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网络互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分析
1网络互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社会学专业学生牛晓敏指导老师张春兰摘要:本文通过对南京市高校大学生网络互动方式的调查,对网络互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表现为一般浏览、聊天(如QQ)、收发电子邮件和BBS版面活动等等。此外,网络互动犹如一把双刃剑,发挥着正向和负向的功能,这对正处于基本社会化阶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化有一定的影响,如“囧”等网络流行语言的出现使大学生网络互动有了更加新颖、创新元素的表现,使大学生在虚拟社会化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如网络互动使粘贴复制网络文章成为大学生最为普遍的作弊行为,造成了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关键词:网络互动;大学生社会化;影响因素EffectsofInternetInteractionupontheSocializationofCollegeStudents——TakingNanjingAgriculturalUniversityasanExampleStudentmajoringinSociologyNIUXiao-minTutorZHANGChun-lanAbstract:IntheinvestigationfoundationoftheinternetinteractionofcollegestudentsinNanjing.Thestudyfoundthatintheinformationage,studentsintheformofaninteractivenetworkofdiverse,mainlyforgeneralbrowsing,chat(eg,QQ),tosendandreceivee-mailandBBSlayoutactivities.Inaddition,thispaperdiscussedbothaseriesofpositiveandnegativesffectsofinternetinreractionsuponthesocializationofcollegestudents,suchasinteractivenetworkcopyandpastethearticlesothatstudentsbecomethemostwidespreadcheating,resultinginthelossoftheintegrityofcollegestudents,suchasjiongpopularlanguage,suchastheemergenceofthenetworkalsohasmorecollegestudentsinteractivenovelandinnovativeelementsoftheperformance,sothatinavirtualcommunityofstudentstoreflectthevalueoftheirown.Keyword:Internetinteraction;theSocializationofcollegestudents;Influencingfactors前言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第21次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062年6月30日,我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12300万人,这份报告同时指出了24岁以下的网民占了53.8%。而在这一年龄段的网民主体中,在校大学生又占了绝大部分。又有数据说明现在95.3%的在校大学生是网民,[1]同时高校校园网发展迅猛,使得网络己经从当初的“奢侈品”成为了一个唾手可得的日常性资源,由此可见大学生是网络化浪潮的主体之一。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互动方式——网络互动,网络互动深深地吸引了新世纪的一代大学生,它改变了大学生的信息接受方式和人际互动模式,从各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现实社会化过程进行渗透,已成为大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社会化方式。网上交往行为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并行而生,透视出理性与非理性的色彩,体现出虚拟社会化的特征。而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基本社会化尚未完成,外在的宏观环境与内在的微观心理相互作用,使大学生社会化受到不同折射面的影响。[2]众所周知,网络互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不容忽视,有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有些大学生的网络利用仅仅是休闲娱乐、搜索引擎等,可是有些大学生就能合理进行网络进行学习、创作,添加新型网络文化,另外,网络互动使大学生社会化环境存在着安全和健康的隐患。这就要求我们来解释这一影响的表面与内在相互关联机制。一、文献回顾一般认为,齐美尔在其1908所著的《社会学》中最早使用“社会互动”一词。郑杭生认为,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3]互动同时也是网络的基本特性。“网络互动”是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网络互动是现实互动在虚拟空间的一种延伸。社会学中关于“网络互动”的研究主要是沿着两个理论框架来展开的:符号学与社会互动理论的视角。符号学的观点认为,网络互动是以符号要素进行的社会互动,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以字符、图形、文字、影音、照片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要素;以个人价值观、道德观和个性为主要内涵的人格要素。正是网络互动的“符号”化特征,使得网络使用者可以在物理身体不在场的情况下参与网络场域内的社会交往。[4]社会互动理论认为,从构成要素来看,网络互动可以分为人际互动、群体组织互动、大众传播互动三种类型。而从虚拟社区互动的形式结构来看,可以把虚拟社区互动分为:单中心互动模式、多中心互动模式、跨网互动模式、两两互动模式与宣告—阅读互动模式。[5]也有学者将网络互动分为个人对个人的互动、个人对多人的互动、多人对多人的互动、个人、多人与网络媒体的互动以及网络媒体之间的互动等多种类型。[6]而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互动最大的功能莫过于对青少年社会化过程所产生的影响。风笑天提出,社会化可以分为真实社会化和虚拟社会化。他认为,网络互动构筑了虚拟的“第二现实世界”,使人的社会化在网络生存中产生了全新的方式,传统意义上“与客观现实世界的互动”变为“与虚拟社会情境的对话”。风笑天认为,虚拟社会化具有下述特征:(1)施化者的虚拟性;(2)社会化过程的双向性;(3)行为方式社会化与角色规范社会化脱节;(4)个体化的社会化内容。[7]岳丽君的研究也发现,网络互动的参与者在互动过程中获取了影响他人的隐功能、情感支持的功能以及对互动者的社会化功能。[8]梁进认为,一方面网络扩大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范围,培养了学生的多种社会角色和他们的自我观念及创新能力,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如造成学生交际能力减弱、自我意识抬头和在现实社会中角色扮演的混乱等。[9]但也有许多学者认为,虚拟人际关系对现实交往有促进作用。如Gustavo对青少年的调查表明,网络交友使得青少年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Katelyn的研究显示,88%的人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时间没有变化。[10]甚至有学者认为,网络互动可以改进人们与他人形成亲密关系的能力。刘中起、风笑天发现,青少年现实交往能力的强弱,在3是否使用OICQ网络互动上出现了显著的差异,使用OICQ进行网络互动的青少年比不使用的青少年现实交往能力更强。[11]同时,也有学者研究发现,网络互动可以促进群体纽带的发展、组织中的信息交流以及新群体与新组织的形成。[12]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理论方面出发分析网络互动;第二,从内容、动机、等角度出发分析网络互动的类型;第三,从类型、内容等角度出发分析网络互动的特征、态度;第四,从不同群体出发分析网络互动的功能;第五,从虚拟社区出发分析网络互动。本研究在研究网络互动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分析过程中,将实际调查数据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特有的现象,结合农业院校学科的专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来研究网络互动对农业院校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二、研究设计(一)核心概念的界定网络互动:是指信息化网络化社会,人与人之间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网络的形式而借助虚拟空间相互作用的网上交往行为与方式。[13]本文的网络互动是指狭义的网络互动,即在网络中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公众)之间的网络交互行为。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14]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社会文化知识,接受教化,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会人的过程。[15]虚拟社会化:本文的虚拟社会化是指大众媒介,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互动进行的社会化,即大学生与虚拟社会情景的对话,并得以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形成和完善。(二)资料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的总体为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本科生,抽取300个样本,采用多段抽样的方法获取,第一阶段,以本学校南苑的13个宿舍楼为抽样框,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幢宿舍楼;第二阶段,以每幢宿舍楼的所有宿舍为抽样框,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其中的25个宿舍;第三阶段,进入抽中的宿舍,以遇到的先后顺序抽取2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为95%。2.访谈法本研究将另外采取结构式访谈法,对调查中发现的“典型”进行了访谈,其中从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中分别选出男女各一人,共选取8个个案。3.文献法为了弥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的不足,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主要用来收集国内外有关网络互动对大学生影响的相关研究,以便了解其异同。(三)资料分析方法1.描述性和相关统计分析本研究运用SPSS11.5软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描述性和相关统计分析。2.个案编码分析本研究采用编码法对8个个案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个案的编码:用“个案”一词的英文单词“CASE”的第一个字母“C”和个案排列顺序的序数组成,如个案1为“C1”。话题的编码:每个问题分别用Q1、Q2、Q3等表示。编码方法:第一组为个案编码,第二组为话题的编码,比如,“C1-Q1”表示个案14(C1)对问题1(Q1)的陈述或看法。(四)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在调查的285名大学生中,从性别来看,男生135人,女生150人,从年级来看,大一学生60人,大二学生67人,大三学生76人,大四学生82人,从专业类别来看,农学类专业学生129人,非农学专业学生156人。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表1样本基本情况类别频次(N)百分比(%)性别男13547.4女15052.6专业农学类专业非农学类专业12915645.354.7年级大一6021.1大二6723.5大三7627.0大四8228.4三、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的南京农业大学非常重视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该校网络普及程度非常高,教学楼、图书馆设立了机房,并有专门提供电脑固定存放的机房,校园网的上网速度比较快,这为该校学生上网提供了很好的硬件设施。该校在本科一年级就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这为该校学生上网打下了很好的技术基础。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全部有上网经历,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这个比例与该校男女比例基本一致。本次调查从大学生对网络互动方式的分析和网络互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两个方面了解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互动性活动的现状。(一)大学生网络互动方式及其使用现状分析1.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的分布状况调查结果见现实(见表2),从上网的平均时间来看,有24.6%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小于1小时,22.1%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2小时之间,18.2%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2-3小时之间,16.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3-4小时之间,18.6%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2小时之间,在五个时间段内上网人数分布比较均衡,平均每次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的人仅在18.6%。这从总体上说明,该校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好网络这一工具,能够正确地处理好上网与学习、生活的关系。表2上网时间与性别的交互分类表调查发现,从性别比看(见表2),其中14.8%的男生和
本文标题:网络互动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1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