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第九章智力(智力的理论发展测量教育教学)
第九章智力目录第一节智力理论第二节:智力的发展第三节:智力的测量第四节智力与教育教学一、智力的概念(一)西方对智力的理解:1、智力是个体学习的能力(科隆巴赫)2、智力是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推孟)3、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斯滕、皮亚杰)4、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操作定义)第一节智力理论智力就是使人能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即是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二)我国对智力的理解:认识能力:智力的窗口——观察力;智力的储存器——记忆力;智力的翅膀——想象力;智力的中枢——思维力;基于以上关于智力的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我们关于智力的基本理念达成两个共识:第一、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通常它包括个体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言语表达和组织能力、社会能力;第二、个体智力的高低,是他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综合表现。(三)非智力因素广义:指智力因素之外的对智力发挥或发展有影响的一切心理因素;狭义:主要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对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因素。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1.智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2.非智力因素又能支配智力活动。3.非智力因素还能补偿智力方面的弱点。二、传统智力理论(一)二因素理论查尔斯·爱德华·斯皮尔曼(CharlesEdwardSpearman)英国理论和实验心理学家,1863年9月10日生于伦敦,1945年9月7日卒于伦敦。他大器晚成,1906年在德国莱比锡获博士学位,时年48岁。回国后,1911年任伦敦大学心理学、逻辑学教授。1923至1926期间年任英国心理学会主席,192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04年提出智力结构的“二因素说”,即‘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特殊因素)。人类智力内涵,包括着两种因素:一为普通因素(generalfactor)简称G因素。人的所有智力活动,如掌握知识、制定计划、完成作业等,都依赖于G因素,即每一项智力活动中都蕴含着这种普通因素。谁的G因素数量高,他就聪明;如果一个人的G因素极少,那他肯定愚笨。心理学家若想界定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则需想方设法测出他的G因素数量。另一为特殊因素(specificfactor),简称S因素。他发现有五类特殊因素:①口头能力,②数算能力,③机械能力,④注意力,⑤想象力。他认为可能还有第六种因素,即智力速度。如果说G因素参与所有智力活动的话,那么S因素则以一定的形式、程度不同地参与到不同的智力活动中。按斯皮尔曼的解释,人的普通能力系得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一般性生活活动上,从而显示个人能力的高低。S因素代表的特殊能力,只与少数生活活动有关,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异于别人的能力。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者,就是普通能力。智力的构成因素具体内容:普通因素(generalfactor)简称G因素;人的普通能力得自先天遗传,主要表现在生活活动上,显示个人能力的高低;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者,就是普通能力;特殊因素(specificfactor),简称S因素S因素代表的特殊能力,是个人在某方面表现的异于别人的能力。智力的二因素理论斯皮尔曼的这一理论是最早的智力理论之一,把这一理论放到当时流行的遗传决定论相比,无疑是对智力落后教育的一种鼓舞,智力落后儿童的一般智力低于正常儿童是绝对的,但是也有些特殊儿童拥有一些特殊的能力,因此对智力落后儿童教育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给予了支持。比方说有些学校设立了特教班,专门针对那些智力落后的学生。有一次与特教班老师谈论她手下的这几个孩子,她很自豪,说这些孩子虽然学习上不如他人,但是在某一方面的表现却特别好,比如有个学生一看就与常人不同,但是她为人特别热情,做事很有分寸;有个学生跑步特别快;还有一个孩子动手能力很强,小制作做得很好。智力落后的学生尚且在S因素上有着自己的天赋,智力一般的孩子也应该有这方面的可能。知道这一点,我们做老师的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或许会有所改变。(二)群因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LouisLeonThurstone,1887-1955)研究发现,人的智力并非如斯皮尔曼说的那样存在一般智力因素和特殊智力因素,智力其实是一群相互独立的基本心理能力的组合。瑟斯顿所提出的七种平等的基本能力是:语词理解——理解语词涵义的能力;语词流畅——语言迅速反应的能力;数字运算——迅速正确计算的能力;空间关系——方位辨别及空间关系判断的能力;联想记忆——机械记忆能力:知觉速度——凭知觉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一般推理——根据经验做出归纳推理的能力。瑟斯顿的智力群因素理论,把智力分解成一群独立的基本心理能力,对智力的认识更为深入和细致,也有助于测量、分析和培养个体的智力。后来的研究者认为,如果对瑟斯顿的7个因素进行二级因素分析(即把这7个因素的得分当成题项得分,对它们进行因素分析),那么就可能确定一个因素,而这个因素则可能是斯皮尔曼所说的G因素。(三)层次结构理论英国心理学家弗农(PhillipE.Vernon,1905-1987)以一般因素为基础,设想出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从而提出了智力的层次结构理论(1961)。图:智力层次结构模式他认为智力的最高层次是一般因素(G);第二层次是大因素群,包括言语与教育方面的大因素(V与E)、机械与操作方面的大因素(K与M);第三层次是小因素群,包括言语、数量、机械信息、空间信息、手工操作等因素;第四层次为特殊因素,也就是各种各样的特殊能力。弗农的智力层次结构理论比智力二因论和智力群因素论前进了一步,即在G因素和S因素之间增加了大因素群和小因素群,明显地改变了把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对立的局面。(四)三维结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JoyPaulGuilford,1897-1987)通过分析许多与智力有关的任务,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1961,1977,1988)。这3个维度是内容、操作、产品。内容维度包括视觉信息、听觉信息、符号信息、语义信息、行为信息5种;操作维度包括评价、聚合思维、发散思维、记忆保存、记忆收录、认知6种;产品维度包括单元、分类、关系、系统、转换、蕴涵6种。吉尔福德认为,每项智力任务均包含这3个维度,每一个内容-操作-产品的组合均代表一种独立的心理能力,从而,人的智力可以区分为5(不同内容)×6(不同操作)×6(不同产品)=180种。吉尔福德指出,这些不同的智力均可通过不同的测验来测量和检验,例如,研究者已经找到了超过100种的智力。智力的三维结构理论同时考虑了智力信息加工的内容、操作和产品,为分析智力提供了维度和框架,这既有利于智力测验研究的深入,也有利于发现优势智力和非优势智力,便于因材施教。然而,这个理论过于强调技术了,显得脱离了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实践;而推想出180种智力,也似乎把智力问题变得极为复杂了。(五)智力的型态论(Cattell)构成智力的因素具体内容流动智力(fluidintelligence)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包括快速辨别能力、记忆、理解等能力。固体智力(crystallizedintelligence)固体智力是以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去吸收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与教育文化有关。三、当代智力理论(一)三棱结构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智力的三棱结构理论(1983)。这个理论认为,智力(思维)活动涉及目的、过程、材料,以及监控。图:三棱智力结构模型智力的目的反映了智力的自觉性、有意性、方向性和能动性;智力的过程强调智力活动的框架和流程,即确定目标-接受信息-加工编码-概括抽象-操作运用-获得成功;智力的材料包括感性材料和理性材料两种。监控是智力结构中的顶点或最高形式。据此,以智力目的、智力过程、智力材料构成的三角形为基础,连接智力监控这个顶点,就形成了一个三棱锥体结构,可以表示智力的品质。智力的三棱结构理论以思维为智力的核心成分,强调思维的目的、过程、材料和监控,与吉尔福德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突出智力(思维)活动中的监控作用则是这个理论的特色。(二)智力三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J.Sternberg,1949-)强调智力在问题解决中的认知过程,提出了智力三元理论(1985,1988),认为智力包括3个部分,即成分智力、经验智力和情境智力。成分智力是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和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涉及3个成分,即元成分、执行成分和获得知识成分。经验智力是个体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亦即个体善于从经验中得到启发与领悟的创造能力。情境智力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理论是当代智力理论的重要代表,具有认知心理学的色彩。同时,这个理论也拓展了智力的概念,使智力研究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了。以这个理论为基础,斯腾伯格开发了应用智力培养方案,用于培养学生的智力。(三)智力多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1943-)在多种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多元理论,亦称多元智力理论。他确定了人类有效适应环境的9种智力,每种智力都与其它智力相对独立。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自知智力、社交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也就是说,加德纳认为人类并非只有一种智力,而是有多种智力。加德纳指出大脑损伤可能降低一种能力,而其它能力却不受影响。(四)情绪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PeterSalovey)和迈耶(JohnMayer)(1990)提出了情绪智力理论。他们认为情绪智力是知觉、表达、理解和调节情绪的能力。迈耶、萨洛维和卡拉索(2000)编制了一份“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用以评估整体情绪智力及其3个成分。这3个成分是:知觉情绪的能力,即识别各种面部、音乐节选、图画结构和故事所传递情绪的能力;理解情绪的能力,即识别情绪如何随时间而变化、预测不同情绪、理解情绪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即个人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两难情境时选择策略的能力。使用这个量表及其新的简式版本所做的初步研究表明,情绪智力显示出了可靠性、一致性和年龄相关的发展性,的确是人类智力的一种形式。比照传统智力商数IQ的计算方法,研究者提出了计算情绪智力商数的方法,并将得到的结果称为EQ。由于IQ称为智商,EQ就被称为情商。不过,将EQ简称为情商其实是不准确的。那种将情商与智商对立起来的思想和说法更是不合适的,因为情商(EQ)表达的仍然是智力方面的内容(虽然不是传统智力方面的内容),是“情绪智力商数”而非“情绪商数”。智力小游戏深夜时分,ABCD四人要通过面前的一道桥才可赴约,每次过桥只容许1至2人,而且必须带备一支电筒。问题是电筒只有一支,而四人的过桥速度又不一样,如果是两人过桥,较快的一方必须迁就较慢的一方,以较慢的速度作准。现在只剩下17分钟,怎样安排才可以令四人全部过桥?过桥速度:A(1分钟),B(2分钟),C(5分钟),D(10分钟)答案(A+B)+B+(C+D)+A+(A+B)PS:过桥速度:A(1分钟),B(2分钟),C(5分钟),D(10分钟)第二节:智力的发展1.智力的个体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虽然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但对个人智力高低受什么因素影响的问题,却一直是众说纷纭。在多年的争议过程中,一般认为,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不外乎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从心理学研究法的观点,如将智力、遗传、环境三个变项放在一起考虑,很难进行控制性的实验研究。从理论上设想,要想比较遗传与环境两因素何者对智力发展的影响较大,只有两种方法是合于理想的:第一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从几个完全相同的环境中,选取彼此间不具有遗传关系的被试,在不同年龄阶段测量比较他们之间智力的差异,并与其他不同环境的儿童比较,从而确定遗传因素的影响。此种办法的困难是“完全相同的环境”是不存在的。所谓环境的影响
本文标题:第九章智力(智力的理论发展测量教育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40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