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
第二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第四章: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第五章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建设道路第四章: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学习要求与重点:了解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历程,反右派运动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经过和三年经济困难的情况。重点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和分析总结反右派扩大化的后果,“大跃进”运动的深层原因与教训。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956,4)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三、中共八大的召开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五、整风和反右运动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发表的历史背景①总结建国头几年的经验②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建设实践中的弊端暴漏(2)主要内容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3)意义:毛的目的是正确处理矛盾,以便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为中共八大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标志中共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1、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1956,1)目的:为了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整个科学文化工作的领导主题: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对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了充分肯定,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各方面生产的重要因素,正确地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更充分地动员和发挥他们的力量,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问题。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1956,5)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要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三、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9)1、八大的主要任务与议程主要议程: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报告。2、八大的历史贡献首先,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提出党和国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们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其次,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总方针。再次,八大提出了改进国家行政体制,特别是经济管理体制的问题。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但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但附有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第四,提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国家法制问题。同时提出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权限;正确处理少数民族问题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1、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国际:苏共二十大后,相继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国内:从1956,9月到1957,3月全国发生了29起共约一万多工人罢工、请愿事件;农村也发生闹退社的风潮;几十个城市出现30多起大中学校罢课、请愿事件。2、理论的要点首先,明确提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充满了各种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基本矛盾及其特点)其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思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及其特点)。再次,提出了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方法。(专政和民主方法)第四,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原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3、意义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五、整风和反右运动1、1957年的整风运动内容: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1942年与1957年整风运动比较表1942年1957年原因在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作为执政党缺乏经验有些同志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习惯用阶级斗争的组织形式和处理方法对待人民内部矛盾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主观主义方式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批评——团结作用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使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后期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使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严重偏离(1)反右派扩大化的原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复杂,既有国际上的影响,又有社会、历史的原因,还有个人原因。首先,毛泽东对1956年国际上“多事之秋”的影响估计过于严重。其次,对社会主义时期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再次,阶级斗争的惯性作用。中国共产党已经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问题。由于对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缺乏研究,所以把本来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一些矛盾,仍然当作阶级斗争来处理。最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发生,同毛泽东在巨大胜利面前骄傲、不谨慎有关。2、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首先,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对知识分子属性的估计发生了变化,认为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仍然属于资产阶级。因而,对他们不信任、不重用,使知识分子的作用长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直接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损害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中共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但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断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此后,家长制、一言堂、个人专断等不良作风逐渐发展。再次,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实践,被上升为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改变了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重新认定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主要矛盾,为后来“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理论的形成埋下了伏笔。问题:1957年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反右派斗争?这场斗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后果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与“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二、“大跃进运动”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经济建设中的冒进与反冒进之争2、“八大”二次会议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总路线的制定(1958,5)3、总路线的评价(1)主观上,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改变落后状况,建设社会主义的普遍愿望,适应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要求。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2)客观上,忽视了客观规律,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经济建设的速度,改变了八大关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实际是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作用,是“左”倾思想的产物。表现:①片面强调高速度,没能正确处理比例、速度和效益三者的关系。②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现实的条件和可能。③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推动经济建设:总路线的基本点中强调了五个革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技术革命、文化革命。(3)总路线的颁布,使“左”倾指导思想更加膨胀,随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毛泽东1957年11月8日在64个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学生问题:综述学术界评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的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资料:二、“大跃进运动”“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增强了信心;因为胜利,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片面夸大主观意志的作用,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严重不足。国内整风运动中工厂、农村出现了生产迅速增长的新气象,使许多人认为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可以比“一五”计划高得多的速度进行建设。国际上受苏联第一个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赫鲁晓夫提出苏联要在十五年内超过美国的启发,毛泽东也提出中国要在十五年内赶上英国的口号。1、毛泽东以及党中央发动“大跃进”的原因2、农业大跃进跃进产量高!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3、北戴河会议和工业大跃进农民大炼土钢时运送矿石4、“大跃进”的涵义与特点“大跃进”:是指1958年我国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全民性经济建设运动。主要错误:在发展生产方面急于求成,搞高指标;忽视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在工业方面提出“以钢为纲”,在农业方面提出“以粮为纲”;搞瞎指挥和浮夸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一天等于20年”(陈万达)“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以钢为纲,带动一切”(薄一波)“超英赶美平常事。”(群众)“踏翻地球顶破天。”(群众)5、“大跃进”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的困难和损失:(1)投入巨大,经济效益很差全国投入的劳动力最多时达6000多万人,毁掉了许多山林、破坏了许多矿产资源,国家补贴亏损达40亿元,而炼出的土铁土钢质量很差,造成了巨大的浪费。(2)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大炼钢铁运动削弱了农业,挤掉了轻工业,影响了农、轻、重之间和重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积累与消费的比例也严重失调。(3)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轻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短缺、市场供应紧张,城市居民收入减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农民收入显著下降,农民生活十分困难。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刘少奇视察河北省徐水县遂城人民公社的棉花田。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于1958年成立。1958年8月,毛泽东视察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指出这是中国农村的方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鼓足干劲加油干放开肚皮吃饱饭共产风贵州1、农村人民公社的涵义与特点涵义:人民公社是1958年出现的政社合一的组织。人民公社片面追求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大二公”,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规模越大越好、公有程度越高越好。在这种“左”的思想支配下,一些地区强制推行把高级社改为人民公社,形成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断扩大升级,从属于公有制的各种经济形式则不断遭到排斥。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第一,追求“一大二公”,盲目扩大和提高公有制。第二,急于改变按劳分配政策,实行名曰具有共产主义因素实为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第三,实行政社合一的制度。第四,人民公社大力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第五,缩小商品交换,扩大产品分配。特点:2、农村人民公社运动的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种尝试,但这种尝试是不成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大刮“共产风”的过程总之。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在调整生产关系方面,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对生产力也造成了破坏;总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严重的恶果。学生问题:学术界是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您的观点如何?第三节纠正“左倾”错误的开始及中断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的召开一、纠正已经察觉到的“左倾”错误二、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的召开三、庐山会议和“反右倾”斗争1958年10月,毛泽东以及中央其它领导人到全国各地进行了视察了解,发觉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严重的混乱现象。因此从1958年冬到1959年7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多次召
本文标题:第二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85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