于艾美虫1、碘泡虫病碘泡虫属(Myxobolus):鲢鱼碘泡虫,野鲤碘泡虫病,饼形碘泡虫。主要特征:具有嗜碘泡1)鲢鱼碘泡虫(MyxobolusdrjaginiAchmerov1954)——鲢鳙疯狂病。杭州大学生物系吴宝华(1975,1979)作了详细的研究报告a、症状和病理变化a)寄生部位:主要是白鲢鱼苗的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但有时候我们野可以在内脏其他器官中找到孢子是转移而来的b)体形变化:消瘦,头大尾小,脊柱向背部弯曲,尾部上翘,病原体侵袭脊髓部分遭受破坏而引起c)内部器官变化:病鱼不摄食,肠道内无食物,肝脏等均萎缩,有的腹腔严重积水d)引起异常:i.急性型:在神经系统感觉起光部位,病原体处于生长发育繁殖期,严重破坏神经感觉器官,病鱼表现为疯狂病。ii.慢性型:无疯狂病症状,但游动缓慢①病鱼能够产生抗病力②病原体在不流动的孢子期e)肌肉暗淡无光泽,肉味不鲜而腥臭重,营养价值低b、流行情况:a)病鱼一斤左右死亡率最高,主要病区在大水面——水库湖泊等b)生活周期4个月左右(水温16~30℃)鱼苗阶段就被感染,所以第一代鲢碘泡虫孢子在9月份形成。c、感染途径:a)病鱼尸体腐烂后,大量孢子落入水中,沉积水底淤泥中形成胞囊,次年春天传播。b)神经感觉系统受到破坏,孢子可通过淋巴管微血管带到各个器官,各内脏器官都能找到部分可从肛门,排泄孔,皮肤进入水体而感染。d、防治措施:a)病鱼必须即使捞出,避免死后感染其他健康鱼体b)死鱼必须深埋,
本文标题:第九章原生动物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38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