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宣贯材料1背景说明4结语2修订内容说明3关键技术讲解宣贯提纲1.背景说明2007年,据交通运输部交公路发〔2007〕378号文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持《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修订工作。2013年7月,按照“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导则”(JTGA02-2013)的要求及部公路局审查意见,原“规范”修改为《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1背景说明原规范施行15年来,对指导我国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1背景说明本标准于2007年开始搜集国内外资料,进行有关调研。2007年6月完成编制大纲。2008年12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10于2月形成送审讨论稿。2010年11月形成送审稿。2013年1月形成总校稿。2013年4月形成报批稿。2015年8月1日正式实施。1背景说明2.修订内容说明2修订内容说明此次修订的重点在总结十余年来公路基层施工技术发展经验和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分析论证和广泛征求国内专家意见,以提高基层施工质量均匀性为核心,以修建耐久性路面基层为目标,吸收了近些年在基层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完成本细则的修订工作。2修订内容说明共分8章和4个附录1总则2术语3原材料要求4混合料组成设计5混合料生产、摊铺及碾压6养生、交通管制、层间处理及其他7填隙碎石施工技术要求8施工质量标准与控制附录A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级配设计附录B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等质量控制关键环节附录C回弹弯沉值的计算附录D质量检验的统计分析计算此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2修订内容说明1.提高了基层用粗集料的压碎值技术要求,增加了软石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粉尘含量等指标;增加了细集料技术要求。2.增加了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混合料生产时材料分档的数量要求和规格的要求。3.提出采用间断、密实型的级配构成原理,改进无机结合料稳定级配碎石或砾石等材料的级配设计方法。此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2修订内容说明4.增补了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的技术要求。6.调整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强度标准,增加了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的设计内容与要求。5.补充、完善了级配碎石的材料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7.提高了基层和底基层施工压实度标准。8.提高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拌和设备和工艺要求。此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2修订内容说明10.补充了再生材料在各级公路基层中使用的基本要求。9.规范了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养生方式和周期,明确了层间结合处理的工艺措施及要求。11.强化了基层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和指标要求。3.关键技术讲解讲解一:本细则的适用范围基层——包括基层、底基层,垫层参考;材料——沥青混合料、浇筑式碾压贫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固化剂类材料不适用于本细则。3.1总则——讲解讲解二:关于“四新”技术应用积极、稳妥。——振动压实——骨架嵌挤结构——再生基层3.1总则——讲解增加了容许延迟时间和碾压遍数的名词解释。碾压遍数——前进+后退算1遍。对于11m宽路面,如钢轮压路机碾压宽度2.1m,按1/3错轮碾压,压路机从路的一侧走到另一侧,需要走(11-2.1)/0.7≈13个来回,相当于大部分碾压3遍。3.2术语——讲解3.3原材料要求——讲解3.1一般规定3.1.1在原材料试验评定中,应随机选取具有足够数量的样本进行材料试验。3.1.2再生材料可用于低于原路结构层位或原路等级的公路建设,其技术指标应满足本细则的相关要求。3.3原材料要求——讲解3.6.1粗集料表3.6.1粗集料技术要求指标层位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试验方法极重、特重交通重、中、轻交通Ⅰ类Ⅱ类Ⅰ类Ⅱ类Ⅰ类Ⅱ类压碎值(%)基层≤22a≤22≤26≤26≤35≤30T0316底基层≤30≤26≤30≤26≤40≤35针片状颗粒含量(%)基层≤18≤18≤22≤18—≤20T0312底基层—≤20—≤20—≤200.075mm以下粉尘含量(%)基层≤1.2≤1.2≤2≤2——T0310底基层——————软石含量(%)基层≤3≤3≤5≤5——T0320底基层——————注:a对花岗岩石料,压碎值可放宽至25%。3.3原材料要求——讲解3.6.2基层、底基层的粗集料规格要求宜符合表3.6.2的规定。规格名称工程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公称粒径(mm)5337.531.526.519.013.29.54.752.36G120-4010090-100——0-100-5———19-37.5G220-30—10090-100—0-100-5———19-31.5G320-25——10090-1000-100-5———19-26.5G415-25——10090-100—0-100-5——13.2-26.5G515-20———10090-1000-100-5——13.2-19G610-30—10090-100———0-100-5—9.5-31.5G710-25——10090-100——0-100-5—9.5-26.5G810-20———10090-100—0-100-5—9.5-19G910-15————10090-1000-100-5—9.5-13.2G105-15————10090-10040-700-100-54.75-13.2G115-10—————10090-1000-100-54.75-9.53.6.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粗集料单一粒级专用筛分机原材料单一粒径筛分备料3.3原材料要求——讲解3.7.3细集料规格要求应符合表3.7.3的规定。表3.7.3细集料规格要求规格名称工程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公称粒径(mm)9.54.752.361.180.60.30.150.075XG13~510090~1000~150~5————2.36~4.75XG20~3—10090~100————0~150~2.36XG30~510090~100—————0~200~4.753.7.4对0~3mm和0~5mm的细集料应分别严格控制大于2.36mm和4.75mm材料含量。对3~5mm的细集料应严格控制小于2.36mm的材料含量。3.7.5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15%,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细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0%。3.3原材料要求——讲解3.8.1材料分档应符合表3.8.1的规定。表3.8.1材料分档要求层位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极重、特重交通重、中、轻交通基层≥5≥4≥3或4a底基层≥4≥3或4a≥3注:a对一般工程可选择不少于3档备料,对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且强度要求较高时,为了保证级配的稳定,宜选择不少于4档备料。3.8.2公称最大粒径为19mm,26.5mm和31.5mm的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和砾石的备料规格宜符合表3.8.2的规定。3.4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1一般规定4.1.1混合料组成设计应按设计要求,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混合料类型和配合比。4.1.2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结构形式、材料类型等因素确定材料技术要求。4.1.3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应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确定技术标准当地材料特点确定稳定材料级配优化确定结合料剂量确定合理含水率结合料检验被稳定材料检验其他材料检验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原材料检验施工参数确定确定最大干密度3.4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1.5目标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1选择级配范围。2确定结合料类型及掺配比例。3验证混合料相关的设计及施工技术指标。4.1.6生产配合比设计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1确定料仓供料比例。2确定水泥稳定材料的容许延迟时间。3确定结合料剂量的标定曲线。4确定混合料的最佳含水率、最大干密度。3.4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1.7施工参数确定应包括下列技术内容:1确定施工中结合料的剂量。2确定施工合理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3验证混合料强度技术指标。4.1.8确定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最大干密度指标时宜采用重型击实方法,也可采用振动压实方法。3.4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2强度要求4.2.3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验证所用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90d或180d龄期弯拉强度的关系。4.2.4水泥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应符合表4.2.4的规定。表4.2.4水泥稳定材料的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结构层公路等级极重、特重交通重交通中、轻交通基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5.0~7.04.0~6.03.0~5.0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4.0~6.03.0~5.02.0~4.0底基层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3.0~5.02.5~4.52.0~4.0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2.5~4.52.0~4.01.0~3.03.4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2强度要求4.2.5碾压贫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7d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低于7MPa,且宜不高于10MPa。2水泥剂量宜不大于13%。3需要提高材料强度时,应优化混合料级配,并验证混合料收缩性能、弯拉强度和模量等指标。正确认识“强度”的概念强度的高低不能反映混合料的所有性能的好坏。半刚性材料设计绝不仅仅是强度设计。R7是施工施工质量过程化控制的一个必要环节,但也不能替代其它质量评定。新旧基层材料强度对比表(水泥稳定材料)(MPa)交通等级特重交通重交通中交通轻交通原基层规范3~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现行设计规范3.5~4.53~42.5~3.5此次修订基层规范5~74~63~5强度的均值、变异系数和代表值半刚性材料强度标准无上限。控制强度代表值,不仅控制强度的平均水平,更是控制施工的均匀性。平均值(MPa)变异系数代表值(MPa)5.455%5.006.0010%5.016.6515%5.017.4520%5.00基层强度对层间结合的影响水泥剂量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g/cm3)样本量强度平均值(MPa)标准差变异系数代表值(MPa)2%4.92.44891.860.2010.5%1.544%5.052.46294.330.347.9%3.766%5.052.47597.330.395.3%6.708%5.252.485910.420.575.5%9.491001502002503003504004500.002.004.006.008.0010.00半刚性基层强度(MPa)层间抗间强度(kPa)抗压强度与弯拉强度的关系y=0.2557xR2=0.9105y=0.3091xR2=0.946200.511.522.533.54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抗压强度(90天)弯拉强度(90天)弯拉强度-准兴弯拉强度-云罗y=6.914x+0.5748R2=0.5604y=10.33x+2.6269R2=0.17660123456789100.30.350.40.450.50.55弯拉强度(7天)抗压强度R7R903.4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3强度试验及计算4.3.1强度试验时,应按现场压实度标准采用静压法成型试件。4.3.2强度试验试件的径高比应为1:1。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材料的试件直径应为100mm,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粗粒材料的试件直径应为150mm。材料类型变异系数要求<10%10%~15%15%~20%细粒材料a69—中粒材料b6913粗粒材料c—913注:a公称最大粒径小于16mm的材料;b公称最大粒径不小于16mm,且小于26.5mm的材料;c公称最大粒径不小于26.5mm的材料。3.4混合料组成设计——讲解4.4无机结合料的计算和比例4.4.1水泥稳定材料的水泥剂量应以水泥质量占全部干燥被稳定材料质量的百分率表示。4.4.2石灰稳定材料的石灰剂量应以石灰质量占
本文标题: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宣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7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