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苏教版必修一《前方》导学案
2012—2013第一学期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想降低标准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提升自己!——高一(4)班班主任孙静静-1-《前方》(2课时)编写人:陈志飞审核人:方主任武老师审批人:课型:公开课使用时间:10.24【学习目标】1、与文本直接对话,加以评点,了解人类的“精神家园”。2、通过这学习这篇课文,对摄影散文有一定的认识。3、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掌握作者“反弹琵琶”的写作手法。4、激情投入课堂,做学习的主人。【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学会通过教材助读和课本注释的内容先是自我学习,自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2.借助工具书和资料,独立完成预习自测试题。认真书写,规范表述,独立完成,按时上交。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右边的“我的疑问”方框中。4.体味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真正做到学始于疑,学贵于疑,兵教兵,兵带兵。【预学案】Ⅰ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等。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其中有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奖项。二、文体知识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顾名思义,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的。这种新的文体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散文可以不受影像的限制,展开联想。所以,成功的摄影散文不应该成为毫无生气的文字解说,而应该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和生发,这样才能使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Ⅱ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迁徙.()袭.击()按捺.不住()憔.悴()惶.惑()温馨.()水中之屑.()抛锚.()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焦燥()篇副()磐香()巅簸()陡鞘()山涯()3.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反省提防干事省事提高干涸4.再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1)迁徙(2)按捺不住【预习指导】了解曹文轩了解作品掌握“摄影散文”这种文体【自测指导】借助课本和工具书10分钟完成班级小组姓名2012—2013第一学期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想降低标准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提升自己!——高一(4)班班主任孙静静-2-(3)索然无味(4)朦胧★四、自行诵读全文,把握文章结构(文章分哪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探究案】Ⅰ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我快乐!文章开头是一幅拍摄于印度的照片,请大家想一想,图片反映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中国有这样类似的场景吗?请同学们用2分钟时间认真思考,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Ⅱ质疑探究——学会质疑,学会解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探究点1★★★人为什么离家?探究点2★★★作者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用了哪些例子说明?探究点3★★★人的“悲剧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探究指导】注意寻找关键句,注意提炼要点,尽量用原文回答2012—2013第一学期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想降低标准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提升自己!——高一(4)班班主任孙静静-3-探究点4★★★文中不断提到的“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前方”又是什么呢?★评点是古人研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和写作方法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方法:①紧扣文本,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②通过对作品意义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③进行创造性阅读,展开想象,进行质疑,谈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评点:在《前方》中找出自己最喜欢(不喜欢)或最有感悟的句子或词语加以评点,写在对话栏中!Ⅲ拓展阅读带着村庄上路□卢年初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离开村庄当做出息。我选择一个夏天离开,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不要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原来拥有的东西你也还无法舍弃。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鮓辣椒。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只要用开水一冲,加点红糖,很香。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但我却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我常见到来看我的老乡,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我,照看着许多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人。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在城里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后来,我的继父、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曾经叫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上了大桌子。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的风水,别有一番滋味。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不知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聚会,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我们贫穷,老把村庄当做羞涩;当我们富有,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水远在把村庄当做铺垫,当做背景。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回去干点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赤身裸体【阅读指导】学会发散思维求异思维2012—2013第一学期宁海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想降低标准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提升自己!——高一(4)班班主任孙静静-4-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其实正是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因为过去我们带走的太多。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这只有我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最大的一个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我去上路。1.“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一把铁锹,而是别的东西”中“别的东西”指的是什么?2.比较下列两个画线的句子在句式、语意、语气方面的不同。①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②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和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3.概括说明“我”对村庄的感情变化。4.联系全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处所说“我要带着我去上路”的。=============================================================================================================================================================================================================================================Ⅱ课后练习——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小练笔:模仿本文的写法,在课本页自选一幅图片,写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我的收获](学会反思,学会总结,学会提高,体验成功)—————————————————————————————————————————————————————————————————————————————————————————————————————————————————————【训练指导】讲究实效学会迁移学会总结学会纠错
本文标题:苏教版必修一《前方》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6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