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附件:经济金融基础知识第一节经济学基础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需求与需求曲线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对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是消费者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也受到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偏好、其他商品的价格以及人们预期的该商品和其他商品未来的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动时,将引起消费者需求的变动。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曲线是需求定理的几何图形表述形式。如果用横轴表示商品价格,纵轴表示需求量,把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数据关系描绘在平面坐标图上,就形成需求曲线。(二)供给与供给曲线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如一月或一年)对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数量。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生产者从事生产的目标。(2)商品的价格。(3)其他商品的价格。(4)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的价格。(5)政府的租税2政策。(6)厂商对未来的预期等。影响供给的因素要比影响需求的因素复杂得多,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上,供给要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在影响供给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反映供给量同价格关系的供给定理除了用上述文字叙述,还可通过几何图形来表示,如果用横轴表示商品价格,纵轴表示供给量,把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数据关系描绘在平面坐标图上,就形成供给曲线。(三)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与其市场供给相等时的价格,或者说,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其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根据市场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分别确定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而在这两条曲线的交点,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这时市场达到均衡状态。这种在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为已知和确定不变条件下,市场供求达于平衡状态时的价格,就称为均衡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供(需)量,称为均衡产(销)量。均衡价格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由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就是供求定理,其内容包括:(1)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3降。以及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2)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以及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价格调节经济的过程。在现实经济中,价格的形成及价格对经济的调节是同一社会经济过程。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在经济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金的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衡量,也可以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入来表示。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均衡、持续和协调的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虽然都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提高,但经济增长关心的重点是物质方面的进步、生活水准的提高,关注的是实际经济总量增长。而经济发展不仅关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更关心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价值判断、意识形态的变革。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概括为: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4(二)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也称经济波动。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按照一个经济周期时间的长短,经济周期可分为3-4年的短周期、9-10年的中周期和50一60年左右的长周期三种类型。经济周期的阶段性变动及其每一周期的长度是经济周期的外部特征。那么,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何在?对此,西方经济学家作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一般可划分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主要特征是:第一,国民收入的水平取决于总需求,因而引起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仍在于总需求。第二,在总需求中,消费占的比例相当大,但根据现代经济学家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消费在长期中是相当稳定的。消费中的短期变动,尤其是耐用品的消费变动,对经济周期也有影响,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政府支出是一种可以人为控制的因素,净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这样,经济周期的原因就在于投资的变动。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中,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经济周期理论是最重要的一种经济周期理论。后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汉森认为,投资增长通过乘数的作用会引起总收入或总供给的增加,而总收入或总供给增加以后,将引起消费的增加,消费品数量的增加又会引起投资的再增加。这种由于收入变动而引起的投资就是“引致投资”。汉森指出,不仅5如此,而且这种投资增长的速度要比总收入或总供给增长的速度快,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增加,而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减少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即所谓“加速原理”。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3)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二)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与国民原则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计入美国的GNP中,但不计入美国的GDP中,而计入日本的GDP中。(三)消费价格指数(CPI)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以消费品价格衡量物价水平最常用的指标。通常被世界各国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物价指数之一。在美国,劳动统计局每月在大约50个城市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6包括400多种产品和服务,以此来测算消费者价格指数。以这些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为样本,比较根据当年价格计算的商品总价值和根据基年价格得到的商品总价值,得到的比值就是消费物价指数。在我国,国家统计局每月都对外公布中国的CPI指数,该指数包括食品、烟酒、日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具体又分为200多个基本分类。(四)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这里的价格不是单一的某个商品或某种服务的价格,而是一组能够反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五)失业率经济状况的一个方面是一个国家经济利用自己资源的情况。由于劳动是一个国家主要的资源之一,所以,经济决策者都十分重视本国的就业情况。作为衡量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人口的就业情况的统计指标,失业率指的是有工作意愿而仍未有工作的劳动力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一般认为,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即可视为充分就业。(六)进出口总额海关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口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进出口总额用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我国规定出口货物7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七)国际储备与外汇储备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各种经济交易和交往的综合记录和反映。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它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国际储备是一国政府拥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国际储备性资产,主要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四大部分。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所拥有的全部外汇,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在国外银行的存款、外国国库券和长短期债券,以及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可以用的债权。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四、产业结构在我国,产业的划分是: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各业;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服务两部分,共4个层次:①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8储等业。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咨询信息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等业。③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业。④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不仅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联系,而且各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综合形成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也存在着数量比例关系。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都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未来中国产业的发展受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能源消费将成为中国无法承受的巨大包袱,中国产业需要走节约型发展的道路,实践循环经济是未来中国产业发展一种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经济结构则是比产业结构范围更为宽泛的概念,指国民经济的组成和构造。它有多重含义:(1)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来考察,则主要通过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比重和构成来表现。(2)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组成和构造考察,则包括产业结构(如一、二、三次产业的构成,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构成等)、分配结构(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及其内部的结构等)、交换结构(如价格结构、进出口结构等)、消费结构、技术结构、劳动力结构等。(3)从所包含的范围来考察,则可分为国民经济总体结构、部门结构、地区结构,以及企业结构等。(4)从不同角度进行专门研究的需9要来考察,又可分为经济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就业结构、投资结构、能源结构、材料结构,等等。所谓经济结构调整,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进行调整,藉以改善各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比例关系,利用技术进步的主导作用,促使国民经济结构合理化,推动整个国发经济向前发展。第二节宏观经济政策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作出的选择,是国家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财政政策主要通过财政制度发挥作用。财政制度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税收制度和预算制度。税收是形成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政府参与和干预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法规、税
本文标题:经济金融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70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