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授课章节名称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新授使用教具教材、粉笔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条件,了解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概念和主要内容,了解代理权产生的方式和代理权的终止;理解经济代理的概念,能正确地行使代理权,理解经济法律行为和事件的概念;明确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明确经济职权的概念;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以及国家对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手段,掌握经济职权的特征,掌握滥用代理权和无效代理的表现及其后果。教学重点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事实;经济法律行为;经济代理行为教学难点法人;经济代理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复习导入——引发思考——拓展思维——总结巩固——灵活运用。课前准备要求学习用书;听课记录本课外作业1.什么是法律关系?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有哪些?3.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种类有哪些?经济权利的种类有哪些?4.什么是经济法律行为?它有哪些特征?5.经济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有哪些?6.侵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教学后记2授课内容、活动及板书设计内容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第1课时)【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法的常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什么是法?它有哪些本质?法的特征有哪些?它的效力是怎样的?【讲授新课】第一节经济法律关系及其构成要素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或者说法律关系是指被法律规范所调整的权利义务的关系。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调整它的法律规范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称为民事法律关系或民商法律关系;调整行政管理关系而形成的法律关系,称为行政法律关系。它们也可以分别称为民法关系、行政法关系等。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调整的主要是因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经济法律关系可以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1)按经济内容可分为:计划法律关系、合同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信贷法律关系等。(2)按法律性质可分为:①组织法律关系,是指各类主体在实行组织管理职能方面所发生的经济法律关系;②财产法律关系,是指以一定的具体的财产形态为客体或与财产相关的行为为客体所发生的经济法律关系。(3)按结构形态可分为:①经济管理法律关系,是一种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②经营协调法律关系,是一种市场运行中的横向经济关系。三、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经济法律关系的主要特征有:(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组织,即主要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内部组织。(2)经济法律关系是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3)经济法律关系是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社会组织意志直接协调结合的法律关系。(4)经济法律关系是采取较严格的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的法律关系。一般采用书面形式,有的还要登记、鉴证、公证。复习,导入新课联系经济法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讲授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回忆思考回答问题根据老师的引导,分析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阅读教材,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种类3四、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是由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3个要素构成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构成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同样是由主体、内容和客体3个要素构成的。(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也称经济法的主体,是指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当事人。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法律关系主体的数目因法律关系的具体情况而定,但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因为至少有两个主体,才能在他们之间形成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什么人或者组织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是由国家法律规定和确认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包括:(1)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是指行使国家职能的各种机关的通称,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等。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机关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中的经济管理机关。(2)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包括企业法人和非法人经济组织。它是市场中最主要的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广泛的主体。社会团体主要是指人民群众或社会组织依法组成的非经营性的社会组织,包括群众团体、公益组织、文化团体、学术团体、自律性组织等。(3)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和有关人员。经济组织内部担负一定经济管理职能的分支机构和有关人员,在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参加经济组织内部的经济管理法律关系时,则具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4)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自然人。当他们参与经济法律、法规规定的经济活动时,便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1)经济权利是指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资格或许可。其含义包括:①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依法按照自己的意志,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②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的规定,要求经济义务主体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要求。③当经济义务主体不依法或不依约履行合同时,经济权利主体可以凭借这种资格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强制其履行或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保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2)经济义务是指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责任。其含义包括:利用现实案例,讲授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举例说明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举例介绍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理解案例,分析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分析比较,认清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从案例中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4①经济义务主体必须依据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为或不为一定经济行为,以实现经济权利主体的利益和要求。②经济义务主体应自觉履行经济法律、法规、合同、协议所确定的各项要求,否则要受到国家强制力的约束。(3)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分类。经济权利可分为:①原生权利,也叫固有权利。这是由经济法主体依法直接取得的权利,如所有权。②取得权利,指必须由经济义务主体实施一定行为,经济权利主体才可获得和实现的权利,如经济债权。经济权利的具体种类主要有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经济职权、经济债权、工业产权等。经济义务可分为:①法定义务,即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②约定义务,即合同、协议约定的义务。就企业、公司等经济组织而言,经济义务主要有对国家的义务、对社会的义务、对内部组织和职工的义务。(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1.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客体是确立权利义务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内容的依据,也是确定权利行使与否和义务是否履行的客观标准。权利和义务只能通过客体才能得到体现和落实。如果没有客体,权利义务就失去了依附的目标和载体,无所指向,也就不可能发生权利义务。2.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法律关系客体的内容和范围是由法律规定的。能够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东西应当具备的特征是: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只有这样的东西才适宜由法律调整,才能成为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和作用的对象。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3类:(1)物。指可为人们控制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物可以是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流、森林;也可以是人造物,如建筑物、机器等;还可以是财产物品的一般表现形式——货币及有价证券。(2)智力成果。它是指人们通过脑力劳动创造的能够带来经济价值的精神财富,如著作、发现、发明、设计等,它们分别为著作权关系、发现权关系、发明权关系、商标权关系的客体。智力成果是一种精神形态的客体,是一种思想或者技术方案,不是物,但通常有物质载体,如书籍、图册、录像、录音等,就是记录、承载智力成果的物质形式。它的价值不在于它的物质载体价值,而在于它的思想或技术能够创造物质财富,带来经济效益,它是一种知识财富。(3)行为。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不是指人们的一切行为,而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或不作为(消极行为),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等。五、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举例介绍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从案例中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5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是指根据经济法律规范在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内容或客体的变化;经济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终止。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要求具备3个条件:一是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的依据;二是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这是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实际承担者;三是有法律事实出现。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法律规范和法律主体只是法律关系产生的抽象的、一般的前提,并不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化,法律事实则是法律关系产生的具体条件,只有当法律规范规定的法律事实发生时,才会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大类: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最普遍的法律事实。按法律行为的外在表现情况,可以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形式。作为指积极地实行具有法律意义的动作行为;不作为指消极地不实行法律要求的动作行为。按行为性质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合法行为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最为常见,如依法订立合同、缔结婚姻、录用职工。违法行为也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如侵权行为可以引起民事诉讼和损害赔偿关系,违反行政法规可以引起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关系,犯罪行为可引起刑事诉讼和刑事处罚关系等。法律事件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事件可以是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台风等造成的自然灾害;也可以是某些社会现象,如战争爆发、重大政策的改变等,虽属人的行为引起,但其出现在特定法律关系中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灾害可引起保险赔偿关系的发生或合同关系的解除;人的出生可引起抚养关系、户籍管理关系的发生;人的死亡可引起抚养关系、婚姻关系、劳务合同关系的消灭,继承关系的发生;重大社会变革可引起多领域法律关系的变化。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为绝对事件,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为相对事件。它们的出现都是不以人们(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第2课时)第三节经济法律行为一、经济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一)概念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设立、变更或终止一定法律关系所实施的一种合法行为。经济法律行为是最为广泛的法律事实。(二)特征1.经济法律行为必须是主体从外部表现出来的活动。例举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联系经济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或终止,讲授例举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联系经济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或终止,理解62.经济法律行为是主体有自觉意识的活动。3.经济法律行为必须是复核法律规定的行为。二、经济法律行为的分类和形式(一)分类1.单方的法律行为与双方或者多方的法律行为;2.无偿的法律行为和有偿的法律行为3.诺成性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法律行为4.要式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法律行为。(二)形式1.明示方式:行为人明确表示自己的内在意愿(1)口头方式(2)书面方式2.默示方式当事人通过行为的作为或不作为的间接方式表示自己的内在意愿。(1)推定方式(2)沉默方式三、经济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合格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具有法律赋予的资格2.主体必须就有权利和行使这种权利的能力(二)主体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必须自愿真实,是决定法律行为效力的一个重要条件。(三)经
本文标题:经济法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6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