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Exercise1美国印象(节录)奥斯卡·王尔德我恐怕不能把美国描绘成十足的天堂——从一般的角度来说,也许我对这个国家所知甚少。我说不出它的经度或纬度;我算不来它出产谷物的价值;我对它的政治也不十分熟悉。这些东西可能不会使你们感兴趣,它们当然也不会让我感兴趣。在美国上岸后得到的第一个深刻印象,就是美国人可能算不上是世界上穿得最漂亮的,但却是穿得最舒服的。那里看得到男人头戴着不堪入目的烟囱式高顶礼帽,但很少有不戴帽子的男人;还看到穿着难看至极的燕尾服的男人,但很少有不穿外套的男人。美国人的穿戴显得舒适,这和在我国常可以看到的人们衣衫褴褛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特别注意到的第二个特点是,似乎每个人都在急着赶火车。这种情形对诗歌和浪漫爱情是不利的。要是罗密欧和朱丽叶老是为乘火车而担心,或是在为返程车票而烦恼,莎士比亚就不可能写出那几幕如此富有诗意与伤感情调的阳台戏了。美国是世界上最嘈杂的国家。在早晨,不是夜莺的歌唱,而是汽笛的呜叫把人们唤醒。美国人讲求实际的头脑这么健全,却没有想到要降低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噪音,真叫人吃惊。所有艺术都依赖于精细微妙的敏锐感觉,这样持续不断的喧嚣,最终一定会损害人的音乐天赋。美国城市没有牛津、剑桥、索尔兹伯里和温切斯特那么美丽,那些地方有优雅时代的美好遗迹;虽然不时还是可以看到许多美的东西,但只能在美国人没有存心创造美的地方。在美国人有意创造美的地方,他们显然没有成功。美国人的突出特点,便是他们把科学应用于现代生活的那种态度。在纽约走马观花地一走,这一点就一目了然了。在英国人们常把发明家视作狂人,发明带来的是失望与穷困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在美国发明家受到尊重,他随时可以得到人们的帮助o在那里心灵手巧、把科技应用于人类的劳动,是致富的捷径。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爱机器的了。也许,值得指出的是,被许多人指为美国式英语的其实是老的英国式表达,它们在我国已经消失,却在我们的殖民地里留存下来。许多人以为美国人常说的“Iguess”(“我猜”)纯粹是一种美国式表达,但约翰·洛克在他的TheUnderstanding(《理解论》)中就用过这种说法,就像我们现在用“Ithink”(“我想”)一样。Exercise2英国人的性格英国人有这样一种名声,那就是:作为一个民族,他们不同于所有其他民族,包括他们的紧邻法国人、比利时人和荷兰人。据说这和居住岛屿、与欧洲大陆隔离很有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完全可以这样说:英国人已养成许多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态度和习惯。大体说来,英国人是好静的,腼腆的,生性矜持的,只有在熟人当中,才感到无拘无束。在陌生人或外国人面前,他们常常显得拘谨,甚至局促不安。这一点,你哪天早晨或傍晚去看一下市郊往返列车车厢里的情况就可以了解了。面色严肃的商人和妇女坐在那儿,或是看报,或是靠在角落里打盹,没有人讲话。说实在的,讲话反会显得很特别。一位爱逗笑的英国人有一次装着样子给外国旅游者提忠告说:“进入车厢后,要和所有的旅客握手。”不用说,这是开玩笑。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不成文的但却是人们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如果有人破坏这种准则,他就立即成为猜疑的对象。尽人皆知,英国人心中念念不忘他们的天气,一有机会,就谈个没完。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英国的天气经常难以预报,所以就成为人人感兴趣、人人都在推测的话题。情况可能就是这样。英国人确实不敢太信任气象专家——天气预报员。他们预报第二天晴朗,但结果却往往不是那么一回事:越过大西洋上空的一阵高气压会给英国全境带来雨天。一般人对天气的预测看来和气象员一样地准确,否则就一样地不准确。这就有助于说明这样一种似乎是很离奇的现象: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早晨,一个英国人离开家门时,胳臂上却搭着一件雨衣,手中提着一把雨伞。因为天气是那样变幻无常,说不定到吃午饭时就会大雨倾盆。在一天当中,英国人之间如此频繁地提到天气问题,自然会使外国旅游者感到惊讶。英国人见面时,常以谈论天气代替通常的问候。人们很可能会听到他们说“今天天气可不错呀!”“是啊,好极了。”而不说“您早,您好吗?”虽然外国人可能认为这未免有点夸张,有点可笑,但值得指出的是,如能加以利用,那会对他们自己很有好处。如果他想和一个英国人(无论是男的或女的)交谈,又不知从何谈起,他就蛮可以先谈谈天气。这个话题万无一失,即使是最沉默的英国人也会搭腔。在世界许多地区,公开地表示极度的热忱、情感、激情等,并且往往伴随着相应的手势,这是很普通的现象。但英国人却有些不同。当然,英国人和其他民族一样,并不缺乏丰富的感情,不过,他们往往极少外露,这反映在他们对语言的使用上。就以一个男人评论一个姑娘的天生丽质来说吧。一个易动感情的人可能会这样描述她:“真是块精致的宝石”,“貌似天仙”,“长得俊极了”,而英国人会平淡地说:“晤,她长得还可以。”英国人看了一部非常成功、令人快乐的电影后,会向朋友这样推荐:“这部片子不坏”,或者看到一片绝妙的景色时,他可能这样表达自己的快感:“好,是的,很好。”外国旅游者千万不要由于这种表面上看来缺乏兴趣和兴致的态度而感到扫兴。他必须认识到,“还可以”、“不坏”、“很好”是经常用来表示最高级的意思,相当于“一流的”、“最优秀的”、“好极了”。这种语言的特殊用法叫做“克制的陈述”,在英语中特别流行。Exercise3中国人的性格(节录)伯特兰·罗素中国人喜欢调和折衷,中国人习惯于依从舆论,在这两点上他们使人想起有类似倾向的英国人。冲突很少被推向极端和残酷的结局。在这里可以引用对满洲皇帝的处理为例。西方国家建立共和时,惯于把废黜的君主砍头,或至少赶出国外。但中国人却让皇帝保留他的称号、他的美丽宫殿、他的大批太监,以及一年几百万银元的收入。他是一个十六岁的男孩,安宁地住在紫禁城里。一次在内战期间,他在名义上复辟,又做了几天皇帝,随后又被废黜,也没有因为被利用而受到什么惩罚。中国是一个政治实体,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实体——是惟一一个从古代延续下来的文化。从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这些帝国都已消亡,而中国却通过不断演化而坚持了下来。外来影响是有过的,先是佛教,现在则是西方科学。但是佛教并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把他们变成欧洲人。我碰到过熟知西方学问的中国人,其程度不亚于我们自己的教授,但这些中国人并没有失去平衡,也没有脱离自己的人民。他们认识西方的劣点:西方的残暴性、骚动不安、倾向于压迫弱者、专注于物质目的,这些劣点他们不想模仿。西方的优点,特别是它的科学,中国人确实想学习。以上我主要谈到了中国人性格的好的方面;但当然中国,像其他每一个民族一样,也有它的坏的方面。我不乐于谈到这些,因为我亲身受过中国人很多礼遇和真诚关怀,只想说他们的好话。不过为了中国,也为了真理,掩盖较丑的一面是错误的。我要请读者记住,正负相比,我认为中国人是我所接触过的最好的民族之一,而对于列强中的每一个我都准备提出更为严重的指控书。我快要离开中国时,一位杰出的中国作家一定要我说出我认为中国人的主要缺点。我比较勉强地提了三点:贪财、怯懦和心肠硬。奇怪的是,和我谈话的人不但不恼怒,却承认我批评得对,并进而讨论可能的补救办法。这事说明中国人智力上的诚实性,这是他们最大的优点之一。Exercise4产生和使用委婉语的动机(美)朱迪思•S•尼曼卡罗尔•G•西尔弗产生委婉语的动机如同人的复杂感情那样形形色色,那样普遍。如同我们前面讲的,对控制宇宙的各种神秘力量的恐惧,以及想要平息这些力量的愿望,或许是产生委婉语的最初缘由。用缓和的和更微妙的种种方式讲话,这些潜在的欲念今天仍然与我们同在;我们用knockonwood(敲敲木头,但愿老走这种好运;敲木避凶)这样的词语来润色句子,而从没有想过这样做是为了避免灾祸。我们还容易产生其它各种各样的恐惧。由于我们不敢藐视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我们把lovers(情人)称为companions《伴侣),以此来掩盖与社会习俗相抵触的那种关系的性质。我们对某些特殊疾病的恐惧心理,使我们创造了一类专门委婉语,来取代像精神病和痴呆、癫痫、性病、癌症、心脏病以及中风这样一些词汇。我们还遭受到一种普遍感到的惊恐,这种惊恐来自各种形式的disability(残疾)(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委婉语)和破相。我们担心这些情形,也同样害怕:一旦事情发生,就会带来社会对我们的排斥。今天,产生和使用委婉语的另一个动机是:我们强烈希望避免冒犯他人。担心引起精神痛苦,这种体贴他人的心理使我们使用一些“温和”的词语。我们宁可用discontinue(中止)雇佣而不用fire(解雇)雇员这样的字眼。我们很想避免降低自己和他人的自尊心,常常创造一些抬高他们的委婉语,比如给人们、场所和职业授予一些夸张的称号。professor(教授)这个词不但是大学教师的称呼,而且也给予了酒吧间侍者、魔术师和蛇油商贩。institute(学社)和college(学院)这样的术语已应用于培训汽车修理工、电视维修员、理发师、防腐剂师以及其它职业的学校。我们前面提到的感伤之风,至今仍然是创造委婉语的一股动力,如把wife(妻子)称为thelittlewoman(小妇人),把oldage(旧时代)称为thegoldenyears(黄金岁月)。按照言语的新的坦率精神,如果说这种感伤倾向在减少的话,它将由创造新委婉语的新动机所替代,因为委婉语的性质就在于变化。显然,我们的时代也是一个变化的时代,而且,观察下一步我们把语言的注意力转向哪些领域,那将是非常有趣的:是战争、计算机、人类情感,或许是一些迄今完全不曾想过的题材?Exercise5回忆周恩来菲利克斯·格林西方政治家在他们的唁电中把周恩来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毫无疑问他是当之无愧的。西方报纸上的讣告强调了周的才智、温文有礼,尤其是他的“讲究实际”。其实,周恩来远远不止只是一个光辉的、几乎是不知疲倦的政府首脑。我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总理是在1960年为欢迎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而举行的小型宴会上。当时我曾在笔记本中这样写道:周恩来到来了。我看见他,被他的姿态以及他迅速变化的表情所深深吸引住了。他的面孔极富表情,时而讥讽,时而诙谐,时而仰头大笑;在听到别人讲话时,马上又那样警觉和聚精会神。这是当代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从一开始就置身于火热的斗争之中……反动派曾悬赏25万美元捉拿他,而他却无所畏惧地在农民中间活动着。从这副面孔中可以看到什么呢?刚毅、幽默、足智多谋,一个完全献身于革命而毫不考虑自己的人;同时,他还是一位冷静、客观、胸有成竹、善思的人。……翻开我的笔记,我又想起另一次招待会。“我离周恩来很近,这时有一位女服务员端一大盘饮料走来,她端一杯给总理。她和总理就站着谈起话来,谈话是那样的自然、无拘无束,女服务员没有一点羞怯和卑微之态;尊重,这是当然的了,但是我感到这种尊重是双方面的。Exercise6狰狞的夜西德尼·谢尔登康斯坦丁•戴米里斯主宰的帝国比大部分国家还要强盛,还要疆域辽阔。他既无爵位,又无官职,然而他经常对一个个总理、红衣主教、大使,乃至国王进行收买、出卖。戴米里斯是天下最富有的二三位巨阔之一。他的势力之大,达到了神奇的地步。他拥有全球最庞大的货船队,拥有一家航空公司、报社、银行,还拥有钢铁厂、金矿,他的触角遍及世界各地,紧紧地与几十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缠绕在一起。他是世间最重要的艺术收藏馆的主人,有一大群私人飞机,并在世界各地买下了十几幢公寓、别墅。康斯坦丁,戴米里斯身材中等偏高,宽肩膀,胸部阔得同身高极不相称。他脸色黝黑,长着一只宽大的希腊种鼻子,一双深橄榄绿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虽然他对衣着不感兴趣,但是在穿戴最时髦的男子的名单上,他总是榜上有名。据传,他有五百多套西装。他到一处,就在一处做衣服。他的西装是伦敦霍斯柯蒂斯公司裁制的,衬衫是罗马布里欧尼公司定做的。鞋子是巴黎达里艾特•格兰德的,而领带则来自十几个国家。戴米里斯的外表有一股磁力。他一迈进一间屋子,不认识他的人都会调过脸来对他注目而视。各国的报纸、杂志连篇累牍地介绍康斯坦丁•戴米里斯其人,他的生意买卖,以及他的社交活动。Exercise7科
本文标题:英汉翻译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8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