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课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与理论成果,每一个成果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或者说精髓——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构成了我们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曾经出现过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那些教条主义者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对毛泽东开辟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道路横加指责,他们说:山沟沟里怎么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后来严厉的批评了这种教条主义,指出:他们的这种说法是无的放矢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获得了世界的瞩目。但是西方也有些人总是喜欢按照他们的口吻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划分派别,比如有改革派、保守派,如果谁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们就指责这就是保守派,1987年在中国共产党十三大召开前期,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当时的国务卿苏尔兹的时候,就针对国外有些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划派的说法提出了意见他说: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成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的说,我是实事求是派。从这两个事件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泽东、邓小平他们是非常强调实事求是的。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实事求是呢?实事求是在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面到底是怎样形成和确立的呢?又是怎样重新确立并且得到丰富和发展的呢?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简单的说就是四个字,但是它又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这些丰富的内涵它的基本内容又有那些呢?为什么我们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同时也说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认识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什么?)2、理解党的思想路线基本内容及重要意义。(是什么?)3、把握在实践中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要求。(怎么样?)第一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所谓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即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对中国共产党来讲,我们的思想路线要解决的是我们党它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决策思想是从什么出发,是从右的本本主义还是权威的结论,或者说我们传统的观念出发呢?还是从实际出发这样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这一节主要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二是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发展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路线的形成、确立、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放到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面来加以论事。一、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党在初创时期,我们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是并没有提出思想路线问题并形成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渐提出了解决思想路线的任务,自觉地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并把他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逐步确立,大致经过了如下的过程: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从实际出发还是从本本出发这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的问题。(1)在江西领导武装斗争的时候,为了加强红四军的思想政治建设,毛泽东在1929年所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个名词。他指出:我们是唯物史观论者,凡事要从历史和环境两方面考察才能得到真相。我现举出了自有红四军以来的历史问题的各个方面,以证明今日的问题(……)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毛泽东在1929年所写的一封信。他批评有些同志对争论的问题,没有从历史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察,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因而是错误的思想路线。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个名词,并且结合历史和环境的考察联系到了一起。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2)为了反对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在1930年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了从实际出发还算从“本本”出发这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的问题。并在这篇文章中写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他还强调,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他还指出:那些具有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头脑的同志们,以为现在的斗争策略已经是再好没有了的,党的第六词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申报管理,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这些想法是全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毛泽东把只是依靠本本,反对实事了解情况,实事进行调查的思想倾向称为保守路线,而把调查研究在实际经验中形成正确的斗争策略称为是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第一词把思想路线问题同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联系在了一起。在这里从斗争是要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搞本本主义,创造新局面是说不能照搬照抄,而应该有创造性,这就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2、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为了总结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1937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0世纪30年代初,党内曾经盛行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决定和苏联的经验神圣化的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严重的教条主义者,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他们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一个真理,指责调查研究是所谓的狭隘建议论,或者唯共产主义的指示是从,去吓唬人,使得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红军在被迫长征到了陕北以后,为了揭露经验主义特别是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而轻视实践的教条主义这两种主观主义的根源,毛泽东在1937年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这些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从哲学上论述了理论对以实践的依赖关系,即理论的基础是实践,标准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不骗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等等。这些思想就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2)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一词,阐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并提出:共产党员应该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毛泽东还强调,如果中国有一百个或者两百个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实际的而不是空洞的,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同志,那将是等于打倒了一个日本帝国主义。他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毛泽东在20世纪40代初领导延安整风运动过程中,从思想作风和党性高度批判了教条主义,对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并为中央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作为校训。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并且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毛泽东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毛泽东他不仅从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而且进一步从党的作风和党性的高度来系统的阐述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毛泽东强调,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是有没有党性或者党性纯不纯的表现。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王明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界定。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一遭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实事求是就因此而成为党的路线的核心的内容。(4)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毛泽东把理论联系实际,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其中第一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报告就此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指导地位。3、总之,毛泽东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和科学态度、是党性和党的作风的体现,并对实事求是做了马克思主义的阐述,从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既然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什么在我们的党的历史上面,还会出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并且丰富和发展的问题呢?这里有个背景就是1、建国以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强调和背离。依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教条主义带来的精神枷锁,开创了一条前面中国没有走过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建国以后,为了开辟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及开创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毛泽东继续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观点和作风。建国以后,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的改造,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以后又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创中国自己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毛泽东反复强调和发挥实事求是的思想,例如,1953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内资产阶级思想一文中说:中央领导籍贯是一个制造思想产品的工厂,如果不了解下情,没有原料,也没有半成品,怎么能够制造出产品。1956年,毛泽东在《增强党内团结继承党传统》一文中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际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他还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当中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8年毛泽东在《工作方法60条草案》中说: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或者自己的科学实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造完成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毛泽东曾经也号召过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3年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毛泽东强调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由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只能经过实践的考验,才能证明它是否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2)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逐渐不同程度地在思想路线上背离了实事求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精神力量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了严重挫折。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由于对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经济发展规律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加上毛泽东的个人原因,他逐渐在不同程度的思想路线上背离了实事求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精神力量的作用,在经济建设上面急于求成,在生产关系上面盲目求存,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60年代中期,又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的状况做出了错误的估计,而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并进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更是严重的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些使我们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了严重的挫折。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毛泽东不同程度的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背离,才有了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并且在实践当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2、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1976年10月,党中央顺从民意,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和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画上了句号。粉碎了“四人帮”后,我们国家是百废待举,百业待新,但是又是集中难返,中国仍然处在一个向何处去的一个危难关头,人们都在思考,在政治路线上中国是应该实行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呢?还是继续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在组织路线上面是尽快平反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各种错案,恢复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工作呢?还是继续批斗阻扰冤家错案的平反呢?广大的干部和群众他们的愿望是要尽快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现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但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遇到了“两个凡事”的“拦路虎”。“两个凡事”:凡事毛主席做
本文标题: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8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