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苏教版第6册6单元电子教案
课题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时2-1授课日期4、24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教学、具小黑板预习要求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揭题质疑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三、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四、读课文,提出问题。五、巩固生字,描红书写。课题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课时2-2授课日期4、25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教学重难点教学、具多媒体课件预习要求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围绕课题设疑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3)结果怎么样?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二)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三)交流自学情况1交流第一个问题(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板书“爸爸”“赞赏”指名朗读课题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2交流第二个问题(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比较句子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板书:不情愿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指导读好这句话3交流第三个问题(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提示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四人小组讨论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板书:斩钉截铁(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四)总结课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五)作业练习复述课文再读课文5-12自然段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2)齐读最后一段教后记课题18、狼和鹿课时2-1授课日期4、26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3个多音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狼是功臣、鹿是祸首”的道理。感知生态平衡。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感知生态平衡。教学、具多媒体课件预习要求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18课《狼和鹿》,请大家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问:在你的印象中,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一般来说,狼和鹿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课文说的也是狼吃了鹿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读生字情况2、指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有那些不理解的地方?三、精读感悟课文交流问题,抓住“为什么把狼称为功臣?”(一)快速浏览课文,画出写狼是功臣的原因的句子。a)指读画出的句子。想一想狼是那几方面的功臣?b)狼是森林的功臣。指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有那些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课文中哪些地方说鹿群发展得太快?哪些句段写了森林被糟蹋得这么惨?从“鹿的王国”、“很快”、“十万只”等词语看出鹿发展得太快、数量多。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从“一切”、“饥饿”、“吃光”等词语中看出鹿太饿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从“着了火”、“消退”、“枯黄在蔓延”等看出森林很惨。想象这时候的森林有多惨。指导读。c)狼是鹿群的功臣。狼不但是森林的功臣,还是鹿群的功臣。(指生读原因)鹿不仅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还有更大的灾难降临了,认真读读相关的句段。画出哪些词句可看出传染病的可怕。四、拓展延伸同学们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在有一个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交给大家来完成,看到被糟蹋得如此惨的森林,政府决定让这个森林焕然一新,重新恢复到一百多年前那美丽的森林,你准备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种花草、放上鹿、狼等动物)认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段,读一读,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交流: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生交流)面对如此美丽的森林,齐读。齐读第四自然段,再次记住“狼是功臣,鹿是祸首”这个道理。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五、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狼不只是个大坏蛋,还是个功臣。而美丽可爱的鹿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却成了祸首,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祸首?正是因为人们没认识到这一点,才造成了森林被破坏,鹿群自身也毁灭了这样的严重后果。其实,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世界要和谐,万物就得保持一个平衡,狼和鹿这个故事说的就是关于生态平衡的例子。只有生态平衡了,世界才能和谐发展。六、1、小练笔:如果狼多了,鹿少了,会出现怎样的后果?2、搜集关于人们因破坏生态平衡而受到惩罚的例子。教后记课题18、狼和鹿课时2-2授课日期4、26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具多媒体课件预习要求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内容、方式旁注一、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0课《狼和鹿》。二、学文。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三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2、交流。3、出示插图。1)第一幅:请你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语句是描写这个画面的?交流。2)第二幅:课文中哪些语句又是描写这个画面的呢?3)同样的森林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请你结合课本上的文字来谈谈凯巴伯森林前后的变化。交流:森林、鹿、狼。4、啊,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小鹿嬉戏,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而如今的凯巴伯森林却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美丽可爱的鹿在一只只死去。四生分读课文。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三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教师活动方式、内容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请你找到刚才那两段话,练习有感情朗读。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请你仔细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第二幅插图该怎么画?交流6、现在你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请你用几句话概括地说一下。填空:在森林中,狼是鹿的天敌,于是人们狼,了鹿,使得鹿群,造成了森林的和鹿群自身的。7、明白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老师这儿现在有三顶“帽子”要你戴“功臣”、“大坏蛋”、“自由王国”。三、延伸明理。1、课上到这儿,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编者叔叔把这样一个故事放到课本中来,目的是什么呢?2、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3、质疑。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一下这些“帽子”该戴在哪儿?为什么?教后记时间19、放飞蜻蜓课型新授课时4、30教学重点引导引导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陶得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的。教学难点了解蜻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陶衡”等4个字,会写“蜻蜓塘”等9个字,学习“七嘴八舌”等词语。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懂得保护有益动物。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录音磁带。1、谈话导入,2、因题设疑。启发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读中勾划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2、读后你有什么想法?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1齐读课题。2、初读课文,3、整体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边读边勾划生字3、自学生字1、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结合课题,2、提醒学生注意“蜻蜓”两个字的结构。3、启发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4、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5、找出难理解的句子重点指6、导学生朗读。二、反复朗读引导体会。1、围绕“陶行知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这一问题,2、找出五处描写陶行知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3、深入体会。2、每次陶行知说完话后,孩子们有什么表现?从孩子们的反应进一步衬托出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对孩子们的关爱。1、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汇报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请同学自己解决,3、体会下面的句子: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4、继续说感受。9、说飞了蜻蜓孩子们什么心情?读出这种感觉。10、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也可以和小组商议并交流结果。分角色读一读,注意读出不同人的不同语气和心情。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课题
本文标题:苏教版第6册6单元电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6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