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第二章洞体应变台站观测
第二章洞体应变台站观测第一节观测对象及其技术要求第1条观测对象。洞体应变观测对象是洞体内两基点之间水平距离随时间的相对变化。第2条技术要求。观测精度为6×10-9;零漂率≤1×10-8;采样率为1次/分钟。第二节观测场地及装置系统第3条观测场地勘选。台址选在活动断裂带附近,离开破碎带的距离≥500m;台基岩性坚硬完整,致密均匀(例如花岗岩、石英砂岩、灰岩等);岩层倾角≤20°;避开风口、山洪汇流处和泥石流、滑坡、溶洞发育地带,避开海、湖、河、水库、深层抽水注水、大型仓库、铁路、主干公路和爆破等干扰源。第4条观测装置设置。洞体应变观测按北南及东西两分量正交设置,若受场地限制,两分量夹角为30°~150°之间;若场地许可,可斜交45°设置第三分量;方位的测定误差≤1°。第5条观测室设计。仪器室的结构与尺寸应满足所设仪器的要求。第6条仪器墩设计。仪器墩为加工粘接而成的岩石墩(花岗岩、大理石岩、灰岩等)或洞室开凿时预留下的原生基岩墩,四周设防振槽,墩顶面水平,高差≤2mm,同分量仪器墩之间无断层或夹层;亦可开凿壁龛或地槽安放仪器。第三节环境要求第7条观测台址环境的维护。台址3km范围内不得进行深层抽水注水、采石爆破、筑堤建水库,1km范围内不得修建大形仓库和修筑铁路及主干公路。第8条观测洞室环境。仪器洞室顶部地形对称,植被良好;洞室顶覆盖及旁侧覆盖≥40m;洞室底面高于当地最高洪水位和地下水位。第9条仪器室条件。室温日变幅度≤0.03℃,年变幅度≤0.5℃。第四节观测系统技术要求第10条测试仪器技术要求。分辨率优于1×10-9;动态范围(最大量程与分辨率之比)≥1×104;零漂率≤1×10-8/天;采样率≥1次/分钟。工作电压180~240V,输出电压-2~+2V,直流功耗≤6W;具有交直流切换和防雷功能。在相对湿度100%的洞室内,工作寿命≥10年。第11条辅助设施技术要求。设置气压计和雨量计,在各传感器设置端配置温度计;气压测量分辨率为0.1hPa;雨量测量分辨率为1mm;温度测量分辨率为0.01℃。第五节观测质量监控第12条标定设备技术指标。格值标定重复率≥99%;标定幅度≥1×10-6;格值年稳定性优于95%。第13条标定方法。采用国家长度计量标准传递。第14条标定周期。每半年标定一次;仪器安装、检修前后进行标定;落实异常认为必要时可进行标定。第15条标定时间。标定时间选在小潮时段或波峰、波谷时段。第16条观测系统工作性能检测。定期对观测系统性能进行检测,并提交评估报告。第17条值班日志。值班人员当日填写值班日志;标明观测曲线中断、形态畸变的时段(准确至小时)及天气过程;收集中强地震时的特异记录图像和典型干扰图像;对突变事件及时调查核实,记录调查核实结果并上报。第六节观测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报送第18条数据采集。采集洞体应变、气压及温度观测仪器的原始输出分钟值、整点值。第19条数据处理。按日将原始采样数据处理成洞体应变、气压和温度的分钟值、整时值,填报整时值表,绘制整时值曲线图。按月处理洞体应变、气压、温度的日均值、旬均值、月均值,生成月整时值数据文件,打印整时值月报表并绘制月整时值曲线图。当记录数据缺值时间少于4小时,应按记录曲线走势补插数据,补插数加圆括号以示区别;缺值超过4小时,按指定方法处理。第20条数据存储。洞体应变、气压和温度的分钟值、整时值数据文件以磁介质保存于台站一份;洞体应变、气压和温度的整时值数据文件及其图件以纸介质保存于台站一份。第21条资料报送。地震台站按有关规定报送以下资料:1.每日报送前一天洞体应变分钟值数据文件;2.每月报送月整点值数据文件、月报表和月整点值曲线图;3.每年报送全年日均值曲线图、辅助观测数据(室温、湿度、气压、温度、降雨量)曲线图、工作年报表与年度技术工作总结。
本文标题:第二章洞体应变台站观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7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