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24寓言两则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教学重、难点: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和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揠苗助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我们从上学到现在看过很多书,你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学生交流)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3、学习“寓”字。引导:这是一个生字,想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4、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5、引导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3、出示生字词:巴望焦急纳闷枯燥强弱宋国兴致勃勃筋疲力尽(1)指名读、齐读。(2)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3)齐读生字词语。理解题目意思:揠苗助长——揠:拔;拔禾苗帮助它长高。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5、理清层次(1)师:到底是谁揠苗助长?为什么“揠苗助长”?(2)“揠苗助长”结果怎样?请学生把这些问题完整地连起来说一说。二、理解文本,配乐朗读课文1、让生观看《揠苗助长》的录象,并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2、让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来进行课文内容的情境再现,注意突出刚才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3、提议:我们每个同学想不想给这则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读呢?4、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考:“巴望”什么意思?希望从“天天”这个词语你读懂了什么?农夫“焦急”什么?他心里会怎么想?5、指导朗读,读出农夫的焦急。6、理解第二、第三段。问:农夫想到什么办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1)问:“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筋疲力尽”?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2)让生观看插图。看!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3)有感情地朗读: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出示句子: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4)提问: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带到文章中去读,体会农夫的快乐。(5)“纳闷”是什么意思?他的儿子纳闷什么?禾苗怎么长高了一大截?(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请口头练习说。三、总结理解,拓展延伸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做什么事,不要着急,要脚踏实地,不要急于求成。2、拓展:我们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碰到,你会怎样去劝告他们?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去概括。四、书写生字1、出示要写的生字:寓、疲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疲:半包围结构,病字旁。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2、记忆理解字词。板书设计:揠苗助长愿望:苗长办法:拔苗说明急于求成反而坏事结果:苗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鹬蚌相争教学过程: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通过学习者则寓言故事,你们懂得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出示)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3、指生朗读课文。4、说说你对这则寓言故事的理解。5、同位互相说说故事大意。二、学习鹬蚌相争1、揭示课题(1)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24课《寓言两则》,板书课题《鹬蚌相争》。(2)让学生齐读课题,要求把字音读准。(3)出示“鹬”和“蚌”字,请学生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下。二、初学寓言,了解内容1、这两个小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请朗读课文,等会集体交流。2、请学生把故事的大意说出来。谁,什么事,结果如何。3、老师出示口头训练题:河蚌刚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4、同桌练说,指名表述。三、细读寓言,深入理解1、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鹬蚌互不相让呢?2、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朗读,教师点拨。4、联系文本,理解人物(1)引导学生抓住:鹬猛得用尽力气——威胁——筋疲力尽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这些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和语言表现两人互不相让的态度。(2)就在这时,渔夫看见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读)(3)全班分角色朗读。(4)换位思考:这样一个结果,三个主人公:鹬、蚌、渔翁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理解:鹬:后悔不该轻易吃蚌,而且身处困境,还威胁蚌。蚌:不该赌气不放开鹬,造成两败俱伤。渔翁:嘲笑鹬蚌互不退让,结果让他轻易获利)四、拓展延伸1、发挥想象:对于鹬蚌来说,这是多么悲哀的结局呀!假如上天再给它们一次机会,它们会怎样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2、引导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让别人获利。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闷、枯、弱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3、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弱:弓下面一点一提。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2、抄写好词佳句,用一用。板书设计:鹬蚌相争鹬——啄——威胁蚌——夹——毫不示弱互不相让渔翁得利25争论的故事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述这个故事;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认读字词,理解字词义及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抓住时机”。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读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你与谁发生过争论,为什么争论?(交流)2、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讲:争论的故事(板书课题)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指生提出质疑)帮助学生归纳问题二、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号。(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3)记忆生字的字形。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关键原谅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味道浪费嫩绿争辩(2)指名读、齐读。(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4)齐读生字词语。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5、理清课文脉络,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听了故事后的感想?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休:休息,争论不休息。说明在不停的争论。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谁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什么?2、讨论交流(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4、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5、引读4、5段6、齐读盛老师的话。四、书写生字1、出示要写的生字:烤、辩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记忆方法。烤:左右结构,理解用“火”才能烤。辩:左右结构,与“辨”对比着写。赞:上宽下窄,注意两个“先”的写法嫩:左、中、右结构,要写得紧凑剖:左宽右窄3、练习书写生字,注意书写规范。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2、记忆理解字词。抄写好词佳句。板书设计:25、争论的故事盛老师讲兄弟俩争论不休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继续学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1、上节课我们听了盛老师讲了一个故事,题目是——,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盛老师讲兄弟俩争论不休2、认读生字词(同位互相检查)3、指生朗读课文。4、说说你对这个故事的理解。5、同位互相说说故事大意。二、回顾理解1、你能用学过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3)共同评价2、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可以通过一些动作表现语气(1)四人小组准备请同学讲(2)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三、学习课文,领悟道理1、自由读6——10自然段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射下大雁(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5)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抓紧时间射大雁3、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4、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1)“赞许”是什么意思“听什么——同学们谈感想(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同学们各抒己见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1、总结课文(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无论做什么事请都要善于抓住时机,不能浪费时间。2、布置练笔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作业设计: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板书设计:25、争论的故事讲——兄弟俩争论不休盛老师:问——同学们各抒己见听——赞许26剪枝的学问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读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作个记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2、检查自学效果(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剪枝挥舞盼望疯长夺走靠红润仿佛胖娃娃脸蛋不禁远近闻名充满信心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禁:多音字。写拼音,组词。(2)指名读、齐读。(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4)齐读生字词语。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1)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比谁读得最棒?(2)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3)交流: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三次进园看到的景象不同;初步了解剪枝的学问。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1——2自然段(1)放声自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3)出示能手,齐读,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能手?某一方面有特长得人(指导说话)(4)从哪儿可以看出王大伯是种桃能手?(5)出示句子:(6)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7
本文标题:苏教版语文三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7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