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圈、栖息地的概念;2.知道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3.能说出身边比较熟悉生物的栖息地的类型,了解不同生物栖息地的特征;4、知道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5.通过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能做到爱护动物以及爱护环境。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2、掌握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栖息地对生物的重要性。教学流程:新课导入:1、简单提问上节课所学内容。尤其是生物体所具备的生物现象。2、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那么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的生存呢?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多媒体提供的地球图片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分析、举例说出生物的分布,尝试描述生物圈的范围。3、为什么这些生物只会出现在这些特定的环境中呢?点拨要点:①生物圈A、大气圈大气层,包围着地球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大气层又称大气圈,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圈没有确切的上界,在离地表2000~16000公里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气体,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二氧化碳和不到0.04%比例的微量气体,这些混合气体被称为空气。B、水圈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的相互作用,直接关系到影响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水圈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它指地壳表层、表面和围绕地球的大气层中存在着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液态、气态和固态的水。按照水体存在的方式可以将水圈划分为:海洋、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等五种主要类型。C、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对岩石圈的认识,分歧很大,有人认为岩石圈与地壳是同义词,而与下部软流圈即上地幔有区别,但岩石圈与上地幔系过渡关系而无明显界面;有人认为岩石圈至少应包括地壳和地幔上层。②不同栖息地有不同的特点海洋湖泊青藏高原沙漠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栖息地的破坏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地方成为栖息地。栖息地被破坏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是因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量开采和利用,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本文标题: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9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