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二单元1近代化的探索答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课标要求+单元概述+知识结构+单元试题)【课标要求】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2.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3.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5.知道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概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都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当然也没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知识结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_内外交困_;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洋务派时间:19世纪_60__到_90年代__目的:学习西方_先进生产技术_,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_清朝统治_代表人物:中央代表是_奕忻_,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是“_自强__”,后期是“_求富_”(“师夷长技以制夷”)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_等创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洋主要内容筹划海防:筹建了南洋、北洋_和福建三支海军务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运失败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消极作用: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_,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义,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评价积极作用:洋务运动为中国的现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_,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历史地位: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达标检测】1.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开办的民用工业是()A.安庆内军械所B.湖北织布局C.江南制造总局D.福州船政局2.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一次探索。洋务派发起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清朝统治B发展资本主义C富国强兵D发展军事工业3.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签订《马关条约》C.签订《辛丑条约》D.开展洋务运动4.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A以“自强”“求富”为目的B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C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D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5.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6.材料题材料一奕以质器为先”。材料二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材料三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哪一阶级,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为此他们掀起了洋务运动。(2)为“觅制器之器”,他们主张的做法是什么?提出了什么口号?做法: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口号:自强、求富(3)为什么李鸿章说练兵、办海军都是“纸糊的老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被迫签订《马关条约》(4)结合材料,分析奕只单纯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主张改革封建制度。(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2)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序幕:公车上书(3)目的: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图强。(4)影响:揭开维新运动的序幕。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戊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9月戌(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变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法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内容c.思想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军事:训练新式军队。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失败原因:变法触动了掌握实权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精讲点拨】戊戌变法的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达标检测】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D.《中外纪闻》的创办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定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3.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5.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A.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B.维新派反对清政府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6.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改革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D.促进了思想启蒙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胶澳事(德国占领胶州湾)后,瓜分豆剖,渐露机芽…自台湾事后……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康有为材料二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材料三使戊戌政变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胡适回答:(1)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康有为迫切要求进行彻底的国家变法维新。(2)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辛亥革命组织准备(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2)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东京召开,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指导思想: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经过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武装起义,第二天占领了武汉三镇。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最终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材料一是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中国需要变法的迫切性的举例;材料二是变法的可行性以及其他国家成功的说明性。两个材料结合起来有理有据,坚定了皇帝变法革新的决心和信心。(3)材料三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不正确。首先,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其次,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达标检测】1.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A.《中外纪闻》B.《民报》C.《万国公报》D.《新青年》2.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A.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B.成立了中华民国C.颁布了《临时约法》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中山装的袖口有三个纽扣,这三个纽扣意味着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A.民族主义B.民主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4.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5.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B.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C.推翻了清朝统治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B.兴中会的成立C.中国同盟会的成立D.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7.材料一: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请回答:(1)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2)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3)回首中国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1近代化的探索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4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