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溧阳市强埠初级中学高国民周俊一、单元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一组探讨生命意义,抒写人生体验的文章,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也有很强的文学性。在前面几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去体验生命历程中的点点滴滴。《错过》是一篇文艺性政论文,饱含作者对人生中“错过”的体悟;《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内蕴浓浓的亲情,要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强烈的抒情意味;《送东阳马生序》展示的是作者对少年时期艰苦求学历程的回顾;《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是一首具有鲜明的意象、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的诗;《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创作的一首具有哲理意味的诗。二、单元学情分析1、学生基础:学生以前已经学过几个人文色彩浓郁的单元,因此,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对于象征手法也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受年龄与生活体验的制约,学生在理解本单元含蓄的抒写人生体验时仍有一定的难度。2、学习方法:学习本单元重在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感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整合,产生对生命历程的更新的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品位。故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阅读,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透过语言把握感情。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对文章有自己的个性反应,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和生成新的意义。三、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收集作者资料,研读作品,了解文学家崇高的人生境界,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从而珍惜自己的生命历程。2、通过品味作品中含蓄隽永、富含哲理的语言,学习辨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3、通过诵读和品味语言,理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深入领会诗的主旨。4、通过诵读、识记,积累优美的语言。5、参与社会生活,积极与人交流,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时的选材能力。6、关心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6课时)★二十一错过(2课时)★二十二散步(1课时)★二十三送东阳马生序(2课时)★二十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1课时)★二十五有的人(2课时)★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1课时)★写作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3课时)修改文章专题训练(1课时)★语文实践活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2课时)★专题叶(1课时)2五、单元教学过程第1课时错过(刘心武)(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感知“错过”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2、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课前准备:1、熟读课文,自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生字词的音形义,疏通文意。2、审视自己生活中的“错过”的经历,反思自己对其的态度。课堂学习:第一块:唤醒记忆,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导入:“是的,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又错过了许多……”同学们,在你的人生历程中有过“错过”的体验吗?请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成长故事。回顾自己遭遇的种种“错过”,相互交流。2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面对这种种“错过”,你当时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也来看看作家刘心武是如何对待“错过”的。听,思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作者对待“错过”的态度是什么?依据文中12、13段回答:一是习惯,二是品味。反思第二块:联系旧知,理清结构3第三块:重点研读,品味哲理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研读课文,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地方。独立研读文本2巡视,或参与某组。小组交流,解决疑难3师生重点研析:文中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可提示:“错过”能不能避免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理由吗?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只能“习惯”它。“错过”的存在,有什么意义或价值?)学生讨论,或结合教师的提示,联系课文内容,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相互交流,归纳总结。414段的比喻讲的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发言。明确:“窗外的美景、奇景”比喻的是人生中的一些小的错过;“预定的到站”比喻的是人生中最关键、最根本的追求。5提出诵读要求:熟读第14段,把握文章主题。学生反复诵读第14段,进一步领会本文中心。反思课后学习:回忆自己最难忘的“错过”经历,并进行“错过”与“过错”之比较。第2课时错过(刘心武)(二)学习目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课文共15段,作者是怎样安排结构,向我们阐述如何对待“错过”的?讨论,交流:首先讲了什么是“错过”,其次讲了为什么会有“错过”,最后讲了怎样对待“错过”。2依据学生回答,板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据此,本文可如何划分结构?思考,交流:一(1、2)、二(3—6)、三(7—15)3介绍杂文知识:本文是一篇杂文,杂文是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可以议论,也可以叙事。本文以议论为主,可以作为议论文学习。议论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听教师介绍,回答:议论文一般有三部分组成,即: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4指导学生完成板书完成板书,体会本文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结构。5全文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找出例段。独立思考后回答(第2、5段:事实论证;第7、8段和9、10段:对比论证;第14、15段:比喻论证。)反思41、联系自身“错过”的经历谈感受,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2、通过诵读,品味、积累鲜明、生动、含蓄的语言。课前准备:回忆错过经历,比较“错过”与“过错”。课堂学习:第一块:语文活动——真情告白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导入: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面对“错过”你是怎样表现的呢?听,回忆。2回忆你的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错过”,用简要的语言写下“错过”的前因后果,并找寻课文中的话语来概括它或勉励自己。写作3全班交流各人的“错过”,并评价引用课文中的话语是否恰当。(“错过”≠“过错”:错过并不意味着过错。)(失=得:“错过往往意味着另一种得”)交流并相互评价反思第二块:语文积累活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精彩语句并尝试背诵出来。自由朗读,背诵2推荐精彩语句,并说明推荐理由。师生分享,适度评价。反思课后学习:了解亲人的“错过”,用你背诵的精彩语句评点或鼓励他们。第3课时散步(莫怀戚)学习目标:1、通过揣摩语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亲情。2、学习课文巧妙的构思及以小见大的写法。3、通过对亲情的感悟,从而能继承并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孝敬父母,珍惜幸福生活。课前准备:1、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2、准备几则尊老爱幼的小故事。课堂学习:第一块:整体感知,品读研析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导入:茶余饭后,闲暇之余,一家人相互携手到户外,信步于林阴下、想象5花园中,是多么温馨快乐的事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莫怀戚这家人在散步中流露出的浓浓亲情。思考2听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主题。(注意:概括内容要有人物、事物、主旨。)几名学生朗读,其余认真听读,并加以概括。3听,适度评价。•写一家四口人散步的故事,表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写祖孙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故事,表现了一家人的浓浓亲情。……4一家人,三代人,互敬互爱,儿子孝顺母亲,母亲疼爱孙子,整个故事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选择最能体现亲情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出喜欢的原因。读文、批注。5听,适度评价。成果展示。反思第二块:真情采访,情感熏陶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情境设置:模拟湖南电视台的栏目《真情情满天下》;主题:《爱的港湾》;采访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角色分配:两位学生模拟节目主持人,四位学生模拟这一家四口,人物角色都应通过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其余同学也可参与提问,但要求提出的问题应以课文为依据。明确要求,分工协作。2组织协调,欣赏,倾听。(纷纷发问)对母亲:您最后为何又改了主意了呢?对妻子:作为妻子,您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呢?对儿子:今天你的奶奶让了你,你的妈妈背了你,明天你将怎样对待他们呢?……3适度引导,小结。交流,感悟。反思第三块:体验拓展,感悟亲情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爱幼篇:“爱孩子,就是连老母鸡都会做的了。”大家一定耳闻或目睹过爱幼的亲情故事,说出相互交流、分享。6来和我们一起分享。2敬老篇:“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献出一切,甚至是生命,我们做独生子女的又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倾听,诉说。3现实篇:配乐朗诵——《写给孩子的一封信》。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呢?诚挚表达自己的谢意。4播放音乐《常回家看看》,师总结: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单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在《常回家看看》的音乐声中,感触心灵的震撼。反思课后学习:以《我爱我家》为题,写一篇小作文。第4课时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一)学习目标:1、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熟读成诵。2、能理解常用的一些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知识,并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课前准备:1、翻检工具书,梳理本文生字词的读音,扫除字词障碍。2、熟读课文。课堂学习:第一块:诵读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感悟、思考2同桌互读课文,明确生字词读音,并试着合理划分长句的朗读节奏。互读、标注73师生交流字音及朗读节奏推荐代表朗读4组织朗读,巡视评价采用同桌读,前后四人学习小组读,男女生分读等形式。反思第二块:疏通文意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参照书下注释,自己疏通文意,用笔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自主翻译2组织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合作互助3组织全班交流疑难,共同整理。成果共享反思课后学习:1、熟读并试着背诵课文。2、收集古今中外有关勤学的名言和勤学的故事。第5课时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二)学习目标:1、了解序与赠序的不同。2、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3、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课前准备:收集古今中外有关勤学的名言和勤学的故事。课堂学习:第一块:赠序VS书序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导入: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你学过的或见到过的特殊的文言文体。交流,如:书,表,记,疏等2以前,你看到过“序”吗?它都写些什么?翻课外书,交流3研读课下注:赠序VS书序研读、明确反思第二块:宋濂VS马生教学步骤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反思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是宋濂送给马生的一篇赠序,那么思考、并依据第三小节(写作背景和意图)回答。(例: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8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给马生呢?励。)2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的勤苦求学?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思考、并依据第一小节回答。(如:无书、无师,为师严厉、求学礼周,求学途中艰难、学习生活艰苦。)3文中第二小节为何又写到太学生们?思考、研析,明确对比手法,完成表格(附后)。4质疑:对宋濂早年不畏艰难,刻苦攻读的精神,你是怎样看待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创造性见解。)感悟、交流。(如:作者写此文目的是劝勉马生勤奋学习,那么作者以为最有说服力,最富鼓动性的,莫过于自己年轻时的刻苦攻读,及至
本文标题: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4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