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绪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的)和空想社会主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的理论成果,批判吸收了其中的优秀思想,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及其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丰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也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属性: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的条件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例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第一章1.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基本理论的系统内容及其知识点1.哲学是智慧之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接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社会和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2.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内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静止的的观点看世界,认为矛盾是背理,是应该尽力排除的东西。4.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一元论、可知性和能动的反映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延性,其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其特点是三维性。5.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原理: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二元论,认为世界存在着两种实体,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但统一的基础是精神。其理论意义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其实践意义在于:它是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理论依据。6.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1)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目的性、物质性、社会制约性。7.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实践形式。8.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的重要意义:它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树立整体性、全面性和开放性的思想观念,从普遍联系和动态中区考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变化或进化,是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运动。事物的发展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新事物总要代替旧事物,这是一个客观普遍的、不可抗拒的规律。发展的过程性: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而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事物的堆积。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过程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过程,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形而上学却错误的认为世界是事物的堆积。是否承认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重要分歧之一。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因为:第一,它揭示了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联系本质上就是对立的事物和方面之间的互相制约和作用,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性,即事物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第二,它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一条中心线索,是深入理解它们的一把钥匙;第三,是否承认事物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离异的性质和倾向,同一性则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贯-5-通的性质和倾向。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内在根据。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力量此消彼长,不断变化,一旦力量对比发生根本的变化,双方地位便发生相互转化,于是新矛盾取代旧矛盾,新事物战胜旧事物。(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的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即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都存在矛盾,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任何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其侧面都有其特点,即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特殊性是个性,共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中,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中;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个性总是与一定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其方法论意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分析事物的特殊矛盾和矛盾的特殊表现(矛盾的特殊性),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的作用;非主要矛盾: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研究任何过程,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矛盾,就要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唯物辩证法要求抓住和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决不是说可以忽视或撇开非主要矛盾,要-6-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统筹兼顾。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变化量变就是事物在量上的变化,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的变化,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度是质和量统一的范畴,是事物保护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和界限。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看变化是否超出了度,没有超出度的量变,反之则是质变。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质变都是由量变引起的;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到了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质变巩固了先前量变的结果,又引起了新的量变并规定了新的量变的界限。量变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构成事物要素在数量上的增减;二是要素构成方式或排列方式的变化。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爆发式的飞跃;二是非爆发式的飞跃。质变和量变又相互渗透,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包括局部性质变和阶段性质变;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要反对只承认量变的庸俗进化论,也要反对只承认质变的激辩论。三.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变化肯定方面:是指维持事物自身的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肯定和否定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它们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它们是相互贯通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也就是辩证的否定。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走向否定阶段。一般地说,在事物发-7-展的总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第二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比如:进攻——防御——进攻,团结——批评——团结,平衡——不平衡——平衡等等,都是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上升性和恢复性的统一,叫做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扬弃:同时具有否定和肯定双重意义的辩证概念。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比如对待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要去其糟粕,也要取其精华,要有批判,也要有继承。毛泽东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都要求是扬弃,决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客观事物、客观存在的辩证法,是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辩证法,它是以概念为思维细胞,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辩证运动及其内在联系而构成的规律。(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即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都具有-8-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是辩证思维、人的认识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其中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居于核心地位。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各种规律中,因为它提供的方法也必然成为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1)原因和结果唯物辩证法把世界事物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联系或因果关系。原因:把引起某一现象或事物的叫原因;结果: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原因和结果这对方法论的意义在于:第一、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是有原因的,而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因而这一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方法论依据,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前瞻性和调控性提供了依据。第二、因果联系的辩证法是现代科学反馈原理的理论基础。(2)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摇摆、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其方法论意义在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要求人们不要忽视偶然性,要善于抓住偶然性因素和有利的机遇,使事物在有利于人们预期效果的方向和轨道上发展。-9-(3)可能性和现实性现实性:是指现在一切事物的实际存在性,它是实现了的可能性;可能性:是指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可能性和现实性范畴揭示的是可能的事物和现实的事物的本质联系和转化过程。可能性和现实性的方法论意义在于:第一,现实性包含着可能性,因此,人们办任何事情,都必须从现实出发,并对可能性作出全面的分析;第二,现实性包含着不同质的好的和坏的两种可能性,因此,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应尽力争取好的可能性,防止坏的可能性;第三,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人们应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条件,把可能变成现实。(4)现象和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和本质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就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对大量现象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从表面现象中抓住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10-(1)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从个别事实推导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是思维从个别走向一般的过程;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思维从一般走向个别的过程。(2)分析与综合分析是主体在思维中将对象整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分别加以研究和认识的思维方法,是思维从整体走向部分的过程;综合则是主体在思维过程中把对象的各个方面的认识进行整合,全面把
本文标题:考研政治理论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45851 .html