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重庆邮电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重庆邮电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重庆邮电学院研究生部2004年3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文号:学位办[1999]7号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为促进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特制订本《指导意见》,供各培养单位参考。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要求: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二、入学要求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3.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1)必修课程(至少17学分)①政治理论2学分②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5学分③基础理论类课程4学分④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不少于4门)10学分(注: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由学校与企业协商,并报学校相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确定。)(2)选修课程〔至少3门〕l1学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经济、管理、法律和环境保护类课程●行业发展概论类课程●相关学科课程(3)必修环节①开题报告②论文工作中期报告五、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论文形式:(1)工程设计;(2)研究论文。3.评审与答辩(l)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3)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六、学位授予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培养单位学位评定会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重庆邮电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为做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确保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规定。一、培养目标重庆邮电学院在工程领域招收、培养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为公司企业集团和工程建设部门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论述;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能广泛扎实地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管理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解决工程设计和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的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外语工具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二、学习年限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半至二年,课题研究及论文撰写时间为1—3年。攻读学位期间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三、培养方式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1、学院提倡与厂(企)挂钩,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做好工程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各院(系、所)要积极和大中型厂矿集团、邮电通信运营企业和工程建设单位挂钩,建立合作关系。围绕生产发展的重大技术课题,厂校共同制定若干中、长期的科研规划和以培养工程型硕士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规划,并通过工程型硕士生的培养工作使教学和科研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2、运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好培养工作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灵活,可以是在职培养,也可以脱产培养;可以在某段时间以脱产培养为主,而在另一段时间以在职培养为主。既要易于厂矿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时间安排,又要便于组织教学,保证培养质量,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工程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双导师制,即每位工程硕士生在学习完课程之前,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的同时,原单位必须选择一位高级工程师作为副导师。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的导师由我校聘任并发给导师聘书。导师应根据培养计划督促学生的课程学习,指导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4.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全部采取委托培养方式。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反映本领域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课程;非学位课包括必修环节和选修课,必修环节为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具备必须的技能而设置,选修课则为拓宽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掌握工程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了解其它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而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四个原则:宽口径、复合性原则(教学内容体现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和综合的特点);新颖性、先进性原则(教学内容体现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实用性、适应性原则(教学内容满足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需要,易于形成生产力);知识和能力并重性原则(教学内易于学生具备思维能力、归纳演绎能力、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能力、目标设计能力、兴趣形成能力)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规定至少修满3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不少于17学分。(一)学位课1、公共必修课(1)政治理论课:为公共必修课,自然辩证法2学分。(2)外国语课程5学分:包括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达到能比较熟练的阅读本领域外文资料的水平。基础外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专业英语由导师负责考核,导师指定与本领域相关的文献资料,工程硕士研究生用英语写出读书报告交导师审核,审核合格后,导师填写《重庆邮电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成绩登记表》,连同读书报告一起交研究生部备案并登记成绩。2、基础理论课:至少4学分主要为数理类课程,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物理方法。3.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不少于4门)10学分专业基础课3学分/门,可与企业协商,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调整,报学校相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执行,同时报研究生部备案。专业课2学分/门,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可与企业协商,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进行课程调整,报学校相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执行,同时报研究生部备案4.选修课程(非学位课)(不少于3门)11学分包括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经济、管理、法律和环境保护类课程,行业发展概论类课程,及相关学科课程。具体按各领域课程设置方案执行,并可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调整。(二)非学位课1、必修环节:(1)前沿课题讲座:1学分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至少应听取8次前沿课题讲座,并写出覆盖8次讲座的前沿综述,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研究生部备案。(2)论文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中期报告:1学分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在正、副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并完成开题报告。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包括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生产关键任务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课题)。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题前成立由同教研室(科研室)或同领域老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开题报告评审小组。开题报告应就选题的科学根据、国内外发展动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案等作出科学论证,写出书面报告并填写《重庆邮电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交研究生部。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工作期间应定期向正、副导师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并在论文开题半年后,进行阶段报告。阶段报告在本课题组进行,同时聘请本领域的其他专家参加。工程硕士研究生全面报告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成果,听取与会人员的审查意见,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同时写出书面报告并填写《重庆邮电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报告》,交研究生部。五、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设计)要求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在正、副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实际工作量一般应不少于一年(从开题到申请答辩)。论文一律用中文书写。论文一般应包括:摘要(中文、英文)、综述、研究内容、难点分析、特色描述、方案设计、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结论、参考文献和必要的附录。论文的摘要应概述论文的要点和主要结论。论文的综述部分应比较全面地介绍有关课题前人已有的工作,并对其有所评述,还必须清楚阐明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依据、意义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书写规范参见《重庆邮电学院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文字图表清晰整齐,标点符号正确。论文中引用他人材料的,要引证原著;利用合著的思想和研究成果时,要加附注。凡需保密的论文应写明密级。除上述基本要求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论文还有以下具体要求:(一)工程设计类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规范。(二)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不包括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论文)1、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2、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3、应有调试、测试乃至应用结果和评价。(三)工程管理类(不包括工业工程领域的论文)1、应有明确的生产与工程应用背景和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2、收集与统计的数据充分、可靠。3、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六、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一)答辩申请:工程硕士研究生按期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计划,并修满规定学分后,经
本文标题:重庆邮电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