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岳思平: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岳思平: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伟大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东西两个战场,一个是西方战场,一个是东方战场。西方战场的作战对象主要是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东方战场作战的对象主要是日本法西斯。可以说,在战胜日本方面,中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为世界人类的和平、正义和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贡献。目前,社会各界关于抗战的问题,可以说是议论纷纷、众说纷纭。其中焦点问题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其中就涉及到和国民党相比较。有人说国民党军队数量大、人数多,并且是由正规军在正面战场作战;而共产党的军队人数少,是在敌后进行的游击战。首先,我想说一下,关于苏联的解体问题。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否定苏联共产党的历史。否定了历史,就容易使执政的大厦从基础上产生动摇。实际上,现在的有些人,一是否定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二是把解放战争说成是一场内战。关于“解放战争”和“内战”是要区分开的,因为内战是蒋介石发动的,而共产党进行的是解放战争,这是性质不同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一、不可片面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有些人质疑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有人认为我们党对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宣传不够。我们应该承认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我们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的宣传并不多,大家对于国民党抗战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后来,在电视剧、电影中,我们逐渐开始了对国民党抗战的宣传,如《台儿庄战役》《长沙保卫战》《远征军》等。虽然我们在五六十年代并没有大规模地对国民党抗战进行宣传,但是就国共两党相互宣传在抗战中的作用情况来讲,共产党比国民党的步子要大的多、胸怀要宽广的多,并且这是有事实依据的。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和第三卷都有相应阐述。比如,毛泽东在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做的好的方面予以了肯定,他在文章中指出:“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在这个时期内,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和全国人民民族义愤的高涨,使得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还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样就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同时,他也肯定地指出了国民党政府是“有比较积极的抗战”。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表彰了在抗战中牺牲的八位英烈,分别是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对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做的好的方面给予了肯定。1990年,由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三卷本,对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中国远征军等,都做出了比较充分的肯定。而在由蒋纬国主编的《抗日御侮》中,对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描述却非常少。由此可见,就国共两党对抗日战争的相互宣传而言,共产党既注重史实,又有更广阔的胸怀。其次,由于抗战的情况纷繁复杂,有些人在没有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情况下,轻信网络上的不实传言。很多同志的专业并不是研究抗日战争,因此,对于抗日战争的情况也了解的并不是很全面。即使对于我这种研究抗战几十年的人来说,也不敢说对抗日战争的所有情况都明确地了解,这也是因为抗战的情况太复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打着“超党派”的幌子,认为在对待国共两党的问题上,不要从共产党的角度或是国民党的角度看,而是要从国家民族利益的角度看。这个说法听起来不错,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也是对的。但问题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有没有超党派?实际上,这些打着超党派理念的人,也是在否认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也有些人,打着和平统一的旗号,实际上是想“兜售”另外一种东西。和平统一是对的,海峡两岸就是要和平统一,但却不能打着“和平统一”旗号,来诋毁共产党是“游而不击”、消极抗战。所以,对于和平统一而言,我们也要讲求原则,对于有些不承认共产党对抗日战争做出贡献的言论,更要正本清源,以正视听。二、对抗日战争相关概念的梳理第一,关于“抗日战争”与“抗日战争时期”的概念问题。有的人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8年,但其实,应该是14年。就是说,对于抗日战争的前部分时间是在东北进行的这一点,不可以忽略掉。所以说,抗日战争一共持续了14年,其中,1931年至1937年的前六年,是中国的局部抗战,1937年至1945年是全国抗战,也就是我们说的抗日战争时期。要注意的是,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但是抗日战争时期却是从1937年开始的。抗日战争的结束点是1945年9月2日,这也是抗日战争的结束日和胜利日,而9月3日是抗日战争的纪念日。所以,“抗日战争”与“抗日战争时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第二,关于“解放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概念问题。有人说,解放战争只有三年多,这是不正确的。我曾在《中共党史研究》第一期中的《解放战争究竟是三年还是四年》一文中写道,解放战争时期于1949年9月30日结束,但解放战争并没结束。1950年5月解放海南岛,至6月大规模作战行动基本结束,解放战争才基本结束。解放战争时期是从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解放战争则是从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无论是解放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均是四年。由于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点均不同,所以,“解放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人说,在毛主席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上,写的是“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其实毛主席写的这个是没有错误的,因为毛主席给人民英雄纪念碑题词时,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第三,关于“全面抗战”与“全国抗战”的概念问题。现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提到全面抗战的开始时间是1937年7月,这是不正确的。应该说,1937年7月是全国抗战的开始。全国抗战与全面抗战虽然只差一字,但内涵与外延却不同。首先,全国抗战是相对于局部抗战而言的。也就是说,1937年7月全国抗战的开始是相对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而言的,它在内涵上与“局部抗战”是地理范畴的区别。抗战最开始是在东北,但随着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我们先后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随后,日军进入中国腹地,并占据了我们的半壁河山。1937年11月12日,毛泽东在对上海、太原失陷以后的抗日战争形势和任务进行分析时写到,“目前是处在从片面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渡期中。片面抗战已经无力持久,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也就是说,在“七七事变”发生四个月后,在太原失守以后,毛泽东仍然说“全面抗战还没有到来”。所以,很多宣传单位说的“七七事变”就是全面抗战的开始,是没有根据的。其次,全面抗战是相对于片面抗战而言的。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共产党实行的是一条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叫全面抗战路线。这条路线是在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上确立的,会议制定了一条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针锋相对的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的抗战路线是单纯依靠政府、军队和外援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和国民党的两条路线的本质区别,就是“是否依靠人民群众、是否进行一场人民战争”。第四,关于“事变”与“抗战”的概念问题。一是了解“事变”的含义。很多人总是在纪念“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等,这就是没有明白“事变”究竟是什么意思。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七七事变”是日本人制造的。之所以叫“事变”,就是为了掩盖战争的性质,让大家对事件采取一种模糊的认识,使它中性化。也就是说,“事变”其实是一个贬义词。因此,我们对于“事变”,不应该纪念或缅怀。二是理解“抗战”的含义。1937年7月7日,我们进行的其实是“抗战”,而不是“事变”。所以,我们纪念的应该是“七七抗战”“卢沟桥抗战”。三、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需要弄清楚,国土是谁丢的。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进攻的日本人有两万多人,而当时留在关外和东北的东北军却有十几万人。这应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虽然我们人数上占优势,但是我们的武器装备、军事素质素养等各个方面却不如日本人;另一方面,我们承认在武器装备等方面很弱,但毕竟东北军有十几万人,是日本人数的数倍,而日本人仅用了四个月零十八天就控制了东北,说明东北沦陷的时间太快了。日本人控制东北以后,开始扶植成立满洲国,东北的很多父老乡亲都在日本的奴役铁蹄之下生活。国民党当时在做什么?1931年9月15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的前三天,蒋介石刚刚完成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并且仍在准备第四次、第五次围剿,打算用更多的兵力来对付红军,这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分不开的。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其实就是“反共第一、抗日第二”。中国共产党在做什么?“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共中央马上发布了一系列的决议和指示,提出了坚决抗日的主张和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此时,我们不是仅有指示和决议,而是有实际行动的。党中央派出了很多像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这样的同志到东北,这些人也是东北抗联的领导人和抗日英雄。“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推动下,东北义勇军最高时达到50万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些人说东北义勇军是自发组成的,我认为这么说不合适,因为像周保中、李延禄等人其实是由党中央直接委派到东北义勇军进行工作的。因此,东北义勇军的成立也与共产党的号召和影响有直接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组织了像磐石游击队、海龙游击队等十几支抗日游击队,这些游击队最后壮大成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并于1936年2月,统一为东北抗日联军。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开辟了东北敌后战场,成为坚持东北抗战的主力军,并将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向了高潮。到1937年10月,东北抗联发展成为11个军,人数也达到3万多人。这支军队坚持抗战14年,最后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唯一一支坚持抗战14年的部队。1933年,日本开始进攻山海关,并进入关内。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国民党蒋介石和他的前线部队区别开,处在前线的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城抗战、绥远抗战等,对于这些在前线浴血抗战的将士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但除去这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蒋介石此时在做什么?蒋介石与日本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协定。也就是说,国民党的前线官兵在战场浴血奋战,而后方的国民党却接连不断地与日本人签订丧权辱国的协定,以至于日本得寸进尺,一步步地从东北侵略到了卢沟桥,进入了上海虹桥机场。所以,国土是谁丢的?国土是国民党丢的。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也就是“卢沟桥事变”后,叫做全国抗战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以前,我们应该承认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国民党军队起到了主力军作用,尤其是我们在很多文件中对这一阶段国民党的积极抗战都给予了肯定。比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可以说,从作战表现来看,在这一阶段,蒋介石的国民党及其部队,还是在努力的。在这一阶段,关于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表现,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要看到国民党在抗战中表现好的一面。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提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对于这种态度,我们应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蒋介石妥协的一面。在庐山谈话的最后,蒋介石指出“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这里面“卢事”指的就是卢沟桥事变。所以,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这段历史,蒋介石最后仍然与日本签订了协定,打开了北平的城门,让日本人进入。因此,我们既要肯定蒋介石有抗战的一面,又要认识到他也有妥协的一面。1937年8月7日,
本文标题:岳思平: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1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