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1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龚曙明一.教学整体优化的基本问题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运行机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关键在于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而教学整体优化涉及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从教学过程来看,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要素;从教学环节来看,涉及到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手段、考试方式、实践教学、素质教育、教学管理等诸多环节;从专业人才培养来看,涉及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三大构面。因此,教学整体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系统思考和系统设计,敢于改革和实践探索。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在于通过优化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发挥其整体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因此,教学整体优化的思路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统计专业人才为目标,以“知识+能力+素质”的三位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知识和能力素质结构和课程体系结构优化为主线,以优化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考试方式、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为路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整体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整体的观念和改革创新的观念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①教与学的关系;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培养三者如何兼顾的关系;④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⑤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等等。如果这些关系处理不好,教学整体优化就不可能实现。教学整体优化必须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为何优化,优化什么,怎样优化。为何优化必须明确教学整体优化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什么必须明确教学整体优化的具体内容,怎样优化必须明确教学整体优化的途径和措施。以下我们主要从教学整体优化的具体内容和路径方面进行统计学专业的教学整体优化研究与实践探索。二.教学整体优化的路径(一)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优化是教学整体优化的关键,这是因为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既2关系到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学科知识结构,又关系到怎样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素质。一般来说,只有在合理界定统计学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设计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其结构,进而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优化应遵循下列原则:1、必须遵循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在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中,规定了本专业的学生应具备数学科学知识、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统计科学知识;强调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指出了本专业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这些都是进行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优化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前提。2、必须以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依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统计学专业的主干学科规定为: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应用等学科。因此,该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应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点突出这些学科知识。3、必须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了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知识结构、课程体系结构、能力素质结构三者应从总体上进行优化设计,首先要坚持厚基础,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和主干学科知识。其次应坚持宽口径,考虑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将厚基础和宽口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后劲。最后,应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应考虑知识传授,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统计学专业人才获得全面发展。4、必须精选本专业必须具备的知识点和能力素质点。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统计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经济科学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相关知识、人文知识等等,都可以划分为许多的分支学科知识。作为专业教育而言,由于学制有限,不可能也无必要将各个学科的所有知识都纳入本专业的知识体系之中,为此,必须从复合型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结构的需要出发,按照必备性、够用性、科学性原则,从各个有关学科中选择其分支学科知识,并考虑其课程设置。5、必须遵循系统性和整体性原则。统计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应注意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各种学科知识应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必须体现知识结构的合理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注重优化课程设置的整体效应,使知识传授更具系统性和整体性。6、必须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由于统计学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多构面的3知识结构,因而课程的设置必然出现多门类化,但在总学分总课时约束的前提下,又不可能面面俱到,同等对待。为此,必须遵循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正确处理重点课程与一般课程、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按照以上原则,我们认为统计学专业人才应具备基础科学和人文科学、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统计科学、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和实践知识等,与此相适应,课程体系同样可划分为六大模块,其中每一个模块又细分为许多不同的课程。统计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能力素质体系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下按照以上原则,我们认为统计学专业人才应具备基础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经济科学知识、管理科学知识、统计科学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实践知识等六个构面的知知识构面能力素质构面课程模块基础科学人文教育思想品德、政治理论、、数学、英语、大学语文、哲学、法学、体育、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学欣赏、音乐欣赏……。思维力、观察力、判别力、表达力……。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经济科学知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贸易经济学、财政金融、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经济分析能力、研究能力、运作能力……。经济头脑、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统计科学知识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企业统计学、预测与决策、市场调查预测、多元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学、统计分析与写作……。数据获取、处理、分析能力、市场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市场预测能力、专业写作能力。计算机科学知识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C语言、开放式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统计应用软件。计算机操作能力、程序设计能力、统计软件应用能力、数据库设计开发能力、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实践知识课程实践、课程设计、实验、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外科研、创新教育……。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经验……。管理科学知识管理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运筹学、系统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管理、行为学……。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活动能力、筹划能力、核算能力、运筹能力、沟通能力、管理素质……。4识体系,与此相适应,课程体系同样可划分为六大模块,其中每一个模块又细分为许多不同的课程。统计专业的知识体系、课程体系与能力素质体系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上图所示:以上给出的只是我系统计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学科知识构面,课程体系模块划分与能力、素质构面的基本关系和基本框架。由此可见,课程体系不仅起着传授知识、支撑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作用,而且起着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教育的作用,故课程体系优化是教学整体优化的核心。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的具体思路如下:1、合理划分课程体系模块。传统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全院选修课、实践课等六大模块。这种划分有利于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但是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学科知识构面不清晰,专业课程体系与知识结构体系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明了。因此,应按学生应具备的学科知识构面来设置课程模块,使课程体系结构有效支撑知识结构体系,达到优化的目的。2、合理分配各课程模块的学分和学时。应在合理控制总学分、总学时的前提下,根据各学科课程模块中课程门类多少、难度大小,本着加强基础、突出重点、保证专业教学需要的原则,合理分配各课程模块的学分和学时,并经过实践经验进行调整修改,使之逐步走向合理化。根据有关院校的实践经验,统计学专业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80学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25学分,我们认为由于统计学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交叉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多学科构面知识,且课程有一定的难度,理论教学课时不足则难以保证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时),因此,我们建议理论教学课时定为160学分,实践教学课时定为20学分。其课程体系结构的学分分配如下:课程模块学分比重(%)学时比重(%)基础科学课程模块5027.8932.3人文教育课程模块105.61806.5经济科学课程模块105.61806.5管理科学课程模块158.22709.7统计科学课程模块5027.881029.0计算机科学技术模块2513.945016.0实践与创新教育模块2011.1————合计180100.02790100.03、合理界定各学科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统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5化,不仅应从课程模块设计上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应对其中的每一个课程模块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进行研究和探索,使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从总体上和局部上都实行优化。(1)基础科学课程模块应坚持厚基础的原则设置课程。其中数学应重点开好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课程,英语应重点开设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英语教学应坚持四年不断线,有关专业课若能采用双语教学或国外原版教材的可不设专业英语课程。政治理论类课程应重点思想品德、政治理论、、哲学、法学等课程,体育教学应重点突出体格体能培养方面。(2)人文教育课程模块应本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设置课程。其中思想品德教育应纳入必修课的范围,而时事政治、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文学欣赏、美学欣赏等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全院任选课程开设,由学生自主选择,有的亦可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同时亦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批人文科学知识类的书籍。(3)经济科学课程模块应考虑统计学专业所需要的经济知识并结合商科类院校的特点来设置有关课程。应重点开设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可区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贸易经济学、财政金融等课程。4.管理科学课程模块应本着加强经济管理课程,突出专业特色的思想来设置相应的课程。管理科学是统计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因此,应重点开设现代管理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等课程,特别是应重点突出以定量管理为主的管理科学等课程。5、统计科学课程模型是统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模块之一,应重点开设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企业统计学、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市场调查预测、多元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与写作,同时,可将贝叶斯统计、非参数统计、实用回归分析、风险管理、保险精华、证券投资分析、统计质量管理等列入专业选修课之中,供学生选学。6.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模块是本专业的三大主干学科课程模块之一,为此应明确,计算机科学技术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工具,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设置应服从于统计应用软件使用、统计数据库开发、数据分析、数据搜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需要,应重点开好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开放式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统计应用软件等方面的课程。7.实践教学模块应本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原则,合理安排和组织6课程实践、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学年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教育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中课程实践与课程设计要强化统计设计实习、统计软件应用实习,统计分析实习、市场调研实习、数据库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实习、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应精心设计与组织。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在实践教学学分中增设创新教育学分。8.深化课程体
本文标题:统计学专业教学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38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