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内容体系学习要求重点掌握:◆劳动供求均衡及工资的决定;一般掌握:◆资本市场均衡及均衡利率;一般了解:◆准租金和经济租金;背景资料:何女士是某公司的员工,自从2000年进入公司以后,工作一直勤勤恳恳,服从公司的各项安排,对于公司的加班规定也毫无怨言。公司按照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和计件工资计算劳动报酬,加班工资的计算标准为超过工作时间累计满8小时支付30元,星期六加班也按此标准。2006年年底,何女士因琐事与公司发生纠纷,公司通知何女士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由于双方对何女士加班工资的给付标准及数额发生纠纷,何女士拒绝办理终止劳动合同手续,并于2007年1月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仲裁后,何女士不服仲裁裁决,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何女士在诉状中称,自其进入公司以来,工作日每天工作都是10小时,每星期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法律规定的40小时,然而2004年之前公司从未发过加班工资。后来,即使公司在接受劳动部门检查后发放了加班工资,但发放标准仍低于国家规定。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1)平日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不能安排补休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2007年3月17日,当地人民法院审结此案,认定该公司支付职工何女士的加班工资违反了相关规定标准,一审判决被告支付原告何女士加班工资、超时工资及补偿金共计24000余元。从分配理论角度思考此案件,我们的问题是:1、此公司为何以低于法定加班支付工资标准不断要求员工加班?2、王女士一直对公司加班毫无怨言,可以看出对王女士起主要作用的是收入效应还是替代效应,为什么?3、为什么我国《劳动法》规定休息日、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必须支付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三百的工资?分析思路: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最优数量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价格成本,即:VMP=W。假定生产要素为劳动,用L表示,单位生产要素价格为工资用W表示,厂商要素支出总额C=W•L。这样,在厂商及保持最优生产要素的使用数量,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就要减少要素支出的总成本C=W•L。在厂商不减少L(工人数量)的情况下,要想减少总成本C,只能减少W(工资)。减少工资可采用的方法有两种:绝对数量的减少和相对数量的减少。厂商延长劳动时间、不发加班工资的做法,就是从相对工资和绝对工资两方面缩减工人工资,追求其利润最大化。王女士一直对公司加班毫无怨言,可以看出对王女士起主要作用的是替代效应。从劳动供给曲线上看,即处于供给曲线的下半部分。因为从王女士加班的态度上看,其毫无怨言,说明对她来说可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压力大,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即她愿意牺牲闲暇时间用于加班,来赚取更多的工资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从劳动供给考虑,劳动者的工资取决于劳动者对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即劳动和闲暇的分配。如果劳动者愿意牺牲闲暇时间去进行劳动,劳动供给增加,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反之,劳动供给减少,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在大多数劳动者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情况下,由于劳动者的每天的时间一定(24小时),所以,替代效应也是受到限制的,即劳动者不应把24小时全部用来工作,必须保证他一定的闲暇时间用来吃饭、休息和睡眠等。从这个角度上说,《劳动法》正是基本保护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以利于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如果让劳动者在休息时间加班,必须保证劳动者享有较高的工资,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效应;同时,增加厂商的要素成本,减少其利润,降低他们迫使劳动者加班的积极性。一、主要概念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参见教材P137)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VMP=MP·P。(参见教材P137)边际收益产品(MRP)也可用边际收益产量来表示,它是指边际产品(MP)和边际收益的乘积,用公式表示:MRP=MP·MR。(参见教材P152)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参见教材P144)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参见教材P145)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参见教材P145)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要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参见教材P148)利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它是影响厂商对资本的需求量的重要因素。(参见教材P149)二、重难点辅导1.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都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种市场结构,其价格都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并以此协调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但要素市场与产品也有差别,主要表现为:供求主体不同需求性质不同需求特点不同2.边际生产力与边际产品价值所谓边际生产力,从实物形态上说,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厂商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即边际产量MP。从价值形态上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每增加一个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值,叫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VMP。公式:VMP=MP·P,因为MP=ΔQ/ΔL,所以也可以写成:VMP=(ΔQ/ΔL)·P。此公式只适用于完全竞争市场。如果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则称为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收益产品(MRP):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收益。公式:MRP=MP·MR,因为MP=ΔQ/ΔL,MR=ΔTR/ΔQ,所以MRP=(ΔQ/ΔL)·(ΔTR/ΔQ)=ΔTR/ΔL。此公式适用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在本章里,我们只研究完全竞争市场,所以此概念和公式一般了解即可。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中还会经常使用到边际产品(MP)、边际收益(MR)、边际要素成本(MCL)、平均要素成本(ACL)等概念。要注意区分。边际产品(MP):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也就是我们以前所过的边际产量。MP=ΔQ/ΔL边际收益(MR):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MR=ΔTR/ΔQ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产品(MP)与产品价格(P)的乘积。边际要素成本(MCL):厂商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MCL=ΔTC/ΔL平均要素成本(ACL):厂商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平均花费的成本。ACL=TC/L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无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其价格都是一个常数。即在产品市场上,MR=AR=P,在要素市场上,MCL=ACL=WO3.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价格与产品的价格决定一样,也是由生产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所不同的是,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或派生需求,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就是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4.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由于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按照第五章已经学过的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所购买的要素量占整个市场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要素供给具有完全弹性,即厂商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其高度为要素价格。又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要素的价格是既定,故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成本MC是不变,等于要素的价格,所以MCL=ACL=WO。但是市场上所有厂商结合在一起时却不能按既定的价格买到它们要买到的任何数量的要素,因为整个市场要素购买量很大,这时,要素供求量变化会影响要素价格。因此整个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比较复杂,可以有多种形状,不能一概而论。如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而劳动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等。5.生产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整个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均衡的结果,即由要素市场上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要素的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MCL(或AML),所以,厂商的要素均衡条件是:VMP=MCL=W6.产品市场的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与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条件VMP=MCL的关系两个公式是从不同角度出发考察利润最大化条件,两者都可以保证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需要对投入要素量、产出量作出某种抉择。如果厂商把产出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成本MC),即使得这一产量下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但是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作为选择的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投入要素的函数,那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可以表述为:VMP=MCL=W(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应是MRP=MCL),也就是厂商把雇佣的劳动投入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雇用劳动总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产品价值VMP)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劳动雇用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要素成本MCL。理由是:假如VMP)MCL,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雇用这个单位劳动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也就意味着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增加的每单位劳动投入量都可获得些许利润,从而增加劳动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反之,如果VMP〈MCL,这意味着最后增加雇用的那个单位劳动反而造成损失,从而导致总利润较前较少。所以如果厂商把投入要素如雇用的劳动量作为选择变量,那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便是VMP=MCL7.劳动供给曲线劳动的供给不仅取决于劳动的价格——工资,而且也取决于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或闲暇时间的多少,所以研究劳动供给要从劳动者对既定的时间资源分配开始。劳动者能把多少时间用于闲暇时,主要考虑的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小时工资率。小时工资率是劳动者享受闲暇的代价,它代表享受1小时闲暇必须牺牲1小时工资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小时工资率越高,即闲暇的机会越来越高,劳动者会多选择劳动、少选择闲暇;反之,小时工资率越低,即闲暇的机会成本低,劳动者会少选择劳动,多选择闲暇。劳动与闲暇时间的最优选择,即理想的均衡就是1小时闲暇的边际效用等于1小时劳动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8.影响劳动供给曲线的因素一是工资率,劳动供给和工资率成同方向变化,即工资率越高,劳动供给越多;反之,工资率低,劳动供给少。二是闲暇,劳动供给和闲暇的效用成反方向变化,即闲暇效用越大,则劳动供给越少;反之,闲暇效用越小,劳动供给增加。9.劳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的弯曲程度取决于工资率提高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工资率提高带来上述两种效应,而这两种效应的相对程度又决定着单个劳动者提供劳动量的状况。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劳动供给量随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向右上方倾斜。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量随劳动价格的提高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为负斜率,向左上方弯曲。10.土地的需求和供给曲线经济学上的土地泛指一切自然资源,具体讲包括地面、矿藏和水域等。土地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的最重要特点是土地供给量是固定的,完全无弹性,因此,土地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线。由于土地供
本文标题:经济学第六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6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