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章财政支出会计十一班
会计十一班毕晨宋怡卢沛远孟天马珺黄玉洁刘芳竹李梦迪1、财政支出的概述2、财政支出的主要内容3、政府采购4、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1.1.财政支出的属性一、财政支出的定义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二、财政支出具有重要地位财政支出是政府的重要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一方面,财政支出直接构成和影响社会总需求,因而调节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达到调控社会总供需关系的目标;另一方面,财政支出结构的确立与调整,则对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动,对国家职能的履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三、对财政支出性质的理解马克思的理论:非生产性(除盈利性投资外)古典自由派:非生产性(限制政府活动规模)现代西方主流观点:生产性(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财政支出的目的是满足政府执行其职能的需要,因此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范围必须限定在市场失灵领域,从而决定了财政支出的范围也只限于市场失灵领域。示意图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概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其职能所发生的费用开支。(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内容“一般公共服务”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一个“类”级科目,其下包括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厅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事务等37个款级科目.一般公共服务主要反映政府提供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公共品供给领域,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比较匮乏,导致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其中,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内在根源之一,加速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地方官员考核机制以及公共品供给机制共同的激励与约束下,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其公共服务支出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正是这些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造成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的区域差异以及最终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一)外交支出是指国家外事机构进行外交活动的经费支出,主要有:国家驻外使领馆等机构的经费,政府团体的出国访问费,外宾招待费,国际组织会费,政府援外费。(二)国防支出国防支出含义:指国家预算用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的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以及专项工程支出等。我国国防费用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人员生活费、活动维持费、装备费。各占三分之一比重。(三)公共安全支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各级政府政权建设的支出;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全民族素质、外部效应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业支出;有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具有巨大外部经济效应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必要调控的支出等。科教文卫支出的内容有两种分类方法:1、按支出的使用部门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化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卫生事业费、体育事业费、通讯事业费、广播电视事业费。此外,还包括出版、文物、档案、地震等项事业费。2、按支出用途划分,可分为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两部分:(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即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失去工资收入之后仍然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社会保险的项目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在我国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有老年保险、失业保险(待业保险)、医疗保险、疾病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伤残保险;实施社会保险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防止个人在现在与将来的安排上因选择不当而造成贫困,如退休养老问题;二是防范某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如事故、疾病等;三是减少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风险和困难,如失业等。(2)社会救助;社会救济是对贫困者和遭受不可抗拒的“自然”风险(如自然灾害、丧失劳动能力而又无人抚养、战争等)的不幸者所提供的无偿的物质援助,主要包括贫困救济、灾害救济和特殊救济等。社会救济一般以保障救助对象的最低生活为标准。(3)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各种福利事业、福利设施、福利服务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使其基本生活状况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总称。它是社会保障的高级阶段。(4)社会优抚:是国家按规定对法定的优抚对象,如现役军人及其家属、退休和退伍军人、烈属等,为保证其一定的生活水平而提供的资助和服务。一、概念农林水事务支出,分设七项:农业、林业、水利、南水北调、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和其他农林水事务支出。二、我国财政支农相关问题探索我国财政在农林水事务支出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投入总量不足。虽然财政在农林水事务支出方面的金额在大幅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不大。2004年,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仅相当于欧盟的十分之一,美国的四分之一;1998~2001年,中央安排国债资金5100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仅为56亿元,占1.1%,只能满足同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10%左右。2,投入结构不够合理。财政农业支出用于主管部门支出的比例偏高,而用于建设性支出的比重不高,“七五”至“九五”期间,农业事业费比重基本稳定在35%左右;农业财政建设性资金中,直接用于农业基础设施比重小,用于农业科研和推广应用的比重更低,“八五”和“九五”期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中用于水利的比重约为63%左右,但水利资金绝大部分被用到了防洪、抗旱等应急防灾性项目上,对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够;直接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较高,用于生产的补贴资金不足,1996年到2000年,国家财政对粮棉糖等农产品流通补贴和对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年均占用财政资金500~800亿元,而真正用于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补贴年均不到20亿元。3,现在农业还是低端的农业,高科技农业应加大步伐,应加大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我国的现代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成果贡献率和转化率不高。我国农业科技对生产的贡献率约为45%,比发达国家低20到3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推广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仅在30%左右。农村每万名农村人口只有农业科技人员15人,远低于日本的100人和荷兰的200人。1,政府财政应该向农林水事务方面倾斜,应加大农林水事务支出的比重。从以上数据来看,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很小,应加大其支出总的投入量。2,大力支持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财政支出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的基础,是发展好农业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3,加大对农业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支持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特点(1)非盈利性。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而且,他们的盈利是根据自身所能感受到的微观效益和微观成本计量的,也就是说,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是非政府投资的第一个特点;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它可以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可以极大地提高国家经济的整体效益。(2)长期性。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自身积累规模和社会筹资都受到种种限制,一般难以成大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而且要追求盈利,一般主要从事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的,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范围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宏观调控功能:直接调控——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投资的状态,安排政府自身投资的方向、规模与结构,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间接调控——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并通过税收、财政补贴、折旧政策等,来制约非政府投资的条件,调控非政府投资的方向。作用它是国家财政通过对分配的干预,调节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支持生产发展,调节供求关系,稳定市场物价,维护生产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利益。财政补贴在一定时期内适当运用有益于协调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利益矛盾,起到稳定物价、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维护社会安定,促进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价格补贴范围过广,项目过多,也会带来弊端。它会使价格关系扭曲,掩盖各类商品之间的真实比价关系;加剧财政困难,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给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的工资制度改革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控制消费,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前有所改善。财政补贴与相对价格的变动联系在一起,它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的影响。我们可以把财政补贴定义为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国家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目标,由财政安排专项基金向国有企业或劳动者个人提供的一种资助。中国现行的财政补贴主要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等。补贴的对象是国有企业和居民等。补贴的范围涉及到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外贸等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及居民生活各方面。(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依据是政府在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政策目标,并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进行修正、调整和更新,因而具有很强的政策性。(2)可控性。财政补贴具体补给谁、补贴多少、在哪个环节补贴、何时取消补贴等内容是由财政部门根据政策需要决定的,是政府可直接控制的经济杠杆,具有一定的可控性。(3)灵活性。财政补贴杠杆作用的对象、范围、效果和要达到的目标,由财政部门根据政策的要求适时地确定和调整,因此财政补贴在直接调节经济和协调各方面经济关系时,比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更为灵活、直接和迅速。4)时效性。财政补贴是为实现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当某项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将作相应调整;当某项政策实施完结、失去效力时,某项特定的财政补贴也将随之中止。(5)专项性。财政补贴只对政府政策规定和指定的项目或事项进行补贴,其他以外的项目均不给予补贴。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政支出比率过低。原因: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较高,在分配方面实行“统收统支”,后来,为了调动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实行放权让利,财政支出的比重自然就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此外,预算外、体制外支出的统计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但是,从实际需要来看,中国在基础设施、基础教育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需要通过税收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使财政支出的比重中提高。政府采购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完善、合理的政府采购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因而是财政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采购的组织形式国内政府采购一般有三种模式:集中采购模式,即由一个专门的政府采购机构负责本级政府的全部采购任务;分散采购模式,即由各支出采购单位自行采购;半集中半分散采购模式,即由专门的政府采购机构负责部分项目的采购,而其他的则由各单位自行采购。中国的政府采购中集中采购占了很大的比重,列入集中采购目录和达到一定采购金额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集中采购。公开招标公开招标是政府采购主要采购方式,公开招标与其他采购方式不是并行的关系。公开招标的具体数额标准,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由国务院规定;属于地方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获得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采购人不得将应当
本文标题:第二章财政支出会计十一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8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