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财会20班26
《经济政治与社会》电子教案黄永丽第一章透过经济现象教学目标: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关,劳动关,增强创新、诚信、效益、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教学要求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知识点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一、商品与货币(一)商品交换的现象商品交换促进了经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如果没有商品交换,人类社会也只能停留在自然经济阶段不会有进步。(二)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是商品的使用价值。2、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3、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用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来衡量的,而劳动量又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量的。(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因素(三)货币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1)第一阶段: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或偶然地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2)第二阶段: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由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3)第三阶段:一般价值形式即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某一种商品来表现。(4)第四阶段:货币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表现。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它的本质就是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二、价格变化与价值规律(一)商品价格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商品的价格是由或货币的价值和商品的价值共同决定的。货币的供求失衡,将会使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化。(二)价值规律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四)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调节着社会生产,即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两级分化。三、消费心理与正确的消费观(一)生活消费的结构和水平1、生活消费的结构2、生活消费的方式3、影响生活消费水平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4)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5)政府的消费政策(6)消费者偏好(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2)消费方式健康,摒弃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首先,通过教育、宣传,使人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其次,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再次,净化消费环境。(3)结构合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消费结构合理是指消费结构在一定的生产发展阶段,由非科学合理的构成向科学合理的构成发展完善的过程。知识点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一、企业的基本知识(一)企业的含义企业是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而获取盈利,从事生产、流通和其他服务性的经济活动,进行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经济组织。(二)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1、国有企业的概念和性质国有企业是政府投资或者参股设立的企业。2、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和经营责任国有企业经营权,是指国有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3、外资企业外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经中国政府批准,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在中国境内投资设立的企业。(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1、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企业经济效益指的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意义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二、企业经营的经营与发展(一)现代企业制度1、企业制度的含义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2、企业制度的分类3、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及核心内容现代企业制度特指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法人企业制度,一般也叫现代公司制度。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二)企业的兼并和破产1、企业兼并的含义和意义企业兼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根据契约关系进行权合并,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2、企业破产的含义和意义企业破产,就是对那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三)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经济效益和利润的关系2、经济效益和劳动消耗的关系3、经济效益和商品质量的关系4、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5、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6、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7、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的关系8、经济效益与企业信誉形象的关系9、经济效益与名牌的关系三、劳动者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一)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劳动者素质是指一个国家中能够从事社会劳动的全部人口的整体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是依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离不开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建设者和专门人才,因此,应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尤其要重视职业教育。(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知识点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一)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3、处理好社会成员个人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原则(二)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政策,主要体现在:1、初次分配领域的政策2、分配领域的税收政策3、社会保障政策(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二、培养依法纳税意识(一)税收在我国财政中的地位和作用1、税收是国家机器运转的经济基础2、税收是以法制为基础的一种分配形式3、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二)税收在我国财政中的作用1、筹集财政收入2、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3、调节收入分配(三)自觉增强纳税意识1、法制意识2、责任意识3、国家意识4、奉献意识三、掌握投资理财的一般知识(一)个人存款储蓄(二)债券1、债券市场的种类2、债券市场的作用(三)股票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代表着其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1、股票分类2、股东的权利3、股息4、股票的基本特征(四)商业保险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1、商业保险的特征2、商业保险种类3、商业保险的购买原则第二章投身经济建设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发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教学要求:认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对外开发基本国策的必要性。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运用:践行市场规则,市场道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知识点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与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含的内容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5、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性6、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依据首先,坚持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要求。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国情,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再次,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二)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知识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市场与市场经济(一)认识市场1、市场的概念狭义的市场,指商品买卖的场所,它在一定空间聚集了商品,便于买卖双方进行交易,如集市、物资交流会、商店、超级市场等。广义的市场,指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之间聚集关系的体现。2、市场的构成要素概括地说,一个完整的、可以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市场是由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机制等因素构成的。3、市场的作用(1)配置资源(2)调节经济活动(二)了解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市场调节下运行的经济。首先,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其次,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2、市场经济形成的条件(1)生产要素商品化(2)经济关系市场化(3)产权关系独立化(4)生产经营自主化(5)经济行为规范化3、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一)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1、传统的认识2、对苏联模式的借鉴3、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三)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2、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培育(1)培育市场主体(2)培育要素市场(3)健全市场机制(4)发展市场中介机构(5)建立市场秩序规则,加强市场管理(四)国家的宏观调控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2、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1)经济计划(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4)行政手段知识点3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小康社会”概念的由来1、历史渊源2、邓小平最早提出“小康”3、十二大首次使用“小康”概念4、实现总体小康生活5、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与奋斗目标1、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强国富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3、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二、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提高服务业比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2、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3、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4、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5、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6、农业发展可持续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之路(二)新型工业化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标第二,新的物质技术基础第三,新的处理各种关系的思路第四,新的工业化战略(三)提高服务业比重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1、加快发展服务业对于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增强产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2、加快发展服务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3、加快发展服务业是转
本文标题: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财会20班2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6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