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际课程实验班)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和应用,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软件专业应用型人才。四年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获得软件设计方法、开发方法和工程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软件系统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信息产业部门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项目工程管理工作,以及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等工作。(二)培养规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基本能力。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计算机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了解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有关的法规;遵纪守法,善于合作,勇于创新。2.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设计、实验和测试技能。3.具有较强的编程、调试、系统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和软件的基本能力。4.掌握英语、韩语;有较强的阅读计算机专业英语、韩语文献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英语、韩语听说能力和初步的写作能力,能用英语进行交流。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6.具有较强的自学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二、学制与学位学制:基本学制4年(其中前2年在国内,后2年在韩国)、弹性学制3-8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表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合计公共必修学科必修专业必修学分79793.523202.5占总学分比例%39.03.546.211.388.711.3学时119610014822778占总课时比例%43.13.653.3100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强调软件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专业性,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富有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学生通过接受严格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能和软件管理方法的训练,培养具有软件需求分析和建模能力,以及设计、实现和项目管理能力,以及软件测试与维护能力。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基础,可担负工程项目组织、软件开发过程控制和软件产品质量控制等关键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软件、嵌入式系统研究、开发、设计、应用与维护工作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二、具体要求1.掌握软件设计与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2.注重学习算法、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络程序设计、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与维护的能力;网站建设、网页制作和维护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开发和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力。3.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善于与人共事。三、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学制: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6年。毕业学分:170学分。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四、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学科导论、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编译原理、软件测试与维护、Java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C#程序设计、Oracle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应用服务器管理、嵌入式系统开发、应用服务器管理与应用等。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除学校安排本科学生应参加的社会实践环节外,本专业学生应参加以下实践环节:1.学生在第1学期必须参加为期3周的军事化训练;2.专业课程实验和实践。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在学院相关专业实验室开展课程实验教学活动;3.在学生实践周进行比较集中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1学期安排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第2学期安排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第3学期安排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第4学期开展C#程序设计课程实践,第5学期安排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第6学期安排网络管理与维护或嵌入式系统开发专题见习;4.学生在第7学期进行12周的毕业实习。按照软件工程项目的要求,进行项目综合训练,写出5000以上的实习报告;5.学生在第8学期通过16周的时间,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字数5000~10000字)或者一个毕业设计。六、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课程类别课堂学时实验学时学分数比例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64683621%26%选修课128-85%学科专业课程必修课10163687645%52%选修课192-127%专业拓展课程必修课12896116%11%选修课144-95%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1811%11%合计2254-170100%100%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强调软件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专业性,主要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富有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学生通过接受严格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技能和软件管理方法的训练,培养具有软件需求分析和建模能力,以及设计、实现和项目管理能力,以及软件测试与维护能力。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软件工程专业基础,可担负工程项目组织、软件开发过程控制和软件产品质量控制等关键工作,以及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软件、嵌入式系统研究、开发、设计、应用与维护工作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二、具体要求1.掌握软件设计与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2.注重学习算法、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络程序设计、应用软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备: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与维护的能力;网站建设、网页制作和维护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开发和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能力。3.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善于与人共事。三、学制、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学制: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6年。毕业学分:170学分。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四、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学科导论、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汇编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编译原理、软件测试与维护、Java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C#程序设计、Oracle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应用服务器管理、嵌入式系统开发、应用服务器管理与应用等。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除学校安排本科学生应参加的社会实践环节外,本专业学生应参加以下实践环节:1.学生在第1学期必须参加为期3周的军事化训练;2.专业课程实验和实践。通过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在学院相关专业实验室开展课程实验教学活动;3.在学生实践周进行比较集中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1学期安排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第2学期安排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第3学期安排数据结构课程设计,第4学期开展C#程序设计课程实践,第5学期安排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第6学期安排网络管理与维护或嵌入式系统开发专题见习;4.学生在第7学期进行12周的毕业实习。按照软件工程项目的要求,进行项目综合训练,写出5000以上的实习报告;5.学生在第8学期通过16周的时间,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字数5000~10000字)或者一个毕业设计。六、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课程类别课堂学时实验学时学分数比例通识教育课程必修课64683621%26%选修课128-85%学科专业课程必修课10163687645%52%选修课192-127%专业拓展课程必修课12896116%11%选修课144-95%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1811%11%合计2254-170100%100%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作者:胡奇光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及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具有软件开发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创新、创业和服务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具有熟练的外语运用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软件工程方面的,能在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维护、网络通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开发、建设和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培养要求结合社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及国际国内软件工程专业的发展特点,参考国际软件工程专业规范和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规范,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1.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良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与现代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工程设计方法,具备良好的工程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掌握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具备需求分析和建模的能力、软件设计和实现的能力、软件评审与测试的能力、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的能力、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能力、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等。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4.熟练掌握英语,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撰写外语文献的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语资料。5.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软件工程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6.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主要课程硬件系列课: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软件系列课: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VC++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高级数据库、软件工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建模与构造、软件测试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等。网络系列课: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与组网设计、高级数据库、WEB应用与开发等。五、特色课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系统建模与构造六、主要实践性环节本专业共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36周,其中毕业设计12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要求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巩固课程理论知识。VC++程序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设计、JAVA语言课程设计、网络工程与组网课程设计、高级数据库课程设计、WEB课程设计、软件工程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等均要求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程所学内容,提高设计能力。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巩固加深,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社会经验。七、主要专业实验软件测试、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局域网组网实验等八、学制四年九、学位工学学士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由原数学系与信息技术学院合并创建于2009年。学院现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共3个本科专业,拥有“保险精算”、“嵌入式系统”、“网络工程”和“数据库技术”等多个专业方向。学院拥有一支综合素质好、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富有朝气的教职工队伍。全院教职员工共7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7人,兼职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的教师14人,国家级劳动模范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人。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学院拥有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基础数学学科,校级精品课程8门。近年来,学院教师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承担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横向课题40余项。学院注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深化校企产学
本文标题: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0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