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
学号:200706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线在国画中的运用学生尹利心指导教师李岗副教授年级2007级专业美术学系别美术教育系学院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线在国画中的运用学生姓名尹利心指导教师李岗副教授年级2007级专业美术学2011年5月说明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课题来源:自拟题目——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探索中国画中的线所具有的民族属性和其历史渊源——书画同源,自古自然影响着文学和绘画,使其相通,纵观绘画一切可视的世界又服从于线,一切都包容在线的变化之中,线亦是在这些生活中的事物上不断变化和提升的。2.中国画中丰富的线语言——是历代画家的精心揣摩的结晶,来自生活中的种种事物的变化提炼出来,所以我们既要好好地继承也要尝试着创新。3.中国画中的线的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融合与统一——在中国画中线始终充当着浓缩了画家们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角色,矛盾冲撞的结果使线的表现力不断地丰富和增强,线条自身的造型功能与审美功能不符按的求得和谐与统一。4.探究中国画中的线条的未来发展趋向——随着社会和生活在变迁,人们的生霉观念在改变,但中国画中的线作为主要艺术语言的地位不会改变。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现状:1.刘小康浅谈中国话中的线台声2005年11月这篇文章对中国画中的线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和线条的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国画中的线条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多年来表现力不断的丰富与增强。中国画中线条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精髓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倡导我们要汲取民族传统的精华;另一方面,又要设法启动自身心灵的真实感受,在新世纪更好展现中国画中线的魅力。对本文的启示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画中的线条的运用中。2.林洪国画线条的美感思考艺术殿堂2007年第9期这篇文章主张,心性不同、修养不同的画家的用线也是绝不相同的。重点研究“心”与“画”之间的辩证关系。文章认为以线造出符合“心象”的型是画家自立门户的最基本的手段,线成了画家真实的情感与心性的载体,是向观者的流露胸怀才情的最可靠的途径。笔受之于手,手受之于心。对本文的启示是作画离不开心,画能体现人心。3吴越滨国画用笔与线条阐析丽水师范专科音乐学校学报2003年8月国画中用笔所作之线条具有表形、表意、表神之功能,“用笔”一词,源于中国的美学范畴、审美理念、书画源流及其工具材料的运用和发展,它促进了线条运用的研究而成格式。所以,传统中国画的用笔实指借物咏情之行迹本质,非指一般意义上的线条概念。对本文的启示是传统中国画的用笔讲究借物咏情。4.龙乐静试论中国画的线条在人物画中的运用硕士论文2007年5月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长河中,人们一直秉承着“天人合一”、“中庸”等哲学思辨的观念,从而引领我国绘画的造型向着“似与不似之间”,不以刻画事物逼真为能事的方向前行,那么归乎到最后呈现在画面上的“线条”,就不再是简单的勾画出物象的轮廓了,它已经是从自然中的“画”提炼出来的,抽象概括了的“线”。对本文的启示是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线条不仅仅用来描摹事物的外在形象。发展趋势:中国画中的线条的未来发展趋向。从中国人的五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精神来看,中国画中线条的审美趋向是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思想分不开的。它是我们的文化精髓的形象化的体现,虽然社会和生活在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在改变,但是中国画中的线作为主要艺术语言的地位不会改变。我们应该吸取传统绘画中的精华,不断开拓创新中国画中线条的表现手法。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中国画中的线所具有的民族属性和其历史渊源。中国画讲究抒情和写意,为了拓展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用线造型言简意赅,更贴近画家的心灵,富有表现性。线一直是本民族根据自己生活方式、美学观念来思维的艺术语言。纵观中国历代绘画,在形式上一种明显的线条主题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形式的真实性被揭示出来,非常一致地让可视的世界服从于线条,一切都包容在线的变化之中。第二部分中国画中的线的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融合与统一。中国画中的线条表现不同物象的外型特征及不同质感,传达出不同对象的神态,同时反映出画家的性格心态与感情及艺术趣味。线还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在欣赏客观形神与主观情思结合的画面形象同时,品位线的浑圆、曲美、刚直、险峻、苍劲、灵巧、朴拙等妙趣。正是线的变化多端的形式是使我们在欣赏作品时感到赏心悦目,玩味无穷,得到高雅的精神享受,线既然是画家认识的结果,必然与感情因素有着自然相同的渠道。第三部分中国画中的线语言与传统的民族文化和人们的内心的精神之间的关系。中国画线条的发展一直讲究的是以形写意、借物传情,通过对物象的描写而表达了主观情怀。传统中国画的线条语言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待我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随着绘画观念的变革,线条语言将得到进一步的开发,那么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必能给绘画创作者以深刻的启迪。主要方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总结法,演绎推理法解决方法:1、尽量拓宽搜集材料的渠道2、选好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对材料进行消化和吸收3、对于前人的著作多思考,争取创新4、充分思考后仍然存在的“瓶颈”,找指导教师商议课题研究起止时间和进度安排:2010年11月确立指导教师,初拟范围,题目2010年12-2月确定选题,构思提纲2011年3月初完成提纲,提交开题报告2011年3月中完成对开题报告的修改并开始初稿的写作2011年3月末完成初稿写作,上交指导教师2011年4月初按指导教师的要求修改初稿,进行二稿的写作2011年4月中按指导教师的要求修改二稿,进行终稿的写作2011年4月末完成终稿写作,准备答辩2011年5月答辩课题研究所需主要设备、仪器及药品:书籍,录音笔和U盘外出调研主要单位,访问学者姓名:1、高校类,黑龙江省各个高校艺术科室,就近探寻2、网络类,中国知网相关领域各个学者的看法3、图书馆类,黑龙江省各个图书馆,就近查询,比如黑龙江省图书馆,哈尔滨市图书馆,以及各个高校的图书馆。指导教师审查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教研室(研究室)评审意见:____________教研室(研究室)主任(签字)年月院(系)审查意见:____________院(系)主任(签字)年月学士学位论文题目线在国画中的运用学生尹利心指导教师李岗副教授年级2007级专业美术学系别美术教育系学院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5月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尹利心摘要:传统中国画以笔墨精致,形神兼备为上。于是线在国画中的运用就上升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层面。本文试图对中国画当中线的运用进行研究,了解中国画中的线所具有的自己独特的民族属性和历史渊源,以及中国画中的线的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融合与统一,认识到中国画中的线是用丰富的线语言传达画家的内心精神和我们的民族文化。关键词:中国画;历史渊源;造型功能与审美功能;线语言中国画讲究抒情和写意,为了拓展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用线造型言简意赅,更贴近画家的心灵,富有表现性。线一直是本民族根据自己生活方式、美学观念来思维的艺术语言。纵观中国历代绘画,在形式上一种明显的线条主题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形式的真实性被揭示出来,非常一致地让可视的世界服从于线条,一切都包容在线的变化之中。一、中国画中的线所具有的民族属性和其历史渊源。国画(宣画):即用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趋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然而线条就是中国画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中国画起源古代,线始终贯穿着中国文化的形成过程,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甘肃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拟船形的陶壶,工匠以单体的线,让场景活灵活现使我们如身处岸边,情景历历,它是研究中国画史的根源。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艺美术品。常见的青铜器饰纹,有晏吞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等,也有用人体作为装饰的花纹。双夔合成的容谷纹,尾部多上卷,极富美观。青铜器物上的装饰画,主题约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贵族生活中的礼仪活动,如宴乐、射礼、表祭等:一是描写水陆攻战等。如赵固出土的《刻纹铜鉴》等形象生动。这些艺术手法,给汉画石刻、砖刻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然而中国画的线条语言也是来自于这些生活中的物品中提炼总结出来的,线的变化,穿插,生成了一件件的美丽事物,生动画面,也是这些物件促进了中国绘画的优美线语言的产生。书画同源,画表现诗,诗更加的提升绘画的意境,又都是文人和画家表现当时社会的种种感情因素。纵观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诗”成为贯穿历朝历代丰富文化。同时也促进了绘画的发展,文人墨客的流传给我们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它们都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你也许会疑惑我为什么会提到诗,是因为诗文化的抒情写意精神,绵延不绝涉足了许多相关的不同的领域,比如音乐、绘画。其中《诗经》、《楚辞》的抒情写意精神构成了中国绘画深层美学意识的底蕴。我国古代诗学几乎可以说是以情感为中心建筑起来的,它在我国文学艺术各个领域无不激起强烈的回响。用线造型言简意赅,更贴近画家的心灵,富有表现性,能为抒情写意拓展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所以线一直是本民族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美学观念来思维的艺术语言。纵观线条艺术的发展,从仰韶文化彩陶图案中的圆柔曲线,到战国楚墓《人物驭马》帛画中的行云流水线;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中的细劲连绵的春蚕吐丝线,到宋代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中的潇洒淋漓的情感线,都体现了线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美的历程。劳动、生活、自然对象和大千世界中的节奏、韵律、对称、均衡、连续、间隔、重叠、单独、粗细、疏密、反复、交叉、错综、变化和统一等全都被集中和沉淀在线的律动中,使线条具有了丰富的含义和审美意趣,不仅充满了表现力,而且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发展的中心。纵观中国历代绘画,在形式上一种明显的线条主题就展现在你的眼前,形式的真实性被揭示出来,非常一致地让可视的世界服从于线条,一切都包容在线的变化之中。由于线的意义来自于自然界的启示,无论他以美的形式塑造了什么,人们都可以给予理解和体味。二、中国画中的线的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的融合与统一。中国画中的线条表现不同物象的外型特征及不同质感,传达出不同对象的神态,同时反映出画家的性格心态与感情及艺术趣味。线还以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使读者产生共鸣,在欣赏客观形神与主观情思结合的画面形象同时,品位线的浑圆、曲美、刚直、险峻、苍劲、灵巧、朴拙等妙趣。正是线的变化多端的形式使我们在欣赏作品时感到赏心悦目,玩味无穷,得到高雅的精神享受,线既然是画家认识的结果,必然与感情因素有着自然相同的渠道。线作为最直接最原始的绘画表达形式,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衍变过程中,浓缩着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趣,使线条自身的二重性造型功能和审美功能不断求得平衡和统一,矛盾冲撞的结果使线的表现力不断丰富和增强,同时也培养和创造了比较纯粹的审美形式感。中国画的线从不脱离客观物象,又不满足与简单地再现客观物象;中国画具有既不完全的表现形象,又不完全抽象的造型语言。它运用笔的提按、疾缓、裹散、顿挫等手段,将粗细、浓淡、干湿、刚柔、滑涩等不同对比因素巧妙地统一到笔下,表现出不同物象的外型特征及不同质感,传达出不同对象的神态,同时反映出画家的性格心态与感情
本文标题:线在国画当中的运用开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3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