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要点【主题:个人分配与国家分配】一、个人收入的分配1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按劳分配的地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再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必要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原因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重要性: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3、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4、如何判断个人收入属于何种分配方式(1)按劳分配:适用于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劳动收入表现形式:国有、集体企业(或明显公有性质企业)中工人工资、奖金、津贴。农民土地承包收入(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适用于个体经济。个体劳动者的经营收入(3)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私营、外资企业雇佣的劳动者劳动报酬(形式:工资奖金紧贴)按管理要素:企业聘用高管的报酬按技术要素:科技人员技术转让和技术使用(包括技术作价入股)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地租和房租的收入按资本要素:私营、外资企业的投资经营利润收入;居民投资所得股息、红利、利息等的收入按知识要素:信息费、稿酬等。5、为什么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背过】①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②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6、收入分配的公平(1)含义: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意义【背熟】:①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②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密切关系,角度)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④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⑤维护社会公平,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实现的途径(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背熟★】: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④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⑤实现社会公平,还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长。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措施。拓展:我国目前收入差距问题1.认识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1)收入差距的表现:①区域收入差距,主要指东西部收入差距②行业收入差距,主要指垄断行业收入过高③城乡收入差距④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⑤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理论依据:①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现实意义:参考6.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基本与怎样实现公平相同)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⑤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7、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背熟★】(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基础和前提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的贫穷;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社会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公平和效率也存在矛盾性,两者强调不同的方面。(3)措施:①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二、财政与税收1、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1)财政的含义: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2)财政收入①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②渠道: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国企税后利润、分红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③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A、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B、应对的措施:必须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3)财政支出①含义:财政支出就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②构成: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4)财政收支关系①财政收支平衡:财政收支完全相等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②财政赤字: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③财政盈余: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部分。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2、财政的作用【背熟★】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3、税收及其种类(1)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①强制性。②无偿性③固定性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3)种类:根据征税对象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是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①增值税作用: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②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4、依法纳税(1)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原因:①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②从税收与国家财政的关系看,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③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④从税收的强制性看,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违反税法必须受到法律的追究。要求①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②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2)偷税、欠税、骗税、抗税都是违反税法的行为,违反刑律的要依法进行刑事处罚。拓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工具不同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债、保护价收购粮食等都属于财政政策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三率”的调整。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制定者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货币政策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的联系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②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知识要点【主讲体制背景、时代背景和国际背景】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经济调节资源的手段有市场和计划。【市场机制怎样调节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关系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的。市场中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着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2.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1)市场调节的作用(优点):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②市场调节还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不完美)(注意自发性与盲目性、滞后性的区别)(3)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4)市场调节的本质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实现。3.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背熟)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⑴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规范市场秩序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规则。⑵国家要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⑷市场
本文标题: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6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