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善,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2、个体心理发展包括认知能力的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3、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方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4、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2)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个体在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不断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要求引起新的需要,新需要与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是个体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为什么说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积极影响过程。教育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提出全面而具体的要求,教育可以加速或者延缓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合理的要求和良好的教育条件能够加快心理发展的进程。中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等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5、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①过渡性②动荡性③社会性④闭锁性和文饰性6、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①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②关于关键期:关键期指的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7、费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1)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是由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组成。·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以动态的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2)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①口唇期(0~1岁)②肛门期(1~3岁)③性器期(3~6岁)④潜伏期(6~11岁)⑤生殖期(11或13~20岁)8、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信任对不信任(0~1岁)·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岁)·勤奋自取对自贬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18~25岁)·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25~60岁)·完善无憾对悲观绝望(60~死亡)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认知发展的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期)10、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①文化历史发展理论;②高级心理机能是由工具与符号为中介的;③心理发展的活动说;④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心理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有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合作伙伴合作时,儿童能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章中小学生注意、感知和记忆的发展与教育1、注意的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2、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保持功能③调节和监督功能3、注意的品质:①注意的广度②注意的稳定性③注意的分配④注意的转移4、注意的种类:①无意注意②有意注意③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有必要时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5、感知的含义: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6、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7、记忆的含义:记忆是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其内容可以是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记忆使心理活动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8、记忆的种类:①形象记忆②情景记忆③语词-逻辑记忆④情绪记忆⑤运动记忆9、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遗忘遗忘的原因:①衰退理论②干扰理论③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④动机性遗忘理论第三章中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1、思维的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①问题情境②知觉特点③知识经验3、中小学生思维发展的总发展趋势:从具体到抽象,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4、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1)抽象思维逻辑在逐步发展,但任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2)抽象思维逻辑的自觉性开始发展,但是任然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3)思维的发展再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4)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2思维的基本过程逐渐发展并日趋完善。3初步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辩证逻辑思维开始萌芽。4思维的品质不断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个体性差异。5、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有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2)形式逻辑思维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4)思维的自我中心性。6、想象的含义:想象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7、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它是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有意想象:是由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创造性的程度不同,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产生所具备的两个主要条件:①要正确理解语言及图样标志的意义。既然再造想象是有一定的语言和图样的标志所引起,因此,语言符号的使用应清晰准确,符合事物的真相。②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表象是再造想象的基本材料,已有表象数量越多,再造想象的内容越丰富;已有表象质量越高,再造想象的内容越正确。创造想象的产生所具备的条件:①创造需要与动机②表象的积累与储备③积极的思维活动④灵感与艰苦的劳动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第四章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教育1、情绪与情感的定义: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狭义指有机体受到生活环境的刺激时,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较剧烈的态度及其体验。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体验。2、情绪与情感由三种成分构成:①主观体验②生理唤醒③情绪产生时的外部反应3、情绪情感的功能:①信号功能②感染功能③动机功能4、情绪状态(理解就好)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心境: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感染上某种侧色彩的、较持久的、微弱而平静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5、情感的种类:①道德感②理智感③美感(理解)美感: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第五章中小学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与教育1、个性的概念:个性是个性心理的简称,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个性特征: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制约性3、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子系统。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活动的内在动力,它标志着个性活动的方向性和指向性,具体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成分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个性倾向性较少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主要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4、气质的概念:气质个体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带上个人的独特色彩,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5、气质的心理特征:感受性耐受性反映的敏捷性行为的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向性6、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性格是个性的核心。7、性格的结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8、能力的概念: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9、能力的种类(1)按其适应的活动范围,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根据活动中能力的创造性程度的大小不同,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和能力与知识的关系,分为:液体能力和晶体能力。(4)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10、智商=智力年龄(MA)/生理年龄X100%11、自我意识的概念: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它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第八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习的一般概念:广义的学习是指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主要指的是人类的学习。理解学习定义要把握的几点:(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行为的变化是相对一致的变化;(3)学习是基于反复经验引起的。2、学习分类(1)依据学习结果分类(美国·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2)依据学习目标分类(美国·布鲁姆):①知识,指能对具体事实、定义、原理等知识的简单回忆。②领会,指能解释所学的知识。③指在特殊和实际情况下应用概念和原理。④分析,指能区别和了解事物间的内部结构、内部联系。⑤综合,指把已有经验中的各部分或各要素组合成新的完整思想,从而产生新的知识结构。⑥评价,指根据内在证据和外部标准对所学的材料能作出判断,确定所学知识的价值。(3)依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类(美国·奥苏泊尔):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4)根据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的联系。3、联结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该作用论源于一个意外事件)(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4、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1)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2)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其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3)有意义学习的条件(4)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第九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1)陈述性知识:也称描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事实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是关于做事的一套操作步骤和过程的实践性知识。2、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符号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概念学习: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也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和例证。两种类属学习的主要区别在于学习之后原
本文标题: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69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