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光照图专项训练光照图练习题
高一地理光照图训练班级:姓名:一、光照图的判读基本方法:1、标自转方向,判读晨昏线(注意复习晨昏线的6个特点)2、定日期:(1)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夏至(2)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冬至(3)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为3月21日或者9月23日,春分或秋分3、时间计算:(1)找特殊时刻: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点或0点;(2)依据经度相差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二、光照图基本考点:1、根据地球旋转方向,判断南北极点:(地球永远是自西向东自转)(1)有旋转箭头:南顺北逆(2)无旋转箭头:根据经度判断旋转方向,然后再南顺北逆2、判断节气3、判断晨线、昏线4、判断直射点的坐标:纬度:看是哪个节气。例如,若是冬至日,则纬度为23o26’S经度: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的经度,即12:00所在的经线5、确定参照点的地方时、区时、时区6、计算参照点的昼长、夜长、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7、比较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分析该时期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课本P18,背诵)8、比较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分析该时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变化规律(课本P19,背诵)9、比较图中各点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10、确定两条日界线,描述新旧一天各自的经度范围三、光照图基本计算公式:(其注意事项参考第一章的复习学案)1、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x经度差2、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3、时区:时区=经度÷154、昼长:昼长=昼弧所跨经度÷155、夜长:夜长=夜弧所跨经度÷156、日出时间:日出时间=夜长÷27、日落时间:日落时间=24-日出时间8、正午太阳高度角:H=90o—纬度差(直射点和所求地点的纬度差)方案一练习题:给你一个光照图,会考察你哪些内容?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本图是以哪个极点为俯视中心的?(2)本图所示为哪个节气?弧AD和弧BD哪个是晨线哪个是昏线?(3)此时,直射点的坐标是?(4)C点属于哪个时区?它此时是几点?(5)E点的夜长是多少?昼长呢?E点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6)比较ABCDEF六点的昼夜长短?并写出该节气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本日过后北半球昼夜长短将会怎样变化?(7)比较ABCDEF六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并写出该节气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变化规律(写出三点)?(8)比较ABCDEF六点的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呢?(9)写出此时全球属于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占全球的比例大约是多少?E方案二练习题:给你一个光照图,会考察你哪些内容?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左图中AOB线为______________(晨或昏)线。(2)左图反映的节气为北半球的_______________,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并在左图中标出太阳直射点。(4)根据左图写出A、B、C三点的地方时。A_________B_______C_______(5)左图中的C、D、E、F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点,四点的角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右图上画出左图对应的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并在右图中分别描出M点的昼弧、夜弧(7)F点的夜长是____________小时,日出时间是_____________。A、B、C三点昼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此时A、C、E、F四点中,昼最长的是_____________,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日过后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此时ACEF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__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10)此时全球属于新的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占全球的比例为____________160°E160°EM
本文标题:光照图专项训练光照图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0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