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扬州市江都区仙城中学唐江燕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愈来愈受到重视,这在高考中也得到了体现,因此在加强高中生物文化课教学的同时也要重视实验课的教学。那么应如何有效地开展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大多数学生是很喜欢上实验课,感觉轻松愉快,所以只要教师精心准备,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准备好一节实验课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精心备课,准备充分,合理安排学生的分组实验生物实验课不同于物理、化学实验课,实验材料实验室往往不储备,又受到季节性限制,有些实验需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的教学准备工作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1、提前几天准备好实验材料。生物实验材料大多不好长期储备,保鲜期短。解决生物实验材料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从市场购买易储存的。如经常使用的洋葱,该实验材料利用较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都可用到洋葱。二是教师自己采集或分工由学生采集。有些生物实验材料用量较大,而采集又较困难,同年级教师要通力协作,利用课后时间多方查找。也可以利用农村学生在回家途中采集,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其获得一些有关生物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方面的感性知识,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但一定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三是可以利用替代材料。有一些实验材料并不一定要按教科书的材料要求做,只要能达到同样效果也可以用替代材料,如《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时,在本地找不到课本提供的黑藻叶,可以利用校园背阴处的苔藓代替,用苔藓叶代替黑藻叶片效果也不错,同样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做《观察根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利用大蒜的根尖代替洋葱的根尖效果也很好。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试验》可以用麦苗或韭菜叶代替。做渗透装置的实验中也可以用动物膀胱或大鱼的鱼鳔或制香肠的肠衣代替玻璃纸作半透膜。2、合理设计实验教学程序。生物课的课时有限,一定要提高实验课教学的紧凑性,确保在一课时内顺利完成实验,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因为实验课教学不同于文化课教学,文化课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随教师走,基本能按教师的设计完成教学,而实验课要放手发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检查者指导者身份出现。且学生在实验室往往比较兴奋,不断有学生要求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忙的团团转。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前一定要求学生按照课本实验步骤熟记实验流程,以防止实验课上学生忘记实验操作步骤,再重新看书,搞的手忙脚乱,耽误时间。有的实验步骤耗时较多,且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以由教师在课前完成,例如《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解离、漂洗耗时较多,由教师课前完成,学生直接从染色开始。学生分组实验时大多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课前教师一定要对他们做好分工,统筹安排,提高效率。且教师最好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或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以利提高实验课的效率。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处理解答。3、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跟踪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能放任自流。学生实验时要放手发动学生,不要怕搞坏东西,但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组学生的实验,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以防出现安全事故。在实验中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一些关键步骤,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应对学生强调淀粉糊和唾液混合后的“振荡”是关键,振荡不均匀,试管底部淀粉反应不充分。经37℃水浴后滴碘液,只要再一振荡,试管底部的淀粉会与碘结合,试管中仍出现蓝色,从而导致实验失败。4、及时总结积累经验虽然课前教师精心准备,但学生实际操作中仍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教师要及时总结,以利在以后的教学中防范。实验中要及时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及时检查学生实验的实际效果,以防学生流于形式,游戏实验。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要及时评价,有些学生的实验还要设法做好示范样品,如质壁分离的装片,色素分离的滤纸条等。以供下一个班的学生对照,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二、多做演示实验,不能用录像代替教师实际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演示实验,技术含量不高,主要是观察结果,教师往往以讲为主,或有条件的教师利用多媒体录像演示,代替教师的实际操作,其实效果不好。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演示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利用》教学中,认真做好渗透作用演示实验,并做了改进:用一个大鱼的鱼鳔作半透膜,用注射器在细端向其中注满有红墨水的浓糖水,用一根较细的玻璃管插在注射器的针眼处,用细线扎紧以防漏水,移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并且用铁架台固定。实验开始时,用一条绿线系在玻璃管液面处,标明这时的液面位置。几分钟后,便能够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做好演示实验要注意以下点:1、准备好实验装置,要多做几套。有些实验要提前做几次,看看效果如何,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2、实验效果要保证绝对成功,以利树立教师威信;3、实验装置应放在教室醒目的地方,保证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三、充分设计好对实验的跟踪考查学生实验时往往兴高采烈,课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就会很快忘光了,导致时效性不长。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验的细节以及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好考查练习,以利于学生的巩固。例如:做《质壁分离及复原试验》中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有何影响,做质壁分离时发现有的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有的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为何?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研磨一步忘记添加二氧化硅、碳酸钙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强调二氧化硅、碳酸钙要少量?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摸索。或者故意安排几组学生考虑这些情况,比较最终的差别,加深学生的体会。相信通过合理的问题提示,错误的结果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合理实验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四、引导学生关注探究性实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学生物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创新性不强,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而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许多发现是在实验中得来的,例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就是由实验探究而来。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做过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后,要求学生去鉴定常卖的奶粉的成分组成。在学习过生长素的知识后,根据顶端优势的原理,引导学生能否利用此原理使农作物增产。总之,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实施有效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去做实验,而不是背诵实验。让学生在做中领悟实验的原理,在做中得到真实的感受,培养动手的能力,激发对生物科学的热爱,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本文标题:加强生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29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